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怀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怀集县划18个镇和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00个村委会,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乡。

2018年6月,怀集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

历史沿革

怀集县,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统属广州。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划南海郡四会县银屯乡设立,属同时所置的绥建郡,地望为今县中部和东部。

刘宋年间(424~453年)分封阳县立永固县,地望为今县南、西南部。南齐年间(479~502年)分封阳县立洊安县,属临贺郡,地望为今县西部和北部。

隋朝开皇九年至大业十三年(589~617年)怀集县属南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齐州、威州分别设治于洊安县、怀集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怀集县、洊安县属南绥州。

唐朝开元二年(714年)并永固县入怀集县。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洊安县为洊水县。

五代(907~960年)怀集县、洊水县属南汉兴王府(即广州)。

宋朝开宝五年(972年)并洊水县入怀集县,自此形成今怀集县的基本境域。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怀集县改隶湖广中书行省贺州。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隶广西梧州府。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隶广西平乐府。

民国元年(1912年)改隶广西梧州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隶属广西平乐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24日怀集解放,仍隶广西省平乐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5月托广东省西江专员公署代管。1952年3月划归广东省,属西江专员公署;同年12月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2月属高要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怀集县与开建县合并称怀建县,1959年1月复称怀集县,属江门专员公署。

1961年4月分出开建县,仍称怀集县,隶属肇庆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

1988年1月~2000年,属肇庆市管辖。县人民政府驻地怀城镇。

2000年,怀集县辖20个镇、1个乡:怀城镇坳仔镇闸岗镇甘洒镇汶朗镇凤岗镇洽水镇梁村镇岗坪镇大岗镇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永固镇诗洞镇桥头镇连麦镇泰来镇中洲镇大坑山镇、下帅壮族瑶族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怀集县总人口736444人,其中:怀城镇121066人,闸岗镇16164人,坳仔镇28997人,汶朗镇10557人,甘洒镇19236人,凤岗镇28285人,洽水镇23819人,粱村镇57695人,大岗镇53484人,岗坪镇27339人,冷坑镇85556人,马宁镇35251人,蓝钟镇16388人,永固镇38574人,诗洞镇52115人,桥头镇44958人,中洲镇25860人,泰来镇9764人,连麦镇27654人,大坑山镇6553人,下帅壮族瑶族自治乡7129人。

2002年,怀集县辖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泰来、大坑山20个镇和下帅壮族瑶族乡,共有312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

2003年11月17日,撤销泰来镇并入中洲镇。调整后,怀集县辖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18个镇和下帅壮族瑶族乡,共有22个居委会、312个村委会。全县年末人口93.10万人。

2009年末,怀集县面积3573平方千米,辖18个镇、1个民族乡,22个居委会、30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怀城镇解放中路。[2]

行政区划

镇、公社、农林场

1979年怀集县行政区划如旧,设1镇21公社1农林场。1镇:怀城镇;21公社:幸福公社、附城公社、闸岗公社、坳仔公社、凤岗公社、甘洒公社、洽水公社、汶朗公社、梁村公社、岗坪公社、大岗公社、冷坑公社、马宁公社、蓝钟公社、永固公社、诗洞公社、桥头公社、中洲公社、连麦公社、泰来公社、下帅公社;1场:大坑山农林场。镇、社、场的权力机关称革命委员会,仍沿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称谓,1980年6月恢复人民公社建立时的称谓,称为公社(场)管理委员会,其中怀城镇称怀城镇人民政府。

镇、乡

1987年3月撤销区建制,实行镇乡建制,同时并幸福区入怀城镇。全县设13镇8乡。13镇:怀城镇、坳仔镇、洽水镇、凤岗镇、连麦镇、中洲镇、冷坑镇、马宁镇、岗坪镇、梁村镇、大岗镇、桥头镇、诗洞镇;8乡:甘洒乡、汶朗乡、泰来乡、蓝钟乡、永固乡、闸岗乡、大坑山乡、下帅壮族瑶族乡。权力机关为镇、乡人民政府。1992年12月,改甘洒、汶朗、泰来、蓝钟、永固、闸岗、大坑山等7乡为镇,保留下帅壮族瑶族乡。2000年,全县设有20镇1乡:怀城镇、闸岗镇、坳仔镇、汶朗镇、甘洒镇、凤岗镇、洽水镇、梁村镇、大岗镇、岗坪镇、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永固镇、诗洞镇、桥头镇、中洲镇、泰来镇、连麦镇、大坑山镇,下帅壮族瑶族乡。

农村行政基层组织

1979年,公社辖下设大队,1983年6月改设为乡,全县设297个乡、2个乡级镇和5个乡级管理区。1987年3月改称为行政村,全县设村委会315个,居民委员会17个,管理区21个,街道办事处1个。1989年,全县设置管理区办事处326个,其中由于下竹水库移民,在马宁镇设置群龙管理区;马宁镇的红旗村改为姚塘管理区。1996年,县人民政府批准怀城镇设立11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12月~1999年,全县310个管理区改为村民委员会,梁村、冷坑等镇所辖街道社区设立居民委员会共11个。2000年,全县设行政村312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22个。

怀集县划18个镇和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00个村委会。

截至2020年,怀集县的行政区划分设2街道16镇1民族乡 ,全县共有326个村(居)委员会。此中,县人按习惯分其为上坊(梁村镇、大岗镇、岗坪镇、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等6镇)、下坊(怀城街道、幸福街道 、坳仔镇、汶朗镇、甘洒镇、凤岗镇、洽水镇、中洲镇、连麦镇等9镇和下帅壮族瑶族乡)和永诗桥(永固镇、诗洞镇、桥头镇等3镇)等三大区块。 县人民政府驻地怀城街道。[3]

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怀集最新人口为814172人,排肇庆地区所属县、区总人口的第一位。

