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1834年2月7日 - 1907年2月2日) 出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是一位化學家。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 |
---|---|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托博爾斯克 | 1834年2月7日
逝世 | 1907年2月2日 | (72歲)
國籍 | 俄羅斯 |
別名 | 門捷列夫 |
職業 | 化學家 |
知名作品 |
《化學原理》 |
個人生平
門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出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彼得堡。
1848年入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1850年入彼得堡師範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取得教師資格,並獲金質獎章,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
1856年獲化學高等學位,1857年首次取得大學職位,任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
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
1861年回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4年,門捷列夫任技術專科學校化學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
1866年任彼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
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國會員。
1907年2月2日,俄國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逝世,享年73歲。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55年,由美國的喬索(A.Gniorso)、哈維(B.G.Harvey)、肖邦(G.R.Choppin)等人,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轟擊鎄(253Es),鎄與氦核相結合,發射出一個中子,而獲得了新的元素,便以門捷列夫(Mendeleyev)的名字命名為鍆(Mendelevium,Md)。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隨着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元素周期律發現之旅
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更多
公元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元素進行反覆排列,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他把這叫做「八音律」。若他繼續研究或許現在就沒人知道門捷列夫。可惜他並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
門捷列夫的改進更多,門捷列夫把每張紙正面標明已知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價等基本信息。他發現夾在碳與氮中間的鈹是多餘的,進一步發現鋅後面本來是砷,但砷的化學性質與磷相似。門捷列夫通過排列紙片,在35歲這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內容整理 捉蟲行動
2008年「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門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2008年新諾貝爾物理學獎追授給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里 伊萬諾維奇 門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門捷列夫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自然科學的一條基本定律——元素周期表,並據此預言了一些尚未被發現的元素,使無機化學系統化;提出了溶液水化理論,成為近代溶液理論的先驅;研究氣體和液體的體積同溫度和壓力的關係,提出臨界溫度的概念;還提出將煤地下氣化的主張;對石油工業、農業化學、無煙火藥等也有較大的貢獻。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