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微观经济

增加 2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微观经济'''学(英语:Microeconomics),又译微观经济学,有时称为价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体系中最基本单元(个体、企业)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重视需求与供给,如何影响个人,达成交易,并形成市场中的均衡价格。另外,自从爱德华·张伯伦和琼·罗宾逊发展的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厂商的生产决策、进行消费决策的[[消费者]]行为等亦跟传统的供给需求理论,综合成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课题。微观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决定和[[行为]]影响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谁负责决定价格、或者反过来,价格怎样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微观经济学可以说是相对于[[宏观经济]]学,后者关注经济活动的总体,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微观经济学也探讨政府政策造成对整体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例如税收水平)。特别是卢卡斯批判 <ref>[https://bbs.pinggu.org/thread-836229-1-1.html “卢卡斯批判”简介],人大经济论坛, 2010-6-17</ref> 的兴起之下,大部分宏观经济理论建立起本身的“微观基础”——即是一些根据微观经济理论而作出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目的在于透过分析形成众多物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些有限资源如何配置在不同的用途上,在这里[[效率]]问题并非首要。微观经济学并不太重视经济效率问题,因为那可从规范经济学获得答案。不仅如此,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市场失灵,究竟市场那处无法产生有效率的结果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描述市场的理论上应当的状况。这学科的重要范围包括一般均衡理论、[[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博弈论的经济活动应用和市场系统内的经济物品弹性问题。
==起源和内容==
微观经济学源自于古典经济学 <ref>[https://www.doc88.com/p-6991331627643.html 第三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道客巴巴,2018-01-22</ref> 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19世纪]]初的[[经济学家]]大多追求研究所谓“财富的来源”,他们继而延伸到分析个体的生产方法、生产物品在经济体系中的分配和个体交换手段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和交换就是早期微观理论的三分法。微观经济学基本上是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内容,宏观经济学当时并未被完全发展成完整的一套理论体系。当今在宏观经济学占有重要地位的货币问题和国际贸易在[[古典经济学]]被看作是微观经济学的一部分,19世纪晚期才有学者为此专门著书立说研究早期的[[货币理论]],并把货币理论分离出微观经济学,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及他们同代人的理论中,货币政策被概括为个体行为中作讨论,例如货币如何影响商品价值等。国际贸易在这时期的情况,也被视为是延伸到国家层面形式的一种个体商品交换行为。货币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因为涉及交换的特性而被列入微观经济学讨论,但随着三分法被放弃,这两者也摆脱了原有框架,而转为按层面分类的宏观经济学。
当经济学家分析个体的经济行为是必然牵涉到价格决定,一方面是代表需求的消费者效用和消费者行为,另一方面是代表供给的厂商生产活动,例如固定和可变成本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center>{{#iDisplay:z0851mfmx9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241,0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