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情韵墨花手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情韵墨花手卷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情韵墨花手卷 是一部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栝

名画档案

作者:陈栝 [1] 创作年代:嘉靖癸丑(1553年)作

尺寸:32.4×367cm

拍卖情况:2010年11月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1.14亿元成交

名画内容

陈栝作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的四件作品中,仅一件为私人藏品,是为陈栝《花卉图》卷。此卷高32.4厘米,长367厘米,纸本,水墨,画牡丹、杏花、海棠、荷花、紫薇、芙蓉、菊花、梅花、水仙、山茶共十种,按四季时序排列。都为折枝,俯仰倾倒,花歌叶舞,有迎风作笑,顾盼生情之态。姜绍书、韩世能说他画花 "冉冉欲生"、"巧思翩翩","盖逸品而兼神品者"并非过誉。其用笔则如行如草,迅疾而有节奏,操纵笔墨的能力已十分熟练。一方面说明他才思敏捷出于天赋,另一方面亦可见他作画前构思的苦心,所以能成竹在胸,手随心运。由于墨中带胶,减少了层次,反显得沉稳清净,格高气静。这种平而不平追求简远的趣味,正是元明文人画重要特色之一。

此卷前后有与陈栝同时、同里、同为文门后学的周天球书写的引首及长跋。称他"为花卉传神""真千里名驹也",所评亦并不过分。又称此卷为"子正真笔",可见陈栝已经去世,所以周天球表示了自己的鉴定意见。

此图曾经《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着录,本幅有乾隆御笔自书诗十首,一花一诗,皆七绝,题于乾隆三十三年。诗中有句云:"岂必染黄更渲紫,一般神韵足风华。""王家慢诩兄赠弟,陈氏真看父有儿。"从书写的认真及前后钤盖着的三十馀方玺印看,乾隆对这一手卷的喜爱是溢于言表的。查《石渠宝笈》初编至三编共着录陈栝作品计十件,眼下能见到的有九件,七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即本卷,另一件《杏花》轴暂不详藏地。在能见的九件作品中,确以这一《花卉图》卷最为精彩,其保存也特别完美。故乾隆及其后的收藏者如张学良将军等如此看重。

画作题跋

钤印:陈栝之印、沱江子(二次)

题识:嘉靖癸丑春三月,雨窗写于如水轩中。长洲陈栝。

本幅乾隆(1711-1799)御题:

(一)岂必染黄更渲紫,一般神韵足风华。无言似恨濂溪叟,顿置偏称富贵花。 钤印:几暇怡情、乾隆宸翰

(二)谁言风过独无香,蜂蝶花间也自忙。设与寒梅相较量,输些清韵胜些狂。 钤印:抑斋

(三)碧鸡坊里古今春,极尽妍华极绝尘。乞得长生看未足,放翁真可谓痴人。 钤印:德充府、会心不远 (四)夏华春卉一齐开,承露宛看红玉杯。悟得无根大圆镜,不妨荷与海棠陪。 钤印:丛云

(五)惊鸿舞燕羞争冶,为令为郎有底荣。却笑翰林李昌武,为追典故植前楹。 钤印:成性存存、清吟寄遐思

(六)金风玉露袅徘徊,隰有宛看此别裁。水面芙蓉零落尽,一枝犹是映波开。 钤印:齐物

(七)几朵萧萧迥绝埃,不霜寄傲不根栽。世间黄紫工设色,却与菊花失本来。 钤印:静中观造化(

(八)莫讶南枝先节开,只今常见菊邻梅。邨花若拟杨无咎,可有游蜂抱蕊来。 钤印:妙意写清快

(九)顿置陈王赋洛滨,多奇反觉鲜传真。冰姿只合疏疏写,乃得真传意表神。 钤印:墨云、涵虚朗鉴

(十)雪里丹砂标一枝,墨华朱色幻离离。王家慢诩兄赠弟,陈氏真看父有儿。

戊子(1798年)新春中澣御题。 钤印:干·隆

周天球(1514-1595)书引首:彩笔长春。周天球书。 钤印:六止居士、周氏公瑕、江左 后纸周天球题:陈白阳先生少学于文衡山太史,清通玄畅,师文之意而尽脱其迹,故其书法画笔自立机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遂名起,一时可称无辈。学者盛宗,皆不得其妙。而仲氏子正乃以濡染之渐克称其家,儿真千里名驹也。此卷即子正真笔,能为花卉传神,非时俗画所近,具法眼者开卷能自得之。周天球记。 钤印:六止居士、周氏公瑕。

鉴藏印:

1.金抒忠(清代早期):金抒忠印、尧泉、见素、抒忠· 见素、墨君楼、息斋、太傅大学士章、中吴善义名家、耘郊所藏

2.清宫藏印:石渠宝笈、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淳化轩图书珍秘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耋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

3.张学良(1901-2001):定远斋、欣赏、临溟张氏珍藏(二次)、吉翙楼、毅庵主人鉴赏、十八冠军、珍秘、张学良印、看画轩、毅庵、毅庵主人九一八后得品、看画轩、汉卿所藏、张汉卿家珍藏、定远斋珍藏书画之章

说明:乾隆御题诗载《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三集·卷六十九《题陈栝墨戏十种》。

大师生平

明代中期,吴门文人以能书善画为风雅、为时尚、为谋生手段。风气之盛,水平之高,为全国之首。其传承,有师弟授受者,如沈周之于文徵明,周臣之于唐寅、仇英,文徵明之于陆治、钱谷等;亦有子承父业,连绵数代者,如文氏(征明)一门至少五代善画,扬名近二百年,在中国文化史上可称异数;而父子同时有声当代的则更多,如陈淳、陈栝父子,陆师道、陆士仁父子,居节、居懋时父子等等。

其中陈淳父子最受人关注,主要原因自然是因陈淳能不囿师门,自开生面,引领中国写意画的一代风尚,成一代大师而为人瞻目外,他的儿子陈栝,亦能不愧父志,传承家学,在文氏弟子的第二代中,可称拔萃,较陆士仁、居懋时等都高出一筹。可惜英年早逝,作品流传不多,遂为知者扼腕,艺林遗憾。

据王世贞、姜绍书、朱谋垔等人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得知:陈栝,字子正,号沱江,道复仲子。纵诞善饮,擅写花卉,"冉冉欲活",虽放浪而大有生趣,甚至有"似胜于父" 的极高评价。

从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陈栝《梨花白燕图》卷后文徵明、顾闻、文彭、张凤翼、文嘉等诗题以及他的作品曾被明代大藏家项子京收藏来看,他在当时的吴门画坛是个交游颇广影响非浅的人物。

陈栝的生卒年现已难于考辨。但从历代着录及尚能见到的画迹看,他的创作生涯大致从嘉靖十四年(1535)起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止。其画猎约十八年左右。那幅今藏苏州博物馆作于嘉靖十四年的《花卉图》卷,水准已经不低,如当时陈栝为二十岁的话,至嘉靖三十二年(或稍后)他不过活了四十岁左右。这与前人"惜其早于仙游"(韩世能),"惜其年不永"(姜绍书)的记载大致相合。不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题名陈栝的《万年青图》,却有隆庆四年(1570)的款题,不免令人产生疑窦。但细看其画笔粗湿臃肿而带俗态,与陈栝所有作品风调绝然不相牟,其上申时行题亦粗俗有失水准。考陈栝可靠的作品,画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的约有四件,一藏故宫博物院,一藏上海博物馆,一藏吉林博物馆,一藏海西碧湖山庄。嘉靖三十二年之后,则未见其它作品传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