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徽州木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徽州木雕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徽州木雕

主要作品;屏风、窗棂、栏柱

主要种类;砖雕

题材;人物、山水、花卉、禽兽

享誉;传统"徽州三雕"之一

发展初期;明代初期

徽州木雕 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 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栏柱,日常使用的和文民用品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1]

徽州木雕简介

徽州木雕 主要以砖雕为主,平面立体生动等特点,主要用在古建筑上。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歙县宏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届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冈峦、竹林曲径,画中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间眺望,有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从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间妇人凝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亲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之精巧,造型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今更加发扬光大。

徽州木雕起源

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他们发家致富后,遵循儒家文化传统,纷纷回故乡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而文化的基因,杂交文化冲撞的开放,使得徽商在木雕艺术中更多的追求儒家文化的气息,并使其成为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徽州木雕属于我国民间木雕史上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尤其其木雕"文化试卷",可以批阅其为"状元"。

徽商在明清经济上的地位早已载入史册,但徽商通过民间木雕来传播儒学,却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要知道儒林文苑,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但文字的魅力总是逊色于艺术形象的。尤其对于那些平平淡淡生活在乡村僻野的乡民、农妇、幼童,他们在日常起居时,就能处处感染到宅门窗部、飞檐、桌椅、床塌、窗口以传播儒家学说为特征的木雕道教故事图、案世同居图、恶让中庸图等。那种潜移默化的儒家文化熏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村民,民风纯朴、文化浓郁,如在安徽已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村民就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西递、宏村之所以能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村落是环境因素,明清民居是古建筑因素、明清木雕是古文化因素。也可以这样说,西递、宏村保留下来的明清徽州木雕,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被载入世界文化史。

徽州木雕艺术概述

纵观徽邑六县木雕艺术的规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庙等建筑装饰,小的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笔、墨砚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木雕工艺的内容: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几何形体等图案,有写实的具象的,有写意的、变体(形)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只是在使用范围和对象上各异,内容布局有所侧重。

以人物为主的

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贵族生活,文人骚客的风雅画面和宗教神话、先贤事迹。

民间习俗与傅统题材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八仙过海"、和"和合二仙"、"观音渡海"、《西游记》中的"闹天宫"、"猪八戒娶亲"、"三打白骨精","瑶池琼会"和"郭子仪祝寿"、"刘备招亲"、"麻姑祝寿"、"福禄寿"、"麒麟送子"、"抬角戏"、"闹元宵灯会"以及体现劳动人民传统观念和美好向往的,忠"岳母刺字"、孝"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节"民族英雄像"、"杨家将"、"戚家兵"、义"周仁献嫂"、"苏武牧羊"等画面来表现。

再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农夫,牛背上的牧童,纺车前的村姑和饲养家禽家畜,推车、担水、捕鱼、撑船等山区劳动人民形象。

还有儿童游红,游艺表演、耍灯、舞龙舞狮、花船、跑驴等民间艺术活动的欢庆场面。更有甚者歙县黄村有宿舍古民居,屋内梁、枋、檩、斗拱、雀替等全部精雕细刻。

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连胜、回文等,造型优美,雕工精细。

那楼下有二十四扇镂花隔扇门,每扇门的上半部是连绵图纹镂窗,下半部称"裙板"雕刻着花鸟平板浮雕,连接上下两半隔扇中部名叫"束腰",全雕着戏文和故事,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戏文。雕技称得上是"鬼斧神工"堪称为精品。

设计者很懂得欣赏者的实际需要,隔扇中部的束腰与人视线持平,是观赏的最佳角度,因而往往用以刻画带有情节的民俗故事,戏曲故事的人物图案。

而在下部"裙板"上则一般是翎毛走兽、花卉、八宝奇珍等画面。

论者就在这家堂前右侧的门上,发现有一幅长七十厘米,宽十七厘米用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手法雕成的《商旅回归图》,画面背景是山石岗峦、竹林曲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皆层次分明,纤细逼真。画中的人物有:一位年青妇女倚闾眺望,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在山道上匆匆走来。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倚门妇人凝眸远望,神情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归心似箭。构图精巧,造型生动,这样的雕刻艺术真高超极了。我揣摩着并询问了房东,方知这宅原主的远祖,在经商发迹后回乡建了这座房子。啊!这幅雕刻原来是造房主人的生活写照。