2016年,怀集县总户籍人口110.8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8.0万人,女性人口52.85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9.7(女性为100), 全县人口出生率14.9‰,死亡率4.81‰,自然增长率10.0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4.58万人,增长0.6%。

地理环境

怀集,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广宁,南连德庆,西界封开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连南,是广东省西北隅通桂达湘的要道,也是国内大西南川、滇、黔三地通粤而达港澳沿海的门户。历史上,由于区位所定,怀集曾是岭南岭北的民族文化交往走廊,也曾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对接点。可以东达穗、港、澳,西越桂东而及大西南,南抵肇庆,北过连山而入两湖。

怀集,地理座标为北纬23°28′07″~24°23′30″、东经110°52′09″~112°30′49″,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是个宜于人居,又滋以万物生长的地方。

水文

怀集县向来有“一江两河二十一水”之说,一江指的是绥江,属北江支流,自县城东南而远流珠江入南海;两河指中洲河和凤岗河;二十一水是马宁水等一二级支流的二十一条河流。

气候特点

怀集县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累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小时,年降雨量1785.4毫米,累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310天。

气温

由县气象台测获的气温资料统计,怀集县1979~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1.1℃(摄氏度。下同),平均最高是1998年的22.0℃,平均最低是1984年的20.2℃。月平均气温从2月开始逐月上升,至7月达最高。候平均气温从2月第二候开始逐候上升,到7月第四候达最高。日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1989年7月17日;日极端最低气温-2.4℃,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降水

县内雨量充沛,但年际和月际变化较大,区域分布也不均,具有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1979~2000年县气象台实测年平均雨量为1782.0毫米,是肇庆市区域雨量最多的县。年雨量最多的是1997年为2231.7毫米,最少的是1991年为1264.8毫米。月雨量最多的是1989年5月为552.2毫米,最少的是1989年11月为0.0毫米。日雨量最大的是1999年4月26日为188.9毫米。暴雨(大于或等于50毫米)主要出现在4~6月的前汛期,占暴雨日数的70%。如受台风低压等特殊天气系统影响,在冬季也有暴雨等强降水出现。

日照和蒸发

在县气象台位置(县城上郭村周屋边),累年实测年总日照时数为1319.4~1951.9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0.2小时,月平均日照时数2月的46.3小时为最少,9月的213.3小时为最多。日照月极值最多是1992年10月的265.8小时,最少是1982年3月的7.3小时。日照百分率3月最少为13%,10月最多为53%。

县气象台测得的年蒸发量,1986年的1563.9毫米为最大,1981年的1186.1毫米为最少,年际变化幅度为377.8毫米;月际变化一般由最少的2月55.6毫米开始逐月增加,到7月达到最大182.6毫米,以后又逐月减少。

地温与霜冻

累年平均地面温度为23.9℃;最高的是1998年为24.7℃,最低的是1995年和1996年,均为22.8℃,地温年际变化幅度为1.9℃;月平均地温最高的是在7月为32.5℃,最低的是在1月为13.8℃,月际变化幅度为18.7℃;地温累年极端最高为67.8℃,出现在1979年7月25日,最低为-6.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累计平均年霜日为9.1天,平均初霜日是12月15日,平均终霜日是2月2日。初霜日最早是1992年11月10日,终霜日最迟是1986年3月3日。累年霜日最少的是1984~1985年,仅有1天;最多的是1983~1984、1985~1986年,分别是23、25天。累年平均无霜期310天。

气压与风

县气象台实测累年平均地面气压为1006.9hpa(百帕),最高是1029.6hpa,出现于1996年2月20日和1999年12月22日;最低是985.0hpa,出现于1985年6月20日和1986年7月12日。

怀集县远离海边又是山区,即便受台风影响也没有大风天气,但受强雷雨或飑线影响时会有局地阵性大风出现。大风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

湿度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范围为77~83%,相对湿度年最大值是1981年为83%,最小值是1999、2000年,均为77%;月最大值是1981年4月的89%,月最小值是1996年11月的65%。县内空气湿润,但地域分布以北部林区最大,南部中部次之,西部略少。

雷暴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9.7天,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共118天,最少的是2000年的67天。雷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8月,3月和9月次之,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也有出现。强雷暴出现时,常有雷电灾害和降雨。[4]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怀集县山高林密,解放前豺、狼、虎、豹4种猛兽多而猖獗,常进村入屋觅食,伤人、伤禽畜事件屡有发生;解放后,为保护生产和人畜安全,予以大力捕杀,到20世纪60年代初只有少量幸存,到了60年代末,即使在境内的深山老林也未发现这类野兽。只有果子狸、黑脚狸、木狗、步狗、白额狸、黄鼠狼、抓鸡虎(猫狸),此外还有猴子、石羊、山猪、黄猄、箭猪、水獭、穿山甲、蝙蝙、老鼠。

植物资源

怀集生产水果,我中华猕猴桃、棠梨、豆梨、刺梨、山柿、桃金娘、酸藤果、金樱子、胡桃、山楂、板栗、香椽、枳壳、佛手、棉桃、梅、李、橄榄、山龙眼、酸枣、枇杷、金屏、金果、柠檬、菱角、荸荠、莲子、刺椎等。

山岭资源

怀集县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杉树、松树、杂树等源丰富,“怀集木”早已闻名遐迩。解放前,怀集木材已远销珠江三角洲十几个县市。解放后1950—1985年,目调国家木材571.71万立方米,约占广东省木材产量的9%。

全县宜林山地25.9万公顷,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2.5%。山地土壤有4个土类,大部份为红壤土和赤红壤土,其次是山地黄壤土和南方山地草甸土。土壤的分布因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蓝钟现部一泰来北部一中洲南部一连麦北部一汶朗北部一甘洒北部一线以北是红壤土类,以南是赤红壤土类;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多南方山地草甸土,600—1200米为山地黄壤土,600米以下是红壤土、赤红壤土。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4%左右。

