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徽水,俗稱徽河,舊稱淳溪,長江支流青弋江支流。源出績溪徽山仙嚴岩尖(海拔1117米)西麓。北流,經旌德縣、涇縣,於涇川鎮百園社區岩潭村、後許入青弋江。流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河流總長94公里。徽水流域絕大部分是山區,水能蘊藏豐富。上游建有許多水電設施。涇縣段幹流上建有黃村壩,攔蓄河水用以灌溉。民國前,徽水在旺水季節竹木排筏均可通航。後有部分因洪水沖淤、河床改變或架橋、或改道廢渡。流域內山水風光秀麗,涇縣段開發有漂流旅遊項目。
中文名: 徽水
別 名: 徽河、徽水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青弋江支流
地理位置: 安徽省東南部
流經地區: 績溪縣、旌德縣、涇縣 發源地績溪徽山仙嚴岩尖
主要支流: 白沙河、玉溪河、榔橋河、烏溪河
河 長: 94 km
流域面積: 1064 km²
河 口: 涇縣涇川鎮百園社區岩潭村
名稱變遷
徽水,舊稱淳溪,又因河水「浮光耀金,仿佛梅花片片」而雅稱「梅溪」,清初詩人施閏章有詩云:「梓岫城頭出,梅溪杖底流」。
幹流概況
徽水,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流域跨黃山、宣城兩市,發源於績溪縣,流經旌德縣、涇縣流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河流總長94公里。
在績溪縣,徽水河源出仙人岩尖西北麓之黃石坑(《宣城地區志》記為徽山仙嚴岩尖,《旌德縣誌》記為尚田鄉上竹坦,俗稱黃石坑水,西流經黃基坦,納北來之錦河(源出靠嶺南麓之上竹坦)轉北流,經章家、浩寨、新川、楊灘、仙川(仙人塝)至分界山村北入旌德縣,績溪縣內長14公里。
在旌德縣,徽水經鎮頭、浩寨至版書分界山入境,幹流自南而北,流經版書、南關、旌陽鎮、華坦、蔡家橋、三溪共5鄉1鎮,在三溪坑口出境,流入涇縣。境內長度38.6公里。沿途匯集84條大小支流,涉及旌橋、喬亭、孫村、廟首、碧雲、興隆、雙河7鄉,總長348.7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48.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寬度38.9米,河床坡降比為5.1%。
徽水於榔橋鎮(原浙溪鄉)入涇縣境,北流,穿浙溪、榔橋、烏溪、黃村、丁橋、百園5鄉1鎮、街道,匯榔橋河、烏溪水於涇川鎮百園社區(原屬百園鄉)岩潭村、後許入青弋江。涇縣境內流長51公里,集雨面積361.3平方公里。河道寬100~150米,水深1~5米。最大流量773立米/秒,最小流量0.2立米/秒。
主要支流
徽水上游旌德縣段兩岸自上游而下主要支流8條。
西岸4條:
清潭溪,發源於南關鄉岩山東南麓,自西向東,流經趙家、清潭、皮村,在上南五里匯入徽水,幹流長約4.5公里。
橫鳧溪,發源於岩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經南關、旌陽、蔡家橋三鄉(鎮),在登雲橋匯入徽水,幹流長約7公里。
楊橋溪,發源於蔡家橋琢木嶺,北東向流經楊家橋、戴家、芝林,在灣里匯入徽水,幹流長約4.5公里。
玉溪,這是徽水河最大的支流。也是本縣西鄉中部的主要河流,細支繁多,形同網絡。主流源出大會山東麓績溪縣境內,由南往北,流經碧雲、廟首、孫村、雙河、三溪5鄉,在三溪匯入徽水,長26.7公里,流域面積222.8平方公里。大小支流33條,總長90.8公里,其中主要支流有6條:
東川河,源於版書平子嶺。西北流經東川,在碧雲橋頭下注入五溪,長約4公里。
馬家溪,源於白地[石卷]嶺,自南而北經馬家溪村至碧雲林場注入五溪,長約5公里。
豐溪,源於廟首狗頭缺,北流經廟首在孫村猴形灣注入玉溪,長約7公里。
小河壩:又名德山河,源於廟首卷旗山,北東流經德山里,在綿川洞注入玉溪,長約11公里。
麟溪,又名東邊河,因源於興隆蘆塘嶺,也稱蘆塘河。由南往北流至大禮村折向東流,在雙河坎上注入玉溪,長約15公里。
水北溪,源於興隆牛欄嶺,南東流經龍山、小白地,在雙河模坦注入玉溪,長約6公里。
東岸4條:
白沙河,發源於績溪廟山,北流至南關白沙入境,折北西流至旌陽鎮孫家邊,與板橋河匯合,二河同歸徽水。長約10公里,流域面積47.2平方公里。
板橋河,發源於俞村趙川,西北流經旌橋楊溪折西南流,至楊村又合霞溪之水,至孫家邊與白沙河同入徽水,幹流長約10.5公里。
鳧溪,又名柳溪、華坦河。發源於石鳧山西麓,西南向流至華坦,合灣里和篁嘉二水後,折西北繞柳山而流,至跳仙橋匯入徽水,幹流長12.5公里,流域面積86.1平方公里。
大溪,又名喬朱河。發源於喬亭鴉雀山,匯集雲樂大嶺頭以南諸水,在蔡家橋匯入徽水。幹流長18.7公里,流域面積64.8平方公里。
在涇縣段匯入的有:
涌溪,位於涇縣境東南部,源出唐山南麓,向西流經涌溪、屏山、榔橋、舉山、榜山等村,在車園大河口注入徽河。
小溪,位於涇縣境東南部,源出磨盤山南麓,向北流經小溪林場,匯涌溪,入徽水,全長約12公里。