创"黟山派"。

山水为素材

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主要是以徽州名胜为直接或间接的素材。

黄山、白岳故然是雕刻主要内容,然徽州各县风光皆佳丽,名人方志的有歙县、绩溪"十景",休宁、黟县、祁门、娶源皆"八景"著称。

而这些又是各地民间雕刻匠师们熟习的题材,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特别是窗户下方,隔扇门中间的束腰部分,往往是木雕装饰比较精彩之处。

徽州古民居一般都不向外开窗户。而是向着房屋中间的天井部位开木结构的窗户。窗扇基本都是用镂空花雕,既注意光源又为了空气流通。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饰以细腻的雕刻,在窗户三分之一的下部往往配有窗栏板,方言叫"槛窗衣",意为窗户的衣裳,既可遮挡视线,又可遮挡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斜雨。同时又不影响房间的采光,这是徽州民居很有地方特色的装饰物。

这里雕刻内容除人物外,还有地方山水题材、如:"黄山松涛"、"黄海(山)云涌"、"白岳飞云"、"寿山旭日"、"彰山叠翟"、"石洞流霞"、"碎石滩头"、"大屏积雪"、"石印回澜"、"龙尾山色"、"太白湖光"、"孤峰盘翠"、"烟云铺海"、"双桥夜月"、"阊门石峡"、"青萝线天"、"松萝雪斋"、"屯清归帆"等具有各地代表性的山水风光,当然还有表现新安江、渐江、练江、阊江、乳溪、徽水的沿岸风光。

以动物、花卉、树木、八宝博古、云头、回纹、几何形体及诗文字全为内容的木雕,如:龙、凤、狮、虎、象、麒麟、鳌鱼及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有徽州特有的动物四不象;表现吉祥如意的"喜(喜鹊)、禄(鹿)、封(蜂)、候(猴)"、"喜事连(莲)年"、"鹿鹤同春"、"三羊开泰"、"五蝠捧寿"、"喜鹤登梅"、"岁寒三友"还有石榴象征多子、桃子代表长寿,牡丹表示富贵等。

这些在天井横梁、拱板、檐条上表现较多,且均能独立成浮雕画面。表现在月梁上的"双狮抢球"、"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题材,多般用完整的横梁作镂空雕或半圆雕手法来描绘。

徽州木雕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

数百年来依然耸立

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是从结构上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处理雕刻地方很有分寸,形象色彩皆自然得体。

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若能身临其境,你会感到这是闯进艺术之宫,俯仰四顾,比比皆是,为这雕刻艺术立体式包围。在这美的王国中,你会留连忘返,那三分精美,七分雅致的立体画,会给你留下无尽的遐想。

共同构筑文化空间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他们把民居建筑和所在环境看成一体。因此无论是人们所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民居的前庭或庭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

特别鲜明突出的是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它们层层叠叠高低有致,长短相同,轮廓清晰,这些特点在这里均得充分体现。

同时它也是木雕中风光浮雕的蓝图,即便是人物活动的木雕,其衬景,也是从徽州园林中摄取范本的。

山区形象和气韵秀色

还有木雕上的松、石、云、泉以及奇花异草、就有山区典型形象。更具有徽派版画和徽州盆景和造型特色。

那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虬松、顶平如削、枝著虬龙、苍翠欲滴、奇特的长相)。

那变化无穷的云海、云铺深壑,絮掩危崖,"妙在非海、确又似海"、它使本有千姿万态的奇松怪石,披上了万方魔巾。

黄山的巧石,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造型,或具象或抽象、全在山崖的顶端。那生动活泼的黄猴,小松鼠以及具有皖南山区特性的飞禽走兽虫鱼、恰似鸟类兽类云集的音乐盛会。