怀集县山林以亚热带丛林为主,混生着多种乔木和稠密灌木,构成稳定的山林植被群体,有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等几大类,各类都有许多树种。用材林主要的树种是杉树和松树。杉树面积和蓄积量均占山林总数的30%左右;松树面积和蓄积量均占山林总数35%,大部分是马尾松,其次是70年代引种的美国湿地松和小量广东松;其次是杂木,有红、白、檫木(浪沙)、火力楠、香楠、荷木、重阳木、香椿、苦楝、银华、泡桐、黄柞、山乌桕、山龙眼、山枇杷、鸭脚木、金叶白兰、红豆树、石斑木(狗骨木)、枫香、酸枣、竹柏(铁甲树)、黑格木、樟树、三尖杉、山杉等40多个树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乌桕、茶树、山苍子和果树等。果树、茶树、油茶、油桐等主要为人工载培,其他则靠野生,混生于其他林木之中,数量不多。竹子有茶秆竹、青皮竹、篙竹、粉单竹、勒竹、茅竹、吊丝竹、楠竹、观音竹等共60多种。灌木林有茶络树、水团花、桃金娘、岗松、玉叶金花数十种灌木树,单独成林或混生于用材林中。随着人工和飞机播种育林面积增加。纯灌木林逐渐减少。此外还有风景树。解放前有榕树、桂花树、黄檀树、回椿树、相思树、按树、黄槐树、合欢树、秋枫树、凤凰树;解放后陆续引种木麻黄、南洋杉、银杏、天竺葵、柏木、女贞子、白千层、白玉兰、洋紫荆等。

矿产资源

怀集县藏有30多种,主要是磁铁矿,分布在洽水,甘洒、汶朗、中洲、凤岗、蓝钟等区,至1982年已查明储量约4438万吨,品位42—68%,储量超过100万吨的矿点有9个,其中较大的将军头、东坑和汶塘,储量分别为800万吨、370万吨、270万吨。采矿山、连麦、中洲、坳仔、甘洒、洽水、凤岗、永固等区,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民间已经开始零星开采;钨矿主要分布在多罗山一带,品位WO30.6—1.3%,连续开采已27年,据查储量今已无多。此外,钻、铋矿分布在洽水蒲屏岭,有开采价值。还有云母、石英、冰洲石分布在凤岗、洽水。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桥头、中洲、梁村。磷分布在汶朗。砷、锰、铜分布于中洲、桥头。铅、锌、钼、银、锡主要分布于罗山,为钨矿的伴生金属,作副产品回收。稀有金属铍、铌、钽等主要分布于在下帅、洽水。

水电资源

怀集县内河流众多,有“一江八河二十一水”之称,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量22万多千瓦。[5]

交通运输

贵广高铁

贵广高铁(又称贵广铁路,贵广快速铁路,贵广客运专线)是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起于贵阳北站,途经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三都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从江县、黎平县;广西自治区柳州市的三江县、桂林市的龙胜县、临桂县、灵川县、阳朔县、恭城县、贺州市的钟山县、八步区;广东省肇庆市的怀集、广宁、四会,佛山的三水,广州市,止于广州南站,衔接西南内陆和华南经济带,是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客运专线。

该项目建成后,旅客坐火车从贵阳到广州将由22个小时缩减至不足4个小时。贵阳至广州的火车需经由湘黔铁路东行至湖南株洲,然后再转京广线南下到达广州。这不仅耗费时间,且给本来就已不堪重负的京广线造成更大的负担。而贵广高铁则取直线经广西桂林、贺州等地,直达广州铁路枢纽广州南站,耗时大大缩短,同时也将极大缓解相关线路的负荷。贵广高铁与已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以及待建的柳肇铁路等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北、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快速铁路客、物流通道将被打通。

怀集至三水段

国家重点交通工程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项目全长约118公里,总投资概算89.85亿元。该路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拉近了粤西北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距离,还将成为广东通达湘桂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干线。这条高速路将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汕头至昆明,广州至贵阳等高速公路在怀集相交,是广州通达大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怀集至灵峰段

广贺高速怀集至灵峰段已于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随着2010年底广贺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南段通车,怀集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但由于前期规划的原因,广贺高速至怀集境内只有一个出入口上下高速,怀集西至粤桂省界段成了“断头路”。二广高速怀集先行段的开通,成为了广东西北地区又一条快速出省通道。先行段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附近设置了怀集西互通,沿线设置了冷坑互通及梁村互通,使合作区及企业更加快捷连接高速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也方便了怀集沿线群众出行,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怀阳高速公路

该高速起点于怀集县岗坪镇,与汕昆高速相接,途经封开县长安、金装、南丰、莲都、河儿口、渔涝等镇,在德庆县连接和跨广佛肇高速公路、跨国道321线后穿越西江进入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终点与广梧高速公路、云罗高速公路交叉所设置的双凤互通相接。[6]

经济发展

1979~2000年,全县经济总体分5个时期呈波浪式发展。第一时期1979~1983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一步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平稳。此时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6.02%;第二时期1984~1988年,得益于上一时期各种改革实践在这一时期显现功效,其中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最著。这一时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5.2%,其中农业年均增速15.4%;第三时期1989~1991年,是经济建设的调整期。

1987~1988年,全国出现结构性的经济发展过热,但能源、交通等基础性行业的滞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导致市场物价飞涨,出现抢购风。国家于1989年实施硬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压缩银根、严控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严控投资规模等。影响所及,全县经济发展速度由1987年的16.2%下降至1989年的6.2%。1989~199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8.9%;第四时期1992~1996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县的第二次经济快速增长期。期间以大力进行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21.5%,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7.1%。第五时期1997~2000年,因为国家实施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压缩银根,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等,上一时期过热的经济至此慢慢降温放缓增长,此前投资的一些企业相继破产,一些原来效益好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陷入困境,全县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徘徊,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9.2%,2000年的增长速度0.5%。

