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唐中(水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忆唐中》是中国当代作家水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忆唐中
家乡唐河要出一本文学刊物,老作家王喜成说要个稿子,这几年因工作和怀乡的情感,我已写了不少,尤其是唐河和我生长的村庄最近的郭滩。再写些什么呢?几十年过去了,好些东西已物是人非,地是名非,有些当年的场景早已灰飞烟灭,完全改变了模样,记忆也有些斑驳漫漶。那就说说我学习生活三年的唐中吧。
唐中就是唐河一中,那是高中阶段学生们向往的圣地。我是1981年秋期入校的。入唐中前,我已是唐河五中的毕业生。那时高考、中考考试时间安排的不科学,高考在前,中招考试在后,不少农村学生怕高考考不上,高考后就又回过头来考中考,只要中专、技校能考上,拿个粮本吃上国家粮,就算改变了命运,逃脱了苦海。我就是高考没有录取而被中考录取进入唐中的,在这又从一年级上起,学制三年,加上之前五中学习的三年(复读一年),我的高中一共上了六年。
刚到唐中,一切都是新鲜的。通往学校的柏油马路在高大稠密的法国梧桐围护中,梧桐下,两排整齐的锥形刺柏,像一个个的警卫武士,使道路成为一个绿色通道。唐中大门南面是青翠茂密的竹林,深幽幽的,密不透风,站在竹下,这边望不到那边。风吹枝叶起伏,好像一片碧海。学校大门虽不雄伟,但在高坡上,仿佛很高;几个楷隶体的“唐河第一高级中学”规整醒目。我在心里默念着:唐中,我来了,我要从这里起飞,飞向远方。校园内,高楼并不多,只在最后面有一排,绝大部分的教室都像民房,只是一排排连在一起,高大一些罢了。校园内都是沙土地,只在教室门前和中间通道上铺了大青砖,有的已磨得有些灰白凹陷,绿树掩映下,有些古香古色,像个历史久远的学府,走在上面,仿佛听到一茬茬的学子和才子佳人们朗朗的书声和笑声。
我被编在一三班,班主任叫马世美,第一次见就想笑,怎么起这样的名字,那陈世美可是舍弃发妻儿子的忘恩负义之徒;心想,这个老师是不是很恶很讨厌人呢?之后的学习生活,颠覆了最初的印象。马老师不但严肃认真,彬彬儒雅,而且课讲得好,有时还很幽默逗人,家庭生活也很和谐幸福。他爱人个子不高,下雨时,俩人撑一把伞行走,像冯骥才小说描写的“高男人和他的矮夫人”一样。我在分科前是马老师教化学的课代表,经常去他家送拿作业,深得他夫妇俩的受益和教养。
是快意的,但高中的学习和追求梦想的路却是崎岖而紧张的,谁都为学习所累,为高考能否考取而揪心,真是紧张而又活泼。而青春也是要怒放的,更有年少贪玩的天性激情,所以,也是要有故事的。尤其我们男生,总爱在夏天和秋天的午休时间,翻过院墙,或从竹林的栅栏铁丝网的缺口处,偷偷到唐河里洗澡凉衣。唐中西面紧邻唐河,院墙外就是黄白的细沙滩和清清的河水,大自然和旷野的自由神秘总是诱惑着我们的好奇和好玩。那是像波浪一样的青春荡漾,那是若清清河水一样的纯洁心房,一片蓝天,几朵白云,一群飞翔的鸟儿,几个鱼鹰渔船,就会使我们心花怒放,忘乎所以。在沙滩上翻滚、拳击、撂架、追逐、打闹,引得蛙鸣阵阵,鸥鸟嘎嘎;仿佛云也停了,风也静了,水也不流了,只有阳光暴晒着我们年轻的还带着孩子味的胴体。可玩耍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不小心就过了时辰,快乐的时光总是伴着一顿严厉的责罚和训斥,甚至罚站亮相,让飘扬的头总是羞红羞红地低下。
