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心房颤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心房颤动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Framingham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更好防治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 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 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 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 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分钟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是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乌头碱类、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电复律术中等可直接诱发房颤。

(6)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

是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AD遗传,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临床表现

1.少数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与心慌;

2.个别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

3.部分可出现体循环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4.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当心室率低于90次/分或高于150次/分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

检查

检查可有提示房颤的征象,心电图有确诊价值,心脏超声对明确病因、了解预后有帮助。房颤时多数患者会有心慌或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常规的体检非常重要。房颤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的阵发性(房颤可自行停止)、中期的持续性(房颤可通过药物等方法停止)及晚期的永久性(房颤无法停止)。

鉴别诊断

1.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2.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3.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4.心房颤动与房室交接区性心律的鉴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