2009年,怀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5.11亿元和4.23亿元,增长35.7%和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95亿元,比年初增长18.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增长2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长7.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增长8.9%。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和“广东林业生态县”称号,再次被列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山区县”之一,并被省确定为“广东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调研基地”的10个基地县之一。

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9.09亿元,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25041元,增长9.5%,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18.6%、6.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7亿元,增长3.5%;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中上水平。

201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8.56亿元,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26066元,增长6.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6.5%、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1.16亿元、增长16%,省市重点项目投资23.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27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92.68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5亿元,增长7.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4.94亿元,下降31.6%;外贸出口总额41817万元,增长6%。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 %、8.6%、6.0 %;人均生产总值提升到29105元,增长6.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6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103.87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8亿元,增长9.6%;地方公共预算收入5.28亿元,增长10.3%,非税占比下降到34.98%;外贸进出口总额4.64亿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1996万美元,增长9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637元、14592元,分别增长8.8%和8.5%。

第一产业

2016年,怀集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1亿元,增长5.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47.13亿元、24.46亿元、26.21亿元、2.73亿元、1.38亿元,增长分别为7.4%、8.7%、-1.6%、7.6%、6.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15亿元,增长5.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9.65亿元、20.46亿元、11.26亿元、2.19亿元、0.59亿元,增长分别为7.4%、7.4%、-5.2%、7.8%、6.6%。

2016年,怀集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28万亩,下降0.24%;油料种植面积65191亩,增长0.005%;蔬菜种植面积210052亩,增长0.65%。水果年末实有面积136404亩,比上年增长11.31%;茶叶种植面积11386亩,增长3.11%。

2016年,怀集县粮食产量27.32万吨,下降0.24%;油料产量1.03万吨,下降0.96%;蔬菜产量54.06万吨,增长3.11%。水果产量27.68万吨,增长14.16%;茶叶产量1756吨,增长9.07%。

2016年,怀集县实有林地面积398.41万亩,下降0.003%。同时,严格执行《森林法》,加强林业的造、封、管、护制度,有效地保护和培育了森林资源,年底全县实有活林木蓄积量1422.91万立方米,增长3.62%,森林覆盖率为70.61%,比上年高0.23个百分点。

2016年,怀集县肉类总产量9.68万吨,下降1.7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7万吨,增长6.38%。

2016年,怀集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06万千瓦,增长0.53%; 施用化肥13.77万吨,下降0.01%;有效灌溉面积328815亩,旱涝保收面积300139亩,农村用电量11250万千瓦时,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

1979~1990年,怀集县实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策略,创办发展工业。期间创办多家以开发、利用、增值的资源型工业企业,对工业企业进行以“承包”为主的经营改革。

进入90年代,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富县”战略发展工业,继续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办工业企业,辟建工业园区“筑巢引凤”,进行工业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乡镇工业,多种经济成份企业共同发展,进行以“产权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1979年、1990年提高7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

1979~2000年,怀集县均设专门机构司职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工作。

1979年12月,撤销县革委会工交办公室,成立怀集县经济委员会(简称县经委,下同),由一名县委常委兼任主任,内设办公室、生产科、企管科、政工科、县办工业科和供销公司等6个工作机构,干部职工47人。负责对县国营工业、县二轻局、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县农机管理局和县医药公司等单位予以指导性的行政管理,直接属下的19个国营工业企业和县办的17个集体企业予以管理。

至1985年,县经委直接管理的县属国营工业有:县农机一厂、县农机二厂、县林化厂、县水泥厂、县氮肥厂、县木材厂、县食品厂、县糖厂、县酒厂、县酒酱厂、县木衣夹厂、县纸厂、县印刷厂、县合成化工厂、县汽车配件厂、县电机厂、县蓄电池厂、县陶瓷厂和县龙湾水泥厂。非县经委直接管理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县粮食局主管的怀城粮食加工厂,县林业局主管的森林工业企业,县水电局主管的电站(水下电站、水下二级电站、蕉坪电站、泽联电站)和农电总站(后称供电局);县经委行政编制增至61人,直属工业企业职工3622人,企业管理队伍中有工程师职称的6人,助理工程师3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人。同年,增设县铁矿公司,对60个国营工业企业、62个县办集体工业企业予以整顿,调整其领导班子。调整后122个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共434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7%。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649万元(当年价计算),比1979年增长74.8%。县属60个国营工业企业产值5703万元,148个集体工业企业产值2841万元,1188个其他工业产值1100万元,其比重分别为国营53.1,集体29.6,其他11.4,与1979年相比,集体经济上升,其他经济下降4个百分点;国营集体固定资产原值8116万元,增长1倍。主要工业品产量增幅提高,铁矿石原矿年产34.21万吨,增长332%,松香5069吨,增161%,松节油增94%,水泥3.28万吨,增224%;水力工业水力发电量9295万度,增长156%。进入90年代,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二轻工业局、县农机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县医药公司。此时起,县经委以“工业立县”和“工业富县”为工作重点,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办公室,专职工业引进工作。至1995年,先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脂松香和合成樟脑生产线、山梨糖醇生产线,以及惯性磨擦焊和液体氮化等机械设备,建成的大型(二档)工业企业有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县中密板厂、县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县山梨糖醇有限公司等4家。

