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特瓦的集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經濟學家變得聰明了,他們極為明智地不再試圖在一部著作里論述範圍如此廣泛的主題,甚至由於他們力不勝任完全放棄了這個主題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於探討這個廣泛的領域,部分是由於壓抑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慮到當今政策制訂者的實際需要;但作者認為,儘管本人對多數的課題免不了論述得十分膚淺,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氣敢於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眾提供這部主題浩瀚的著作。
作者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意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着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 ……
內容預覽
戈爾特瓦鎮坐落在一個高地上,高地伸入到草地,就像一個岬角伸入大海。三面被變化莫測的普肖爾河水流環繞着,北面、西面和南面呈現出開闊的地平線,在高地的南面,戈爾特瓦白色的農舍雲集在一塊兒,掩映在一片翠綠的楊樹、李樹和櫻桃樹叢中,風景如畫。農舍後面,一座簡陋的、同樣是白色的木製結構的教堂的五個圓頂直衝雲霄。金色的十字架在陽光下相映成趣,在燦爛的陽光中它已失去原有的模樣——倒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炬。 在東面伸展着一片平坦的耕地——黃色和深色的方塊直衝天邊。在這些方塊中青翠欲滴的村邊園地,白色的農舍掩映在花園中,道路像蛇一樣蜿蜒曲折,遠處牧場上的牲口——就像是玩具。高地的西面是一座懸崖峭壁,它俯視着湍急的普肖爾河,河水在陽光下閃着鱗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