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抨擊、評價
1934年,蕭士達高維契29歲時,他是蘇聯音樂界最閃耀奪目的新星,已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1934年,他在列寧格勒舉行《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首場公演,嘉評如湧,緊接著在歐美各國公演,一時間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隱然已是蘇聯音樂第一人。
==抨擊==
然而這部紅極一時的歌劇卻惹惱了[[史達林]]。1936年,史達林觀賞該劇在莫斯科的首演,結果第一幕還沒結束便憤然離場。同年1月28日,一篇題為《不是音樂是混亂》的文章出現在《[[真理報]]》上,對這部歌劇及其作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所有人都知道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後是誰,風向一下轉變,各大報紙和樂評人紛紛對《真理報》利爪下的獵物口誅筆伐,各省的工人與農民聚集在廣場上揚聲抗議,蕭斯塔科维奇瞬間從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高峰跌落神壇,變成了「人民公敵」。
然而這部紅極一時的歌劇卻惹惱了[[史 蕭士 林]]。1936年 高維契最終幸免於難 ,史達林 觀賞該劇在莫 沒有將他投入監獄,這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對他的統治是種有益的裝飾。「 科的首演 大林喜歡把一個人與死神面對面地放到一起 結果第一幕還沒結束便憤 離場 後讓這個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他說 同年1月28日 最終他選擇了屈服 公開做了檢討。 篇題 年後,作 贖罪,他完成了 不是音 第五交響 是混亂》的文章出現在《[[真理報]] 將它獻給斯大林。 這部 歌劇及其 者進行 品為他贏回 猛烈 一度失去 抨擊 聲譽 所有 令他正式成為蘇聯音樂界第一  這場風波使他後半生 知道這篇未署名文章 惴惴不安,他時常問別人:「如果你處於我 位置,你會怎樣」在他生前最 一部作品《列比亞德金上尉詩四首》中,主人公 一個可憐蟲 風向 被人像狗 下轉變 樣殺死 他為這個人配了充滿柔情的音樂,他說:「當我們髒時愛我們,別在我們乾淨時愛我們。乾淨的時候人人都愛我們。」<ref name="哈里波特"/> 作為偉 報紙 的十月革命的同時代人,能夠投身於社會主義 樂評人紛紛對《真理報》利爪下 共產主義的建設之中,蕭士達高維契曾感到莫大 獵物口誅筆伐 榮幸 各省 但是他 與農民聚集 生之路卻是不平坦的。 廣場 蕭士達高維契的葬禮 揚聲抗議 [[T.H.赫連尼科夫]]說了這樣一句話:「生活使 斯塔科维奇瞬間從萬千寵愛於 士達高維契經受了多種磨難和考驗,他以 個偉人的智慧,走過了那坎坷 荊棘之路。」蕭士達 峰跌落 維契生來就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敢精 變成了「 他是一個身為黨員的藝術家。他一生都邁着堅定的步伐勇往直前。對於他來說,人類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務於 人民 公敵」 和報效祖國,他把畢生精力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自己的祖國 。<ref name=" 哈里波特巴赫">{{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culture/8b6m3re.html | title= 蕭士達高維契:二十世紀的巴赫 | language=zh | date=2017-09-1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來源:商務印書館 | accessdate=2019-01-28}}</ref>
== 家庭 ==
蕭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是蕭士達高維契獲得世界性聲譽的作品,是他的安魂曲,也是作者最富爭議的作品,蘇聯官方包括西方音樂圈都把它標榜為一部反法西斯的頌歌。
蕭士達高維契一生共寫了十五部交響曲,他的獨到之處在於:這些交響曲幾乎都在文化領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其中,《第五交響曲》被認為是他最偉大的交響曲:集諷刺與悲哀於一體,極具煽動性,然而不知為什麼竟然也服從了政黨路線……不論好與壞,這都是一部使年輕的蕭斯塔科维奇獲得名望的交響樂。 他是在外省巡迴表演的路上讀到這篇文章的,憤怒與恥辱令他透不了氣,不久他更悲哀的發現,昨日還對他笑臉相迎,讚不絕口的朋友們突然一心要將他拉入地獄,憤怒中他對友人格里克曼說:「如果有一天,我的雙手被砍斷,我還可以用牙齒咬住筆繼續譜寫音樂。」 憤怒過後,恐懼如潮水般襲來。這一年蘇聯的大清洗進入高潮,2000多萬知識分子被處決或莫名其妙地失蹤,死神的鐮刀在每個人的頭頂揮舞。他意識到自己在劫難逃,像當時許多人一樣,收拾起一隻手提箱,靜靜的呆在家中,等着某個夜晚克格勃將他帶走。他後來描述當時的心情:「我懷着一種有罪的感覺坐着,而事實上我沒有犯任何罪。」<ref name="哈里波特"/> ==評價==[[蘇聯]]曾向世人獻上了兩位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一個是[[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另一個就是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他們兩位都是20世紀音樂經典人物,雙雙通過自己的創作活動,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的藝術原則。<ref name="巴赫"/> ==參考書籍==*蕭士達高維契傳——生平與創作. , Л.B.丹尼列維奇 (作者) 焦東建 董茉莉 (譯者) ,商務印書館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