1995年,县经委属下企业26家,职工3142人;管理人员中,工程师22人,大专以上学历205人,比80年代末增10培。1996年11月,改县经委为县工业局。1997年,县成立发展“四优”(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品、优势经营者)企业领导小组,设置专责办公室,组织实施《怀集县四优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奖)励机制及扶持规则,金融、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给予发展“四优”企业的优惠办法。1999年,全县“四优”企业10家,分别是:县南油中密板厂、县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县威通糖醇产品有限公司、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县微粒板厂、县东邦林化产品有限公司、县志威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县蓄电池厂、县糖厂、县锦峰有限公司。2000年,县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获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1979~2000年,怀集县工业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逐步转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所有制。199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53816万元中,43个国有工业企业产值23246万元,比重59.39(其中县属工业产值21525万元,比重55.00);166个集体工业企业产值14435万元,比重36.88;6个其他经济类型(包括乡镇及以下办的三资、民营等)企业产值1458万元,比重3.73;县属集体工业比重13.98;乡镇工业企业比重23.41;个体工业产值10824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20%。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7073个,工业总产值34149万元,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至22.5;集体工业产值比重降至22.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上升至18.4;个体工业产值86240万元,占总产值25.3%,比1992年升5个百分点。村办工业和个体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6.2%,全县工业产值三分有其一。

2009年,怀集县投入1.45亿元进行增资扩产和技改创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2.7%。全社会用电量3.91亿千瓦时,增长7.75%,其中工业用电量2.16亿千瓦时,增长8.07%。纳税额超1000万元企业有7家,其中超2000万元的4家。

第三产业

2016年,怀集县共接待游客353.8万人次,比去年增长8%,其中港澳台游客16.83万人次,外国游客9.11万人次;县内组团到外地游8.63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5.8%;旅游总收入13.3亿元,比去年增长8.1%。全县新增旅业客房110间,床位230多个,酒店年平均开房率达到80.5%。

2016年,怀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5亿元,增长7.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50亿元,增长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05亿元,增长1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54.18亿元,增长7.0%;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7.38亿元, 增长10.2%。城乡集贸市场在农副产品供应丰富的情况下,成交活跃,全年城乡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46.91亿元,增长5.63%。

2016年,怀集县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43681万元,增长3.0%,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1817万元,增长6.0%,进口总值1864万元,下降36.98%;全年实际吸收外资1021万美元,下降74.46%。

2016年,怀集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达149.34亿元,同比增长12.3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47亿元,同比增长11.57%。年末金融系统贷款余额74.48亿元,增长11.12%。

2016年,怀集县各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2.46亿元,增长9.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11.3%。[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怀集县普通学校在校学生18.69万人,下降3.2%。其中:小学生8.71万人,增长0.9%,中学生4.63万人,下降13.5%。2016年高考,我县上本科线2231人(比去年增加373人),上三A线以上人数4080人(比去年增加531人),均排名全市第一。

现怀城镇中心小学综合楼(东幢)已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80个,综合楼(西幢)正进行室内装修;诗洞镇丰安教学点新建的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凤岗镇中心小学及该镇碲下教学点分别新建的教学楼已招标等前期工作。落实好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工作,从2016年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2016年全县共有3516名幼儿受惠。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补助标准,补助标准达到上级要求(每人每年3500元),2016年共向县内中职学校学生发放补助金287.7万元,受惠人数822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6年,怀集县R&D投入占GDP比重达0.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0.2%;发明专利申请量3件,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全县研发人员达52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怀集县新建乡村数字阅览室264家,实现村级数字阅览室全覆盖。19个镇(乡)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站,县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县博物馆完成了展厅改造,改善了服务环境。全面推进镇(乡)文体广场、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建设凤岗、桥头、下帅三个省级镇(乡)文体广场示范点和冷坑谭庙省级村文体广场示范点。启动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项目建设工程,“新三馆”选址怀城镇凤基岭,立项已通过,其他工作正逐项推进。举办曲艺演出、歌唱舞蹈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下帅创先工作,下帅乡被评为2015—2017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抓好传统舞蹈《马舞》、《彩鹿舞》、《七星灯》等申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为申报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作准备。

卫生医疗

截至2016年,怀集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诊所、卫生站)789个,同比增加0.3%;医疗单位病床数3096张,增长13.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07人,增长5.9%,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7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6年,怀集县老年人门球中心全面升级改造晋升省门球训练基地。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喜讯频传。2016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梁小静勇夺女子60米冠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2016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上,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我县运动员梁小静与队友合作勇夺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并刷新了该项目21世纪亚洲最好成绩;我县运动员卢童娟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2016年“蒙牛杯”全国柔道锦标赛上,夺得女子57公斤级金牌;莫家蝶、莫笑在2016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得女子4×400米接力冠军,并打破该年龄组别全国纪录。在2016年广东省青少年赛艇锦标赛上,怀集籍运动员夺得8金2银4铜的佳绩;在2016年广东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上,我县运动员亦摘得1金1银1铜;在辽宁省举行的2016年全国少年拳击锦标赛上,怀集运动员龙敏琪勇夺女子乙组38-40KG冠军。在11月18日闭幕的肇庆市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县代表团以4555.25分的优异成绩,勇夺团体总分第二名,取得我县代表团在市运会历史的新突破。成功承办多项省级大型体育赛事和市运会闭幕式。我县成功举办了2016年广东省老年人太极拳、剑赛、2016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2016年广东省武术套路(传统项目)锦标赛和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等奖赛)、2016年广东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肇庆市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怀集县城市月均低保标准农村由上年的380元/人调整至450元/人,城市为500元/人;散居孤儿月均最低养育标准由原来的760元/人调整至860元/人,福利机构中心集中供养孤儿月均最低养育标准由原来的1240元/人调整至1350元/人。2016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共54720人,增长7.85%;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共941105人,同比下降1.17%,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08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01016人;参加失业保险35339人,增长1.05%,参加工伤保险23731人,增长1.04%,参加生育保险19179人。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合计39638万元,年末五种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571万元,下降10.07%。[8]

