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心里更明白(顾静)

​​ 心里更明白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心里更明白》中国当代作家顾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心里更明白

其实,我心里更明白的是,母亲所说的“讲究”和“念想”,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讲究和念想。母亲的讲究和念想很宽泛,也很抽象,既涵盖着她对往昔日月的追抚,也囊括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呵护。而且,还一定寄托着她对我们,对子孙的期冀与启迪!而从那一棵不期而生的小榆树引出的话题,则正好承载了她的这一讲究,这一念想,甚至是乡愁与记忆,希望与诫免。

据母亲说,她和父亲见面时,父亲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而且爷爷曾追随国民党将领关麟征参加过抗战,后因被日本人的炮弹炸瞎了双眼而还家养老。奶奶哩,也因故残着一只胳膊,家里只有父亲一个扛硬劳力。父亲后面还有一个妹子三个小兄弟。大大小小七口人,除了几间旧瓦房和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工具外,再就是长了满后院的以榆树为主的小林子。跟去看家的外爷皱了眉头问母亲:娃呀,就这光景,你的婚事你自己决定吧!母亲却这样回答外爷:谁天生来嘴里就含了黄金银钱?人常说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和“外前人”肯吃苦,我就不相信我把日子过不到人前头去!说这话的母亲那一年刚好十八岁。她说的“外前人”就是父亲。

母亲先后为父亲生育了五个儿女。我们姊妹五人的成长,无疑浸透着父母一生的血汗与拼搏,甚至是坎坷与磨难。据母亲回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一段时间里,爷爷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扣了帽子!一家人因此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使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雪上加霜且不说,更要紧的是还要时时担惊受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还吃过后院的榆树叶,把榆树皮做成淀粉当糊糊喝。虽然苦涩难咽,但却救活了一家人的性命。到了后来风波渐过,父亲的兄弟们也陆续长大成人要成家,父亲这才从祖宅分户出来。分户前,爷爷没有钱给父亲投资盖房,就让父亲伐了祖宅后院的几棵大榆树和一些杂木做檩做椽。父亲和母亲又因着深入人心的品质和乡情,换来了全村人的无偿帮工。如此这般,我们的新厦房才算落成。

新厦房落成的第二年春天,母亲捡拾了一大碗飘落的榆钱籽儿,把它们悉心地种在庄前屋后。

到了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惠及大江南北。父亲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带着自己发起组建的工程队,凭借诚信和质量,以乡里人淳朴的泥土品质,逐步在省城的建筑市场扎稳了脚跟。我们家的日子,也由此日趋富裕,日臻完美。而父亲起初的启动资金,正是母亲伐卖了搬新房后种的那些榆树所得!

由于长期劳心劳力,父亲积劳成疾,在刚跨入花甲之年就溘然长逝。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五十五岁。送走父亲不久,母亲就大病了一场。病中即被确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伴房颤。然而,一旦从中年丧夫的痛不欲生中站起来的母亲,却再一次坚强地为我们姊妹五人撑起了家的荫护,让我们在之后二十二年的风雨行程中砥砺奋进,无畏前行!

如今,那棵经母亲嘱咐留下的小榆树苗,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母亲,却在四年前因突发性房颤,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农村人在丧葬活动中有“出纸”的习俗。出的“纸”呈圆筒状,以竹皮为龙骨做圆周,圆周与圆周之间用剪好的等分纸条连接,一环连一环,环环相连。其最上方又接连一纸斗,通体高约丈五以上,谓之“望乡台”。农村人讲,这是让亡魂在离开家乡之前,能再看一眼亲人和故土。

为母亲出殡当日,我于无限悲痛中嘱咐管事人:把“纸”出在门口花坛里的榆钱树上!那是我妈的讲究和念想……

是的,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榆钱树在,母亲就不会走远。而我,还要守着脚下这片农耕热土,生生不息!

[1]

作者简介

顾静,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