花卉虽说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但处在不同环境和位置上也能显示出地方特征。

即使是戏剧和其它人物动态形象,徽州木雕中很少见到体型高大,性格豪放粗犷的形象,剧中人即便是北方人、雕刻艺人还是设计得一般均比较矮小,不失江南人的秀色气韵。

徽州木雕的个性特征

徽州木雕中的个性特征,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

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讲究观赏视角,花边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个平面上,显得层次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

形式美与装饰性很难分开

充分利用制作条件及物质材料,表现出高度概括并美化构件。

如在传统题材中的龙、凤、麒麟等,花卉中各种花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

民俗题材双喜、寿字、万字、八节、回纹及人物题材中的力士,仙佛、罗汉等形象动态,赋予美好的,吉祥的寓意应用在建筑装饰的部位上。

但艺术作品中的装饰性不要单纯被理解为点缀的花花草草,它的实际内涵大得很。 艺术作品好内容是要有完美形式来表达的,而形式美与装饰性很难分开。即使是写实的作品也有内在的装饰性。

人大于房屋,人大于山

徽州民间木雕艺人们还善于把闪电等,经过雕刻者运用夸张的具象固定、提炼出他们所熟悉的可视形象,运用到雕刻中来。

徽州木雕的装饰处理,对所表现的形象均作高度概括,并带有变形手法。 特别是戏剧、小说、民俗、神州故事方面的题材,构成手法很像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活动。有戏剧特写镜头之感。

对人物和环境表现,手法均很简练,常使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

为突出重要部分,往往出现人大于房屋,人大于山。一间屋子伸出一至两个人头,就把这房屋占满了。

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

民间雕刻匠师通过对生活观察,概括,运用想象,集它们各自优美的部分,来创造理想之物。

徽州木雕还善于把理想的事物和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处理理想事物有现实的基础,处理现实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

如木雕中民俗题材"龙腾虎跃","麒麟送子"等。讲究表现气势,虎的奔腾如飞,在腿和身体两侧装上"火苗"形象,给人以飞动,快捷感。

有从美好的愿望出发,把不同时间、地点甚至两种生活中的相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可视形象。

另外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

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不仅是徽州古建筑工程中的装饰品,同时也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完整艺术品。

不论是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住宅和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沿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雕,但它们统统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一件完整独立的艺术品。

随着岁月蹉跎,古建筑的变迁,这些三雕作品依然可以作为艺术品安装在现代化的厅堂,装潢客厅,它们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带着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鲜明的汉风唐韵

即所谓'、汉唐气度"。徽州木雕的特殊性是由徽州地域的"小气候"决定的。徽州木雕的热情、向上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裕是合拍的。木雕构图饱满,画面注重张力,人物造型生动,雕刻粗犷,动感强烈,具有沉雄、奔放、古拙的艺术风格。在文人画坛,人物画宋代以后就走下坡路,明清时更为沉寂,很多人物作品造型能力很弱,呈现出与当时明清小说、戏曲类同的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徽州木雕中却焕发出健康的喜气洋洋的审美情调。不过,到了民国以后,随着徽商的衰落,木雕中那种自信的艺术感觉也骤然消失。从民国年间款县的木雕组画《耕织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差异,构图囿于西学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十分工细地雕凿,满幅纤弱之气,已无法掩盖对失去的优势之无奈。

完整的构思设计

徽州木雕有着十分高超的总体设计规划。每一幢民居的木雕内容、风格都有一个明确的创作倾向。我举四幢同是清代的民居为例:A一户清代大盐商建造的"承志堂",额枯雕的是唐肃宗宴官图,前厅是百子闹元霄,格扇门雕的是八仙图,下端雕有福、禄、寿、禧四星高照图。左右边门用梁枪、月梁、雀替三个建筑构件组成两个"布币",形似"商"字。后厅雕的是郭子仪上寿图和九世同居图。整幢设计弥漫着金银气。B.另一幢清代民居,天井隔扇雕刻16块全是以诗教为内容的唐诗选刻木雕组画,东西雀替为魁星点斗和蟾宫折桂,四块窗栏板分别雕府学、社学、书院和私塾,一看便知是读书人的住宅。C、有一幢面积不大的清代小户人家的民居里,天井下雕刻全套24块《二十四孝图》,还有《四爱图》,雀替、窗格心也是《麻姑上寿》及《和合二仙》等仁爱、慈孝、劝善的题材,显示出原主人的孝义情怀。D.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清末建筑,前后两进厅室的门壁上刻有10幅《兰花图》,平板凹刻,还题有"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的诗句;下部的裙板则空白不施任何雕凿。这幢民居的雕刻突出了主人清雅脱俗的君子。