传统文化

文化场所

1979~2000年,县内的文化活动设施、场所先后有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怀城影剧院、县博物馆的楼房馆舍等大项目建设和镇(乡)文化中心的建设。

县文化馆原在怀城镇人民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内办公(毗邻县实验小学),使用面积约400多平方米。1980年馆办不定期综合性内部刊物《怀集文艺》易名《燕岩》出版发行,免费赠送读者。1981年在工业大道二路43号建成新馆,建筑面积1055平方米,有工作人员10人(2000年13人),内设文艺创作辅导组、社会文化表演辅导组、美术摄影书法辅导组、文物组。有全套摄影器材、电视机、舞台和灯光、音响、民族乐器、布幕、服装等演出设备。1981年起,县文化馆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先后开设营业性的游艺室、桌球室、录像室、文化服务部,举办音乐、书画、舞蹈等培训班。1982年获肇庆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橱窗宣传图片工作优异成绩奖,2000年被肇庆市文化局评为送戏下乡先进集体,同年迁到西区怀集县文化艺术中心新楼办公。

县图书馆是县内唯一的公共图书馆。1981年与县文化馆在县城人民路共用一幢楼,1982年后独自使用此楼。1985年在环城北路建成新图书馆大楼,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分别由一座4层、一座2层的楼房组成,是园林式建筑。内有水池、草地、花圃,环境清静。馆名“怀集图书馆”用30年代中期题怀集县立图书馆的马寅初手书。新图书馆设有书籍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老干部阅览室、科技阅览室、采编室各1个,视听室2个,藏书库3个(可藏书30万册)。

全馆阅览座位400个。馆内有为工厂、企业和乡镇、村级图书室服务的流动书车一辆。1986年起,利用馆内的视听室开展各种专题讲座,自办或联办各种有偿服务培训班,出租少量门面场地,以弥补经费之不足。同时与20个农民专业户挂钩(其中外县12户),对口提供科技信息、资料。2000年藏书8.15万册,其中古籍珍本5000多册。藏书以社会科学、文学书籍为多,占60%;订有国内报纸45种56份,杂志、期刊202种312份。全开架式借阅书刊,平均每天进馆阅览400人次,借书刊约150册次。1989年获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文明服务集体”称号,1994年被广东省、肇庆市文化主管部门评为二级馆,1999年因藏书量和有关设备未能跟上规定要求降为三级馆。

县博物馆1992年成立,人员由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人员为基本队伍。同年在县城城中路旧县城四门之一的北门保集门旧址建筑县博物馆大楼,1995年建成。总投资150多万元,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曲尺形博物馆大楼高3层。馆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馆内设历史文物展厅、机动展厅、文物库藏室等。1998年,被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有干部职工5人,现存文物220多件,其中二级文物16件,三级97件。

1999年,将县妇幼保健院在县城西区的用地及其新建大楼改作县文化艺术中心,解决县文化馆馆舍的不足,同时完善县城“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两院”(影剧院、电影院)建设。完善文化站的配套设施,获得广东省文化厅发放9个镇的文化配套器材,包括彩电、VCD机、电影放映设备、舞台灯光音响、乐器、书架、桌椅等(价值7万多元)。2000年全县有18个镇(乡)建起文化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1893万元。是年怀集县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事业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县电影公司1981年前称县电影管理站,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单位。

1982年从县城人民路怀城电影院右侧平房,迁到解放中路新楼办公,改称县电影公司,内设办公室(经理室)、政工股、发行股、技修组以及财会室。下辖人民电影院(1983年改称怀城电影院)、梁村电影院、2个大机(35毫米)队和15个中机队、23个小机(8.75毫米)队。1984年县政府投资128万元建设、坐落县城解放中路的怀城影剧院落成使用。该院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52平方米,观众座位1527个,其中楼座507个,地座990个,双人厢座15个。舞台净空高19米,宽34米,深16.15米,面积548.65平方米,台前有音乐池,面积71.5平方米,可供大型剧团演出。后楼化妆室,面积129.2平方米,二、三楼有可住50~60个演员的宿舍。前二楼和楼下为观众休息室,三楼为放映室,地座有鼓风设备。1988年县电影公司开设镭射投影、录像放映、歌舞厅、饮食、旅业、摩托维修等项目经营。1991年怀城影剧院安装中央空调,购置成套音响设备。1994年后,社会录像放映室增多及电视普及面不断扩大,镇(乡)电影院的上座率日趋下降。1996年后县城电影院和影剧院的观众人数也不断减少,靠组织专场和特供片维持放映,电影公司负债经营,镇(乡)电影院和个体电影队先后歇映,怀城电影院转为出租场地,怀城影剧院处于半开半关状态。

县粤剧团前身是怀集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怀集县文工团,1978年改称今名。从文艺宣传队起,一直没有自己的固定团部,先后借用县总工会的工人文化宫、县委党校的学员宿舍和会场,作演员住宿和排练场地。1982年县政府拨给兴建粤剧团排练场兼演员宿舍用地670平方米,但由于基建经费未落实,建地基之后停工。1987年停办县粤剧团,保留5名骨干协助县文化馆开展社会文化辅导工作,其余人员安排其他工作。2000年在职4人。

镇(乡)文化站1979年全县有21个公社文化站,工作人员一部分为事业干部或职工,另一部分为社养(公社自筹资金发放工资)人员或由公社干部兼职。1984年区文化站定为当地政府属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业务上归县文化局管理。2000年,全县有镇(乡)文化站21个,工作人员28人。