榔橋河,位於涇縣境東南部,系涌溪、小溪石井坑水合流後稱榔橋河,注入徽河。
烏溪,位於涇縣境東南部,源出遊馬尖、白花尖、夫人尖,向西流經同心、楊山、烏溪等村,在程家坦入徽河,全長約16公里。
水文特徵
據旌德縣南關水文站測定:1983年最大洪水流量為307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0.08立方米/秒,平均流量4.49立方米/秒。屬常年性山溪河,不能通航,唯三溪至涇縣下坊一段河道,舊時曾有竹筏往返,1953年南雄公路通車,筏運即止。下游平垣站多年平均流量26.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為光緒八年(1882)的3740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56億立方米,最大徑流量為1954年的17.53億立方米。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徽水,在涇縣境內流長51公里,河道彎曲險峻,沿河星潭、姚村、平垣、黃村、沙河、許家缺(徽水入青弋江處)等地,既得航運(筏可常年放運)、灌溉之便,亦常遭山洪之害。
清時,皆於險處築壩修殺水勢,或挑堤作埂分水防洪。現存沙河至許家缺防洪埂即為清代所築,舊稱同樂埂,民國間曾重修。
1954年洪水沖毀多處,次年修復加固。1970年代初,沿河清淤和整治險埂30餘段。1974年,徽水與陳村灌區總乾渠交匯處建成黃村溢流壩,截徽水入渠。同時提高黃村至平垣河段水位,不僅(筏可常年放運)、灌溉之便,亦常遭山洪之害。清時,皆於險處築壩修殺水勢,或挑堤作埂分水防洪。現存沙河至許家缺防洪埂即為清代所築,舊稱同樂埂,民國間曾重修。1954年洪水沖毀多處,次年修復加固。
1970年代初,沿河清淤和整治險埂30餘段。1974年,徽水與陳村灌區總乾渠交匯處建成黃村溢流壩,截徽水入渠。同時提高黃村至平垣河段水位,不僅筏常年可通,還可往還小型機動客船,航運條件較前改善。
灌溉工程
黃村大壩,位於距縣城12公里處徽水黃村地段。1973年10月動工,1974年10月竣工。壩長130米,13孔,閘底高程51米,壩面7米,為涇水公路主要交通橋樑。設計溢洪流量100年—遇為2850立方米/秒,校核500年~遇3840立方米/秒。水位:100年—遇壩上56.06米,壩下53.07米;500年—遇壩上53.90米,壩下53.92米。1983年6月29日最大泄洪流量1351.41立方米/秒。大壩攔蓄徽水,可調節與補給總乾渠水位並可控制下游水土流失。
水庫
里塘水庫,位於興隆鄉里塘村,1975年11月動工,1984年底建成。屬徽水支流玉溪河流域,集水面積6.3平方公里。其土石混合壩,最大壩高28米,壩長130米;溢洪道寬22米,高3.5米,泄洪量153立方米/秒。總庫容量21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4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6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6200畝,是本縣首批社辦公助工程之一。總投資69.9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4.25萬元。
上游水庫,位於喬亭芝麻凹徽水區。1958年10月始建,1960年毀於洪水。1969年11月重建,1985年建成。集水面積2.8平方公里。土壩長105米,最大壩高33米。東西兩乾渠總長10公里.總庫容量1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8.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1.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616畝。總投資33萬元,投工33.54萬個。該庫因大壩東側清基不徹底,壩身未夯實,時有滲漏現象,汛期只能限制水位,不敢滿蓄,實際蓄水達不到小(一)型的標準。
龍山水庫,位於雙河鄉龍山村,屬玉溪河流域。集水面積4.5平方公里。1965年動工,1985年建成。土壩長85米,最大壩高16米。總庫容量110.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5.7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4.67萬立方米。竣工當年實灌田900畝。
黃河沖水庫,位於廟首鄉玉溪河。1969年11月開工,1979年冬建成。集水面積0.9平方公里。土壩長116.5米,最大壩高14.5米,溢洪道寬10米,高1.7米,泄洪流量14立方米/秒。總庫容量109.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1.2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8.6萬立方米,保證灌溉面積達1400畝。配套工程有盤山渠道3條共長12公里,渡槽2條總長205米。
