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慈悲

慈悲,是一个佛教 术语,拼音是cí bēi。意思是给众生 快乐,将众生从苦难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怜悯。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大乘佛教中,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

慈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慈悲 [1]

慈悲1.jpg

梵语 karun!a

类型[2] 佛学名词

拼音 cí bēi

注音 ㄘㄧˊ ㄅㄟ

慈悲2.jpg

反义词 残酷,残忍

释义 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拔救出来

基本解释

谓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详细解释

【含义】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出处】原为佛教语。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悲悯。

慈悲3.jpg

1、《智度论·释初品中·大慈大悲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2、南朝 梁沉约 《究竟慈悲论》:"慈悲之要,全生为重。"

3、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4、《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尼师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为本,此分内事,不必虑也。'素香拜谢。"

5、《东周列国志》第八回:"自己当门而立,先将一番假慈悲的话,稳住众心。"

6、巴金《家》二六:"太太,请你发点慈悲,可怜可怜我罢。"

7、明 施耐庵《水浒》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赵员外合掌道:"长老在上,众师父在此:凡事慈悲!"

慈悲4.jpg

相关辨析

慈悲与同情的区别:对他人正常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叫做同情。而慈悲是建立在佛教"八苦"的基础上的,与同情不能同日而语。

金刚经的四句偈语

金刚经的四句偈语是哪四句?并没有一定的说法,下面是一些普遍认为的偈语。不过金刚经本来就要我们去“我执”和“法执”,所以是不是可以说,此四句偈语,既非四句偈语,是名四句偈语?阿弥陀佛。

劝请常诵金刚经,乃至四句偈语,功德无量无边: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慈悲5.jpg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是慈悲

慈悲6.jpg

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 )、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 [菩萨地持经卷七、十地经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八、往生论注卷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