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忠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懷忠門位於台灣屏東縣內埔鄉。又稱為新北勢庄東柵門,位在屏東縣內埔鄉振豐村內,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原籍為廣東的客家移民,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紛紛進入屏東六堆墾殖,由於是外來移民,在當時的移墾地區大都位於閩南人與原住民村落的交界之處,為了避免外人的侵擾,並與其他村落劃分界線,所以在新北勢庄外圍興建東、西、南、北四座柵門作為防禦工事,是屬於「境界柵門」的一種。[1]
清朝康熙、乾隆年間,臺灣地區發生多次如朱一貴、林爽文之亂等民亂,六堆客家墾民為防衛生命財產安全,集結成六堆防禦組織協助平亂,因而清廷皇帝頒「褒忠」、「懷忠」牌匾賜予六堆先民,這些牌匾多被置於城門上方,紀念六堆先民的忠勇精神。然而經過幾百年來時空的變遷,至今僅存東柵門,它的存在對新北勢庄民來說,已成為對先民的敬意與追懷。
[2]
歷史沿革
新北勢庄東柵門位於內埔鄉豐田村,又名「豐田隘門」,屬於聚落型柵門,為早期客家聚落之特殊空間表徵。清康熙末葉,朱一貴舉事,六堆客家人招募鄉勇平定亂事,清廷特頒「懷忠」匾額激勵。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又舉事,六堆鄉勇助清有功,再頒「懷忠」匾以示功勳,並建豐田隘門立碑紀念,直到1897(光緒26)年重修至今。清代惠、潮兩府的客家人移墾來台,台灣主要集中地區為高雄、屏東一帶,屏東六堆地區即為此區客家移民形成的聚落。[3]建功庄東柵門又稱為懷忠門,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現今名列國家三級古蹟。原籍廣東客家移民進入屏東六堆,為避免外人侵擾及與其他村落分界,多半於外圍設置柵門。[4]
特色說明
新北勢庄東柵門以石塊、土泥作為主建材,柵門高度大約7公尺,寬度大約6.5公尺,厚度大約1.2公尺,佔地約有6坪多;柵門左右兩側以磚塊興築成牆,主要作為承重功能,柵門內側設有門扇用的榫孔,屋脊採水平馬背設計,並飾以紅瓦構造;而在東柵門右前方的民宅側牆,還保留一塊清光緒年間、以花崗岩雕製成的重修柵門紀念石碑,雖然碑體文字已經殘舊模糊,但卻是相當珍貴的文物。 東柵門的門額中央懸掛一塊「懷忠」牌匾,其左右設有對稱的圓形鎗銃,其牌匾的由來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清康熙六十年時發生「朱一貴事件」,因為該民變已經侵擾到百姓生活,於是新北勢庄民便組織義勇兵來保衛家鄉,在事件落幕後,清朝論功行賞,便賜封客家人為「懷忠」,所以東柵門又稱為「懷忠門」。[5]
內埔地區具代表性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歷史建築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豐田村的懷忠門,是村庄僅存有國家三級古蹟。主要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台灣地區發生多次的民亂,例如朱一貴、林爽文之亂等,六堆客家墾民為防衛自家生命財產的安全,便由各村集合成六堆防禦組織,並協助清政府平亂。而在民變平亂之後,清朝皇帝特頒「褒忠」、「懷忠」牌匾褒揚,而後這些牌匾多被置於客家庄城(柵)門上方,以紀念六堆先民忠勇護鄉的精神。若是細看,門牆有清光緒廿年立的重修碑文。也形成了緬思先烈抵抗外侮及安定家鄉的歷史印記。[6]
視頻
【騎行民居古宅村落間|時間似乎停在古意年代的寧靜歲月|豐田村|福田村隨意逛《鄉鎮輕旅》】
【「來歸-六堆常民人物誌巡迴影展」5/10內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