白沙水庫,位於南關鄉白沙村徽水支流白沙河上。漿砌塊石重力壩。設計規模:最大壩高52米,壩頂寬3米,壩長214米;總庫容25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36萬立方米;總乾渠400米,東、西兩條支渠分別為34公里、28公里;受益範圍包括版書、南關、旌陽、板橋、華坦、蔡家橋、喬亭、俞村8個鄉的44個行政村,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同時計劃在壩後、渠尾各建電站l座,裝機2台,總容量400千瓦,年發電量11萬度;庫內養魚年產100噸;工程總投資88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800萬元。1976年1月動工,至1979年10月,國家實際投資163.5萬元,投工66萬多個,其中非受益區9個公社投工28萬個;完成清基土石方7.2萬立方米,砌石0.8萬立方米,河床清基基本完成。終因工程太大,資金緊缺,1979年在調整國民經濟計劃時,省計委、建委、財政廳聯合下文,「確定白沙水庫為緩建項目」,此後即停工下馬。
發電
徽水流域絕大部分是山區,水能蘊藏豐富。上游建有許多水電設施。
洋灘水電站,位於旌陽鎮新橋村徽水上游幹流上。1970年動工,1972年竣工。總造價13.0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05萬元,自籌7萬元。投工2.8萬工日。大壩長45米,高3米,寬3米,庫容3萬立方米。引水渠道總長740米。廠房90平方米,安裝發電機組2台80千瓦。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4條,總長12公里;低壓線34條,總長45公里。大小變壓器8台,總容量380千伏安(其中升壓1台,容量100千伏安),供應附近3個鄉5個行政村生活用電和12個鄉鎮企業生產用電,總動力容量120千瓦。同時興建電灌站1座,動力容量22千瓦。
電站集水面積211平方公里,最枯流量0.63立方米/秒。1980年11月動工、擴大裝機2台、200千瓦。至1984年底,建成壓力前池1座,鋼筋混凝土壓力管道41米,廠房112平方米,九孔漫水橋1座,同時擴寬加高引水渠。擴建工程造價8.58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7萬元,貸款1萬元,自籌2.88萬元,1985年4月安裝發電機組,加固側牆,完成了進、泄水閘門安裝掃尾工程,1986年下半年新機組正式發電。
里塘水電站,位於興隆鄉里塘村蘆塘河,集水面積6.5平方公里,屬壩後式電站。設計平均水頭18米,最大水頭24米,流量0.56立方米/秒,裝機容量55千瓦。 電站由里塘村主辦,1982年12月動工,1983年12月投入運行。總造價2.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5萬元,自籌0.5萬元,貸款0.7萬元。國家無償調撥55千瓦機組l套,安裝低壓線路5公里。供電範圍6個自然村、165戶。動力負荷15~20千瓦,照明負荷1.5千瓦。
1985年3月,電站貸款0.5萬元,自籌0.73萬元,國家補助3萬元,共計4.23萬元,用於延伸線路。由里塘電站至陳村孟塘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長5公里,再由孟塘架設兩條6公里的低壓線至高山、榔頭,解決了這3個自然村、69戶的用電。這些居民散居偏僻山區,原來照明多用煤油燈、松脂。糧食加工一般用柴油機或水碓。線路延伸後,不僅為這些村帶來了光明,而且為電站擴大負荷35千瓦,增加年發電量14萬度,電費年淨收入0.8萬元,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水運
徽水在旺水季節竹木排筏均可通航。上行至旌德縣三溪鎮,下行至青弋江乃至蕪湖。琴溪及上游汀溪,漕溪僅可流放竹木排筏。清時,徽水河沿岸13處。少數為官渡,多數為私渡(地方民辦)。至民國,已有部分因洪水沖淤、河床改變或架橋、或改道廢渡。徽水河沿線主要渡口:
江村渡在烏溪鄉江村,置1.5噸渡船1艘,江村民辦。
義濟渡在浙溪潭村,置1噸渡船1艘,星潭村村辦。
平垣渡古稱龍蒲渡,在黃村鄉平垣村,置1噸渡船1艘,平垣村村辦。
黃村渡又稱高坦渡,在黃村鄉景星村,1噸渡船1艘,景星林場場辦。
旅遊開發
涇縣段內開發有「江南第一漂」景區[1] ,線路自宣紙之鄉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小河口碼頭乘筏順流而下至黃村鎮平垣村11公里的河段。途中有古木橋、龍潭石、龍風石、小赤壁、長壽石、刁潭古印、明朝古墓群、古棧道、燕子籠、雞公石和跳水崖等景觀。
視頻
旌德鄉土美景 流韻徽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