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爱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慈爱苑
图片来自orientaldaily

慈爱苑(英语:Tsz O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员会居屋屋苑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慈云山。不少慈爱苑居屋单位经补地价之后,已经可以用市值价格自由转让。

说明

历史

慈爱苑的前身为公共屋邨[1] 慈爱邨,该邨以往属于慈云山邨的一部分。由于慈云山邨的规模较大,房委会为了方便管理,于1980年把慈云山邨分拆为五个较小的屋邨,慈爱邨为其中之一,当时位于北部的第33至47座被纳入慈爱邨。由于慈爱邨邻近山坡,方便罪犯匿藏,故当年此邨的罪案问题在五邨中最为严重(例如42-43座间空地曾有瘾君子聚集注射毒品,并将海洛英藏于附近楼宇的管道内;而且,为免被劫,的士司机在晚上8时以后,会拒绝接载乘客到43-44座附近)。

重建计划

政府曾于1983到84年间,为所有楼龄超过5年的公屋进行全面勘查,发觉有不少大厦的石屎强度均未达标准,当中有26座大厦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并有即时倒塌危险,该邨的第40座被纳入“问题公屋”名单当中。这些“问题公屋”需尽快清拆,因此按照“扩展重建计划”,早于1980年代后期清拆,当中于1989年清拆的第40座爱宁楼居民获安置于同年完工的黄大仙下(一)邨,提前迁出者则按迁出时间,分别迁往竹园南邨竹园北邨。另外,第47座亦牵涉在问题公屋丑闻中,虽然不像40座般可优先重建,但亦于1989年进行重大维修工程,包括加装横跨半座楼宇的钢架支撑,并修补外墙多处的石屎剥落;及后,该大厦亦在三年后连同另外五座楼宇拆卸。

透过“整体重建计划”,该邨的旧型徙厦陆续清拆重建。

慈爱苑全屋苑分两个地段,共12座大厦。慈爱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11号,慈爱苑第三期则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65号,每个地段有其独立地契,大厦公契,屋苑管理处及管理基金。

慈爱苑第一期及第二期(新九龙内地段6211号)

位于丰华街以东的第40至48座重建后被纳入慈正邨(不包括位于慈爱苑三期地界内的救世军光慈学校),原慈乐邨北部(惠华街以北位置)在旧厦清拆后兴建慈爱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11号,建有6座36层高的新十字型楼宇,共2100个单位,并由房屋署总建筑师(4)设计。A及B座属于居屋计划第17期甲;而C,D,E及F座属于居屋计划第17期乙。

慈爱苑第三期(新九龙内地段6265号)

而原慈爱邨西部的旧厦及原救世军光慈学校在清拆后,被重建为慈爱苑第三期的G,H,J,K,L及M座则属于居屋计划第20期乙。屋苑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65号,建有6座40层高的康和1型楼宇,共1920个单位,并由刘荣广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于2000年4月8日完工,半年后入伙。在此项目中,第二次采用了以往仅摩天大楼使用的框筒建筑方式(而首个采框筒建筑方式的资助房屋项目,为同公司建造的昌盛苑)。此外,慈爱苑三期亦是市区第一个落成的康和式居屋。

参考文献

  1. 香港公共屋邨,housing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