大胆的构图布局

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或事件的特征,简约的手段,来,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艺术感受。处理情节化构图时往往仰承汉代壁画、石、画像砖的整体风格趣味,戏剧性的事件,布局时,在一块不大的木板上雕刻众多人物,面可以表现不同空间的全过程,里。比如《关公送嫂》与《赵匡撤千里送京娘》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出现。

巧妙的光影造型

徽州民居是内向结构,中间天井的四周,井口一样的天光,光,是欣赏木雕的固定光源。几百年来,同一光源的制约下,突出,都是在上面大半部分挖得很深,面三分之一部分则很浅,雕人物的头、手、胸,在散光的投影下,得人物影影绰绰,产生会动的幻觉。很浅呈弧线斜坡与外框衔接,应。在这种特定的光源下,观者的视线只

徽州木雕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徽州木雕的应用

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我国明、清建筑史上别具一格,饮誉海内。

近年来国内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建筑学界的学者和其他方面的专家来徽州考察三雕艺术与古建筑者,不计其数。

即便是现在,当您到徽州来旅行,一踏进这座山国地界,给您的第一印象是:在那碧玉簪般的丛山之间,矗立着一幢幢古老民宅,祠堂、庙宇,参差错落,檐牙高啄。洁白的墙,黝黑的屋瓦,鲜明耀眼,会引起您的惊奇和遐想。

变迁中保留着的

由于岁月的变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的"洋"房,吞没和替代了古老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宅。

近年来人们似乎觉察到,灿烂的徽州古文化中精华之一的古民居及其古建筑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在乡村,却依然保留着那些古色古香的山村民居。那变化多端高低参差的徽式阁楼,正门上方,砌着门楼或门罩,采用水磨青砖砌成飞檐形式,用以挡住墙面上方流下的雨水,瓦檐下又用青砖嵌砌着对称而又富有变化的精美图案,构成一幅幅画面。

如若您愿意登入堂奥,便会惊讶得瞪大眼睛。那华板,柱棋,莲花门,天井四周上方檐条、沿口、下方石墙裙、屏门隔扇,窗扇及下方栏板、梁、枋、栋、半拱、雀替、以及花台栏杆;还有那富丽堂皇的彩绘壁画,会给您感觉这不是普通农户民居,而是跨进浩瀚的雕刻艺术之宫。

使用的木材

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

工具的选用

除了画草图需要的弓把与夹仔,常用的工具有以下几种

叩槌,即敲击凿子用的木槌

方凿刀,即平口刀

方湖刀,刀刃稍弧形,用来做出稍有弧度的形状

圆凿刀,刀刃弧形,用来做出较圆的形状

挠凿刀,刀口翘起与刀梗成一定角度,用于削平深层其它刀不能触及的地方

雕刀,刀刃成锐角形,用于刻划线条、花纹。

毛尾刀,镂空雕刻的特制刃刀,形成长锐角形,用于侧面的造型刻画。

徽州木雕传承人郑尧锦

一位艺人要想成为艺术大家,必须具备几个要素:1、高超的艺术技巧;2、鲜明的思想个性;3、大众的审美取向;4、浓厚的创作兴趣。当一个人的兴趣变为职业,无疑是幸事;当职业成就了一位艺术家,更是幸福的。而有一个人都具备以上几个特质,他就是这个时代艺术的宠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木雕的杰出传承人,新一代徽雕艺术大师中的佼佼者,徽派木雕的领军人物和擎旗人,徽州人--郑尧锦先生。

