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总量指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工作总量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1]

如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等等,这些都是说明1996年全国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作用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总量指标1.jpg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例如,为了科

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中国土地面积、人口和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额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2]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

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量指标2.jpg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来划分的。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单位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合计数,主要用来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主要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总量的大小。如调查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全国工业企业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全国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等,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和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总量指标常常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标志总量,在另一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如上例的调查目的改为调查了解全国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那么,全国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就不再是总体标志总量,而成了总体单位总量。明确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之间的差别,对计算和区分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来区分的。

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指标。如人口出生数、商品销售额、产品产量、产品产值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末人口数、季末设备台数、月末商品库存数等。

总量指标3.png

为了正确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还须弄清它们各自的特点。

⑴时期指标无重复计算,可以累加, 说明较长时期内现象发生的总量,如年产值是月产值的累计数,表示年内各月产值的总和;而时点指标有重复计算,除在空间上或计算过程中可相加外,一般相加无实际意义,如月末人口数之和不等于年末人口数。

⑵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时期越长数值越大,如年产值必定大于年内某月产值,但有些现象如利润等若出现负数,则可能出现时期越长数值越小的情况;时点指标数值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设备台数并不一定比年内某月月末设备台数多。

⑶时期指标的数值一般通过连续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的数值则通过间断登记取得。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各自反映的现象在时间规定性上的不同。弄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对于计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是很重要的。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在经济上又常称为流量和存量,二者之间有密切关系。存量是以前流量的积累,而存量的变动又是流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流量有对应的存量,如产品产量是流量,七相应的存量是产品存货;有的流量没有对应的存量,如出口量是流量,但是没有对应的存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流量和存量都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都有如下的平衡关系: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的流量-本期减少的流量)

总量指标04.jpg

(三)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来划分的。

1.实物指标

实物指标是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主要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

⑴自然单位是按照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度量真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牲畜以"头"为单位等。

⑵度量衡单位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的规定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如煤炭以"吨"为单位,棉布以"尺"或"米"为单位,运输里程以"千米"为单位等。度量单位的采用主要是由于有些现象无法采用自然单位来表明其数量,如粮食、钢铁等;另外有些实物如鸡蛋等,虽然也可以采用自然单位,但不如用度量衡单位准确方便。

⑶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折算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将各种不同含量的化肥,用折纯法折合成含量100%来计算其总量,将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统一折合成29.3千焦/千克的标准煤单位计算其总量,等等。在统计中为了准确地反映某些事物的具体数量和相应的效能,还有一种复合单位,即将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以乘积表示事物的数量,如货物周转量就是用"吨/千米"来表示铁路货运工作量的。

总量指标5.jpg

2.价值指标

价值指标是用贷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贷币单位是用货币"元"来度量社会劳动成果或劳动消耗的计量单位,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产品成本等,都是以"元"或扩大为"万元"、"亿元"来计量的。

价值指标从原则上说应是反映商品价值量的指标,而实际上是货币量指标。因为价值量不能计算,只能通过价格来体现,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等于价值,价格只是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指标又称货币指标。

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它能将不能直接相加的产品数量过渡到能够加,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总量或商品销售量等的总规模或总水平。价值指标广泛应用于统计研究、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之中。但价值指标也有其局限性,综合的价值量容易掩盖具体的物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把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以便全面认识客观事物。

3.劳动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是用劳动量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劳动量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日"、"工时"等。工时是指一个职工做一个小时的工作,工日通常指一个职工做八小时的工作。

总量指标6.jpg

这种统计指标虽然不多,但常遇到。如工厂考核职工出勤情况,每天要登记出勤人数,把一个月的出勤人数汇总就不能用"人"来计量而应用"工日"来计算。又如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要对每个零部件在每道工序上都规定劳动定额, 假设某零件规定1小时生产60件,则每一件就是一定额工分, 某工人一天生产600件,即生产的产品为600定额工分,即10个定额工时。由于各企业的定额水平不同,劳动量指标不适宜在各企业间进行汇总,往往只限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核算。

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形式都是有名数,都有计量单位。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其计量单位一般有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单位三种。

⑴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物理属性而采用的单位。它又分为:

1、自然单位。如鞋以"双"为单位;桌子以"张"为单位;拖拉机以"台"为单位等。

总量指标7.jpg

2、度量衡单位。度量衡单位是以已经确定出的标准来计量实物的重量、长度、面积、容积等的单位。如:吨、公里、米等。

3、复合单位。复合单位是两个单位的乘积。如货物周转量用"吨公里"计量;电的度数用"千瓦时"计量等。

4、双重单位。双重单位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位结合起来进行计量。如起重机的计量单位是"台/吨";货轮用"艘/马力/吨位"计量。

5、标准实物单位。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计量事物数量的一种实物单位。它主要用于计量存在差异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了准确地反映其总量,需要把各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折合成标准品再相加。如把含氮量不同的化肥都折合成含氮100%的标准化肥;把各种能源都折合成热量值为7000千卡/公斤的标准煤等。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叫做实物指标。

⑵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位也叫价值单位,它是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社会财产和劳动成果。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储蓄额、外汇收入、财政收入都必须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常见的货币单位有美元、人民币元、欧元等。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叫做价值指标。价值指标具有十分广泛的综合能力,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⑶劳动单位

总量指标8.jpg

劳动单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计量工业产品的数量,它是用生产工业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计量生产工人的劳动成果。企业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制定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再乘以产品的实物即得以劳动单位计量的产量指标--劳动指标,也叫做定额工时总产量。

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它是对研究对象用直接的计数、点数和测量等方法,登记各单位的具体数值加以汇总,得到总量指标。如统计报表或普查中的总量资料,基本上都是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出来的。

间接推算法

它是采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果关系、比例关系或利用非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推算总量的方法。如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某种农产品的产量,利用平衡关系推算某种商品的库存量等。

重要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9.jpg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产品价值总量。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是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进一步加工的社会产品,其价值构成包括固定资本消耗的转移c'和新创造价值v+m。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是一国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是一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在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再次分配而获得的总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总量指标0.jpg

正确统计总量指标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规定每项总量指标的含义和范围。例如要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总量指标,首先应清楚这些指标的涵义、性质,才能据以确定统计范围、统计方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正确理解被研究现象的性质、涵义,同时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才能统一计算口径,正确计算出它们的总量。

(二)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在计算实物指标的总量时,只有同质现象才能计算。同质性是由事物的性质或用途决定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各种煤炭如无烟煤、烟煤、褐煤等看作一类产品来计算它们的总量,但不能把煤炭与钢铁混合起来计算。

(三)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具体核算总量指标时,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单位,要根据被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定,同时要注意与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以便于汇总并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系统要求

为使总量指标资料准确,在进行总量指标系统计时有如下要求:

⑴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如含义、范围等要做严格确定。因为总量指标的计算方并不是单纯的汇总技术问题,有一些总量指标,如工业企业数,从表面上看是比较简单的,但只有在对"工业企业"的含义进行正确的界定后,才能统计出准确的工业企业数。由此才能正确计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

⑵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⑶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