除了学习、生活,离家的孩子,也有十五六、十七八岁懵懂的情感或者对异性的相思。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已经十九岁了,青春荷尔蒙的作用也使我喜欢看学习好长得漂亮的女生。记得班里有个城关女孩,皮肤白皙,面目清秀,扎两条厚实的辫子,穿的很得体也很端庄大方,加上学习好,很招人喜欢;至少在我心里是西施吧。看那那顺,看那那好,总想寻找机会偷偷地多看人家几眼。城里学生不住校,每当放学,别的同学飞奔着去打饭,我却坐在座位上,隔着窗户偷偷目送人家离校回家;有时预备铃以前,躲到校门口的树林里,又偷偷迎接女孩的到来,隔个晚上或星期天不见,心里好像空落落的。二年级下半期分科,我们不在一班了,看见的少了,这种说不上来的感情气息和苦闷渴望就慢慢消失了。可我们的班长,一个姓张的学兄,可能因为班干部共事在一起,经常直接交流攀谈的原因,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女孩,幽会或单独交流一段后,他竟失眠了,成绩一路下降,直到休学退学,现在已是一个儿孙满堂、沧桑满脸的乡下老农。可见,年轻的情感是有力量而且容易迷乱的。
后来,这个女生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学,和我们班考上西北一所大学的一个男生恋爱,鸿雁往来一阵子后,一方追一方躲,我成了中间的“灯泡”和倾诉人。女孩曾送我一张大学时的照片,南方秀水的滋润和知识的力量,女孩更有气质,也更加漂亮,我珍藏了好一阵子,直到我工作几年后真正谈恋爱了,才把那一汪清水似的照片藏下。说来凑巧,十几年后,我和当年那女孩被岁月和时代的浪涛冲到了同一个城市的岸边,现在见时,已是大方的握手,甚至拥抱,在一起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眼还是那样清澈,牙还是那样齐白,发还是那样黑浓飘飘,但已不是当年的感觉了。相见不如不见,找不回的感觉,成了多少人的遗憾你和惊诧!
青春啊青春,它没有回头路。
我的记忆中,唐中的老师都很好,也都很优秀。教我语文的刘汉杰老师,是他不经意的一次范文点评,让我萌生了作家之梦;王中师老师的数学,让我最讨厌的课变得有了趣味;马世美老师的关爱体恤让我在难料的灾难后勇敢地爬起来,走进大学的校园;还有那年少的同学情,哥们儿义气,青春的相思美好都化作了难忘的生活气息和骨子里的记忆、少年初心。
中学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像一只远飞的风筝,总在记忆的心海,离得越远,手抓的越紧。有心的唐中校友许进安,已是央视知名的纪录片导演和哲学家冯氏家族的探研者,每每提起唐中生活,都气韵铿锵,感情丰沛,情不自制。他在繁忙中整理出书写了十几万字的《唐中日记》,把记忆变成了文字,嘱我写序,我欣然命笔。“感谢进安,把自己的中学时代,欣然用自己的一支笔,有心地记述下那纯真的年少世界,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读书岁月,懵懵懂懂的追梦痴心,让我们感悟着色彩斑斓的逝水流年,青春年华。”
我又想起了前几日南下广州珠海佛山去见同学吕如松、尹新立、惠金亭、郑高山,他们都已是成功的一方诸侯,有的身价百亿,在世界领先的打印机领域卓有成就;有的做国际贸易,把中国的瓷砖推广到全世界,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让一个个的外企和外国人翘起拇指:“OK,CHINA!”。就是没考上学的唐中学生郑高山,打工也打成了富翁。家园移居,成了南方城市的主人和建设者。回望与他们相处的几日,友谊像火热的阳光,他们啥也不干,丢下工作陪吃陪住陪游,“三陪”到底。珠江南海的水呀,载不动浓浓的同学情,唐中意。
三年的唐中生活,苦辣酸甜,酸甜苦辣都映在生命的历程中。那是青春的情思,生长的疼痛,初心的浇灌,更是起飞的高架,攀登的阶梯,成功的摇篮。辛苦了,我的老师同学们!大美吧,我的母校,唐中![1]
作者简介
水兵,河南南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