1979年,社、场的文化站大多是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建的公社大会场作为放映电影、举办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进入80年代社、场的文化娱乐场所开始改善,桥头公社1982年6月建立文化中心,内设影剧场、文化站办公室、售票房、宣传专栏、图书阅览室、游艺室、讲座室、书画展览室、篮球场等。1986~1995年,全县有13个镇(乡)建成文化中心大楼。其中坳仔镇重新设计、改影剧场前楼建设成一座外型似一艘舰艇的文化中心大楼,总投资70多万元,建筑面积1848平方米,使用面积1268平方米,楼高6层;内设卡拉OK歌舞厅、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培训中心、展览室、电视差转台、广播室、录像室、文化服务部、宣传橱窗、影剧院等较具特色。1997年坳仔镇文化站被广东省评为特级站。

截至2016年,怀集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诊所、卫生站)789个,同比增加0.3%;医疗单位病床数3096张,增长13.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07人,增长5.9%,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7人。[9]

文物管理

文物

怀集县的文物、文物古迹可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1978年,广东省岩溶洞考察队在桥头地区多个岩洞发现有大象、犀牛、鹿、大熊猫等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梁村花石的岩洞发现古人类使用过的粗陶残片石器和用火遗迹;在绥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栏马、眉田、永富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以及几座春秋、东汉墓葬。古迹遗址主要有栏马岗遗址、眉田山遗址、永富山遗址、龙湾古县城遗址、洊水古县城遗址、威州古城遗址、永固古县城遗址、怀城原城墙遗址以及近代的南区农民协会旧址、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军墟”遗址等。古建筑主要有文庙、集义堂、文昌阁、粤东会馆、济我梁公祠、双禄祠、陶然亭、苏凤茶亭、孔洞村古建筑群等。古墓有栏马山春秋墓、马宁东汉墓、三坑东汉墓、怀城兴贤唐墓、塔山明墓、幸福三斗李什八墓、冷坑爱三谭盛发墓等,还有摩崖石刻多处、碑刻一批。文物方面主要有烈士纪念碑、童子军帽、左轮枪、土炮等一批革命遗物;有铜鼓、古钱币、独木舟、古象化石、铁钟、铁香炉等一批出土文物,有明成化年间皇帝嘉奖给谭盛发的锦幛等传世文物,有《真愚草》古书,石铲、石凿、石斧、陶器、铁器、铜器、木器等一批库藏文物。名胜景区主要有塔山风景区、燕岩风景区、花石洞天、六祖岩等。以下从新发现或新变化角度择记数处。

六祖庵在今怀城镇河南路95号。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由知县李盘倡建。时江苏句容李盘莅怀任知县,获悉六祖惠能自湖北黄梅东山寺返南岭栖隐,在怀集隐居十多年,又据百姓所传县城河南附近有六祖小憩处,又有原昔“上人雪云飞赐而来,约蒲塞辈,洁净居于其(石井)下,祀南宗得法”,便带头捐资在此地建刹供乡人修禅谒拜,得众响应,“共布白镪助成”。六祖庵因近石井,又称“石井庵”。

石井位于县城河南今县第一建筑公司门前左侧。此井傍依大石,泉水清澈甘洌,四时不涸。此井为怀阳旧八景之一,名为“石井寒泉”。因井近六祖庵,故又称“六祖井”。

矛冲战壕位于怀城镇横洞村背后山坳。矛冲是解放前怀城至坳仔公路的一段。矛冲战壕是1944年县内民众为阻击侵华日军窜袭怀集而开挖的工事,共七条,环形明沟,长短不一,深约一米。当年有地方武装人员扼守。

陶器1995年怀城镇富杨坑口村一农户挖屋宅地基时发现。有汉朝陶罐2件,陶鸡、陶牛、陶鸭各1件,陶杯3个;同年在大象村发现晋朝陶屋1件,陶谷仓1件,陶碗、陶动物多件;唐代的陶罐2件、陶纺轮2个。

花石洞天位于县城西20公里的梁村花石村和石矮村,13座石灰岩石峰拔地而起,耸峙于方圆十数里的平畴绿野中。诸峰形态各异,有像马、像羊、像蝙蝠、像虾者,构成一个天然的花石景区。古怀阳新八景所称“花石洞天”即此。抵70年代末,由于附近群众就石峰取石烧石灰,经多年对石山的大量采凿,其中莲花峰、天马岩、冲天岩、饭甑石及80年代初先后被炸掉,陈屋石、游仙石、三寨石、望岳岩、丹山岩、道士岩、云女峰、峰剑石、三百石亦受到不同程度破坏。1984年,县政府颁发通告,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花石诸峰均有岩洞,曲径通幽,神工鬼斧而成奇岩怪石,且各遗美丽传说。古代游客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其中的石刻“丹山赤水”的“山”“水”竖划中分别凿有“溪汲岩前月”“峰连天上云”句。

文博管理

1979~1982年,县内文物博物管理由县文化主管部门附带负责。1983年下半年成立怀集县文物普查队,开展全县的文物普查,对诗洞革命老区和现存的图书馆旧址、文昌阁、燕岩、六祖岩、花石诸峰(洞)、古城遗址等作初步勘查,整理部分资料,回收历史文物。1984年春节举办文物展览。同年3月,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花石诸峰和文物古迹的通告》,把文昌阁、丹山岩、望岳岩、道士岩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竖一碑,上刻“怀集县重点保护文物”等字。

1984年继续对古代的、近代的、革命的、民族的、民俗的、生产和生活的文物进行普查、收集和整理,多次组织开展文物法规的宣传、学习活动。1990年底,成立怀集县兴建博物馆暨修缮文昌阁领导小组,领导开展相关工作。199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40万元,按原貌重建文昌书院。同年,组织全县文化干部、职工300多人参加《中国文物报》举办的文物保护法有奖问答活动,又先后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000册在县内赠阅。年底,成立怀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1991~1995年,利用会议、电台、电视台、宣传车、墙报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宣传文物保护法,计有县领导就文物保护工作在有关会议和电视上发表讲话10次,出动宣传车70台次,张贴拉挂标语横额40条,印发《文物保护倡仪书》2万份、《文物保护法》800份,教育干部群众自觉保护、上献文物,使私自挖掘、毁坏、贩卖文物的现象大为减少。1995年,对包括文昌阁、燕岩、花石诸峰、六祖岩等一些名胜景点进行修复、管护和修建塔山公园,同年建成怀集县博物馆大楼。1997年5月和7月,两次大范围宣传文物保护法,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请广东省专家鉴定馆藏文物,鉴定现馆藏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79件。1998年起,县博物馆实行每周一、三、五向群众开放文物展厅。2000年做好文昌书院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10]

