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懿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懿旨

來自 今日頭條網 的圖片

懿旨 漢語詞彙。拼音:yì zhǐ 釋義:舊稱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懿旨 懿旨的意思|懿旨是什麼意思

外文名稱 無

拼音 yì zhǐ

解釋 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

釋義

古用以稱皇后、皇太后或皇妃、公主等的命令。亦用為貴顯人家長輩婦人命令的敬稱。

出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

例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妾奉夫人懿旨,送先生歸館。"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親承懿旨到西宮,生死存亡掌握中。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黃門傳懿旨雲:'太后特宣大將軍,餘人不許輒入。'"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回:"仙女近前道:'我等奉 王母 懿旨,到此摘桃設宴。'"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回:我等恐遲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聖,故先在此摘桃,萬望恕罪。

《清史稿·德宗紀一》:"傳懿旨,以上繼 文宗 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相關歷史

中國歷代統治者對公文都有明確的規定。秦代上行文為奏,下行文為制、詔。漢代上行文區分為四品:章、奏、表、議;下行文分為四類:策書、制書、詔書、戒書。魏晉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製。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冊、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狀、箋、啟、辭、牒;平行公文有三:關、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體制,種類更趨繁雜。元代公文略有變化,如詔令稱聖旨,命令稱令旨,指令稱懿旨,並增加了一些新的文體,如行移、申狀之文。

所以對於皇帝的詔令稱為聖旨,對於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或指令稱為懿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