艺术历程

徽州地灵人杰,区域文化更是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名家巨匠不计其数。郑尧锦出生于1972年,天资聪慧,感悟力强,受其叔叔影响,对传统木雕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义无反顾走进徽州旅游工艺厂--这是个从事徽州雕刻(包括竹雕、木雕、砖雕、砚雕)的专业加工厂。在这工艺厂的三年时间里,郑尧锦结识拜访了一批徽州雕刻名家,学习传统雕刻技法,并对竹木石砚雕刻做了大量的实践。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拜读了大量的雕刻名著,遍访名山大川,探访名胜古迹,走遍国内各大博物馆,感悟自然,师法自然,并仔细揣摩前人的造型、立意、构思和技法,潜心钻研传统名作,文武兼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郑尧锦先生现为中国木作委员会沉香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山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木雕的杰出传承人。

艺术风格

郑尧锦先生是依自身之性格、修养与观念去雕刻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特别反对那种刻意标新立异、矫揉造作的所谓"独特风格",认为自然而和谐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雕刻家的任务是发掘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这种自然而和谐的美。雕刻技巧、个性、风格都必须服从这一目的,而不能凌驾于它之上。雕刻家有选择表现技法的自由,却不能有违背自然、歪曲造化的权利。也就是说,雕刻家必须真正做到以造化为师。既不能虚情假意,也不能三心二意。

徽州曾经有过经济的辉煌,成就了独特的徽文化,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首,数百年传薪不熄。徽州传统雕刻艺术分建筑物雕刻和文玩雕刻艺术,其文玩雕刻艺术是徽州传统雕刻艺术的精华,是"器不厌精"的文化手工艺术品,影响了中国几个朝代的文人艺术,至今仍是具有独特区域和稳定群创性,是"徽文化"重要显性物化标志。人们理解上的传统意义上的雕刻是建筑装饰雕刻,但徽州文玩雕刻艺术才是徽雕的精髓,才能代表徽雕艺术的高度。郑尧锦的雕刻艺术是以精巧儒雅为特色的徽雕艺术中新的"郑氏"风格与流派。

郑尧锦先生深知雕刻技巧的重要性。他以数十年之功, 苦练技巧,终于进入了徽州木雕创作技法的自由境界,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语言。他在传统徽派木雕风格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可以从原创精微意境极致区域特质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概况。

原创:力图每一件作品的原创性是其多年不变的追求,创作难度大大地被增加,需要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素养。追求作品的原创性是其自我要求高度标准的体现,也是显示雕刻艺术作品从工艺品艺术化及深度化的必由之路。

精微:精微细腻的雕刻风格可以说是徽州雕刻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品标准看待的新徽木雕,郑尧锦在这方面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创造出更加美妙绝伦的作品。对精微细腻的表达需要有超强传统刀法功力,也需要极强的造型驾驭能力。

意境:郑尧锦在追求作品形式美的同时,并重追求形式之外的意境之美,以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或追求传统文人情怀的诗情画意;或追求哲学层面上的"寓教于乐"及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力图创作出作品的优雅和谐的情调与氛围。

极致:凡前人留下的艺术精品,或精或简无不师法自然。郑尧锦的作品深得前人思想精髓,天人合一,表现自然,更是他的艺术宗旨。

区域特质:徽州雕刻不但有美化、装饰、标示、治家警世等功能,更有文人雅士直接参与构思创作。郑尧锦先生不锢于自己的创作思想,常和现代文化名流交流,吸收他人先进思想,并融入作品,使作品更具有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学无止境,郑尧锦先生深知这亘古不变的道理,他平时不仅实地考察学习古徽雕作品,还努力钻研雕刻理论知识,拜请当地徽雕艺术名家进行研究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期共同提高。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之长,融会贯通,集各大成者,使郑尧锦先生在雕刻技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懂得只有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才是属于社会的,属于历史的。作为一个徽州雕刻传承人,只有细心领悟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并把他高度提炼,使他形之于作品之上,才能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永葆艺术青春。

相关视频

徽州雕刻:每一件价值十几万的作品,都运用了数百种雕刻工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