地方特产

“六十日”黄菜

是农家用萝卜叶茎晒至半干后腌制的一种酸菜。“六十日”黄菜,因其生长60日便收获腌制得名,生产历史已久。“六十日”黄菜可蒸、炒、炆、煲汤,和以肉类味道更佳,清热解暑,开胃消食。

玉米

桥头镇石灰岩地区种植生产的玉米俗称粟米,是桥头镇群众的主食之一。粟米粒表皮光滑,色泽红黄,皮壳薄、淀粉多、有甜味,营养丰富。

玉米鸡

桥头镇农家专用玉米饲育的三黄鸡被当地人叫作粟米鸡。其鸡,皮黄爽脆,肉嫩滑鲜美,是酒家食店和群众首选的肉用鸡,销往肇庆、广州等地。

岗坪切粉

岗坪镇以本地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磨浆、蒸煮、晒干、切丝等工序制作的米粉。此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具有柔韧、软滑、耐煮不易烂、口感好的特点,解放前已是驰名产品。但由于一直是单家独户作坊式生产,致较长时间内产量少、经济效益不大。

茶叶

怀集向有以茶待客的礼俗,“贵客进门先敬茶”。县人喜欢饮茶也善植茶采茶,解放前已出产有凤岗冷瓮茶、洽水石莹茶、诗洞白崖茶、下帅罗勒茶、蓝钟岳山茶等名茶。60年代~70年代,办较大的县茶场,又在公社、大队的林场辟植茶园,进行规模专业种植和茶叶制作,先后生产出凤岗孔洞茶、甘洒小竹茶、梁村党山茶、汶朗汶塘茶等知名茶叶。70年代后期,全县茶园面积1.4万多亩,年产茶叶300~500吨。

厘竹

学名茶秆竹,以径直均匀、节平壁厚、硬度高、弹性强、耐腐蚀不易虫蛀、色泽好、用途广而闻名,有“钢竹”“竹中之王”等美誉,尤以坳仔、大坑山出产的厘竹最负盛名。此竹是本县主要的传统出口商品,解放前已远销南亚和欧美等地,解放后占全国茶秆竹年出口量的60%~70%。70年代末,全县茶秆竹林面积21万亩,以天然茶竹林为主,年产茶竹4万多吨,出口量2.5万吨~3万吨。

甘洒麻竹笋

竹笋在怀集县是喜筵、酒席常有的头道菜,名曰“出笋”,寓意出芽、开枝、散叶和吉利。县内群众需要,所以多处出产竹笋,其中以甘洒镇的麻竹笋产量多兼质好。甘洒麻竹笋,肉厚味鲜,软滑脆口,营养价值高,属“无公害”天然蔬菜。

汶朗蜜柚

1986年,汶朗区开始建设汶朗村上坑自然村面积200亩的沙田柚基地,购回广西沙坑村沙田柚果苗1万棵,免费提供给上坑村村民种植。初因欠技术,不善管理,至1992年果苗成树未见挂果。1993年,由村小组牵头将200多亩的沙田柚果树,以每年每棵2元租金,租赁给连山县一罗姓种植个体户经营。罗以技术加精心管理,1994年开始挂果,所产果皮薄肉脆,甘甜多汁,有浓郁蜂蜜味,赢得消费者青睐,每公斤售价6元多,比其他沙田柚的价格高出1倍以上,仍供不应求。翌年,汶朗镇列此沙田蜜柚生产为“三高”农业品牌产品扩大发展,2000年全镇挂果面积400多亩,产量140多吨。

大岗黑果蔗

大岗镇是县内主要的甘蔗产地,所产黑果蔗久负盛名,产量多,品质好,皮紫黑色,茎粗,纤维细软,肉脆甘甜,是冬令时节特别是春节期间的佳果之一。

诗洞腐竹

又名山水腐竹。诗洞镇群众用本地生产的优质黄豆和山坑水,按传统工艺磨浆煮晒而成。产品为条状或扁块状,煮后质地软滑柔韧,色淡黄,颇耐煮,味道鲜美爽口,是冬季火锅用餐的上好菜料,也是送礼请客佳品。

桥头石山羊

桥头镇从70年代开始养殖山羊,引进的广西山羊品种,经以桥头镇独特的喀斯特山地青草和山坑水喂养,加上精心养护管理,逐步优化改良成独具特色的石山羊。其肉质比其他山羊的肉质细嫩鲜美,没有羊膻味,可与海南东山羊媲美,越来越吸引酒楼食肆和群众喜好,成为名牌菜,远销肇庆和珠三角等地。

梁村沙糖桔

梁村镇在怀集县梁村镇果蔬协会会长积极打造沙糖桔品牌,梁村沙糖桔已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以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大大地提升了当地沙糖桔的市场品位,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2007年全镇计划新扩种沙糖桔面积8000多亩。现已落实了今冬明春种植沙糖桔面积4500多亩,完成打穴1000多亩。重点以湘田村、沙田村连片2000亩,百德、民田两个村发展连片500亩以上的示范片,另外每个村新创办100亩以上的沙糖桔基地,要求每个镇村干部都带头办场,发展“果园+养猪+沼气”综合种养的模式,动员全镇发展家庭型5-10亩庄园式的果园。[11]

荣誉记录

2018年6月,怀集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