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情歸金陵同校慶(劉松)

情歸金陵同校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情歸金陵同校慶》中國當代作家劉松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情歸金陵同校慶

10月16日,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日子。既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又被命名為「世界糧食日」,也是「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主題活動日。根據國家糧食局等有關部門安排部署,全國各地各級糧食部門或涉糧管理機構,大多舉辦機關開放日活動,或組織機關幹部、企業職工、農科專家與涉糧院校學生等,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走集市上街頭,深入基層一線,廣泛宣傳國家糧食法規政策,推廣普及糧食生產和節糧減損知識技術,積極營造愛糧節糧濃厚氛圍,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10月16日,一個令人特別欣慰的日子。揚子江畔,金陵鐘山,十朝古都,南財母校,四個階段,七易校名,歷經歲月洗禮,洗盡塵世鉛華,華麗蝶變轉身,廣泛宣傳發動,多方籌備就緒,喜迎60周年華誕。

10月16日,一個令人特別嚮往的日子。對24萬餘曾在校學習、培訓、任教、工作或生活的南財人而言,為了一個共同理想,為了追尋遠去記憶,為了見證光輝時刻,期待放下一切事務,拋開一切雜念,妥善安排行程,五湖四海踏浪而來,四面八方攜手而歸,見面問候擁抱,握手相擁而泣,追尋青春印跡,暢談師友情誼,見證滄桑巨變,托起明天希望,譜寫新的華章。

遙想卅十經年,天晴秋高氣爽,懷揣心中夢想,獨自背起行囊,離別川渝巴蜀,乘船順江而下,跨入南糧大門。曲徑深幽庭院,「三點一線」相伴,書山有路為徑,學海無涯作舟。青春歲月飛逝,四載光陰飛度,同學師友情誼,地久天長永恆。學業完成轉身,南巡談話更新,別離同學師友,灑淚桑梓故里,應聘獨赴他鄉,北上東進求索,悄無聲息耕耘,默默無聞成長。

母校變化發展,始終夢縈魂牽。寄語孩子成長,苦讀十年寒窗。期待兩代同校,圓夢南財深造。無奈發揮失常,無膽招錄報考。失卻最佳機遇,徒留無限情殤。科技引領時代,網絡改變生活。報刊傳媒網站,微博微信空間,電話聲訊相傳,聚會長聊雜談,關注熱點動態,了解校園變遷。喜聞六十華誕,期待結伴同行,相聚莫愁湖畔,攜手彈冠同歡。

身在他鄉謀生,獨自求索打拚。相隔千山萬水,跨越大江南北。臨行事務纏身,未能歸程金陵。謹記不忘初心,時刻關注動態。囑託同窗學友,現場聆聽分享,重走青春校園,重溫記憶情懷。代購校慶禮包,打包快遞郵寄。收藏紀念冊章,翻閱校友名錄,細讀母校簡史,重現六秩華章。愛好鍵盤碼字,無語真情傳遞。拜託記者學妹,拜讀《校友通訊》。搜索點擊瀏覽,同頻共振校慶。更有校友學生會,國際經貿學院群,關注動態交流勤。典藏《中華儲糧頌》,新增知識受教誨。華發重生新動能,畢生心血鑄糧魂。

美好時光匆匆去,六十校慶成記憶。點擊網址閱「兩微」,打開鏈接觀視頻,細品總結表彰會,無限感慨涌心底:黨政同台全員參與,高端規劃攜手並進;堅持「隆重、熱烈、務實、節儉」原則,圍繞學術、校友和師生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辦出了特色,提升了內涵,高揚了旗幟,弘揚了精神,展示了品位,提振了士氣;領導肯定、嘉賓稱讚、校友振奮、師生自豪、各界好評,是母校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牌;整個活動凝練的「追求卓越、勇爭一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敢打硬仗、齊心協力、通力合作」的校慶精神彌足珍貴,更值得無以數計的南財人士學習、傳承和弘揚。

六十年甲子一輪迴,六十年風雨「正青春」。新的時期,新的階段,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六秩華章,重新起航。作為南財大的老糧人,新時期的普通兵,雖然未赴現場看變化,亦有同頻共振品校慶,更應進一步凝練、傳承和弘揚南財文化與精神,謹記「自謙、自信、務實、超越」校訓,時刻不忘初心,永遠繼續前進,增強「校興我榮、校衰我恥」和「我與學校共成長」意識,廣居五湖四海,遍布各行各業,影響四面八方,立足各自崗位職責,發揮表率引領作用,大力推進學校教育、建設與管理等各項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銳意改革,開拓創新,譜寫新的華章,共鑄新的輝煌。[1]

作者簡介

劉松,男,1969年生,大學文化,籍貫重慶,定居即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