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微粒体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目录

名词解释

微粒体是细胞被匀浆破碎时, 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是内质网), 这些小囊泡的直径大约100 nm, 是异质性的集合体, 将它们称为微粒体。

多数情况下, 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微粒体在细胞生物学中定义为从内质网的碎片所得到的小型囊泡。必须将肝脏或其他组织磨碎 (均质化)之后,才能得到微粒体。微粒体含有细胞色素P450 (CYP)氧化酶,与氧化代谢有关。

分离方法

虽然放射自显影技术证明了分泌蛋白合成的起始部位,但不能证明合成分泌蛋白的是何种细胞器。AlbertClaude和ChristianDeDuve发展了细胞组份分离技术,分离到了具有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功能的结构。这些结构称为微粒体。

用机械匀浆将细胞破碎,各种膜细胞器破碎,并且重新自我融合形成各种球形膜泡,通过较高速度离心除去细胞核、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收集悬浮液再用较低速度离心,然后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离心后分开的两部分结构。发现上层的囊泡表面是光滑的,沉淀下的囊泡表面有核糖体颗粒。

功能研究

通过差速离心分离的微粒体不仅保留了膜的结构特征,同时还具有活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如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具有将蛋白质和脂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作用。用从这些囊泡中分离的特殊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抗体,然后将制备的抗体与特定的颗粒如金颗粒结合,再通过免疫电镜技术就能够对用作抗原的酶进行定位,通过这些研究详细揭示了高尔基体在复杂的糖装配中的具体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