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戈特弗里德·贝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戈特弗里德·贝恩

图片来源

戈特弗里德·贝恩Gottfried Benn,(1886年5月2日-1956年7月7日)是德国诗人,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

贝恩在诗歌中运用的蒙太奇技巧,奇特的语言和比喻,存在主义的思想,对战后的一代青年作家和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成为当代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法国诗人菲利普·苏波(1897一1990)称他为“欧洲最伟大的五位诗人之一”。

除了诗歌他还写了自传体的作品《双重生活》,阐述了自己的生活观和艺术观,探讨了思想与行动,艺术与权力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些矛盾,使人的生活都成为一种双重生活。在这部作品里,他也为自己政治上的失足进行了辩解。[1]

1951年,获得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1956年,逝世于柏林

为世人诟病的政治失足

1932年,贝恩被选入普鲁士艺术科学院,纳粹上台时,出于愤世嫉俗,他表示支持。

1933、1934年,发表了几次广播讲话《新国家和知识分子》和《艺术和政权》,对法西斯政权大唱赞歌,认为第三帝国是一次真正的革新。但不久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采取了消极的避世态度。由于对纳粹统治的倒行逆施流露出不满和憎恶,

1938年,粹政权开始批判贝恩,查禁他的全部作品,把贝恩开除出了作协和医协。二次大战期间他以行医谋生。[2]

二次大战后,他由于一度追随法西斯而为世人诟病,直到四十年代末才重新开始创作。

诗作

戈特弗里德·贝恩 -作品[3] [4]

啊,遥远的国土

啊,遥远的国土,

那儿,使人心碎的声音

在园形的石子上

或是一片芦苇上像蜻蜓般轻捷地

淅沥地流过,

连月亮的温和的光――一半像霜,一半像白色的麦穗――

也把双层的黑夜

那样慰人地举起――


啊,遥远的国土,

那儿,湖水的微光

把小山映得温暖,

例如杜赛安息之地阿索洛,

杜伊利俄号把她从匹兹堡运回故乡

当它驶过直布罗陀,

一切军舰,连英国军舰也下半旗――

那儿,在身边

毫无关系的独白,

自尊心

早期的机械论,

投入软风中的

图腾的断片――

上衣袋里的一些葡萄干面包――

白日就这样沉坠,

直到天空现出树枝,

久飞后的群鸟

在树枝上休憩

主要作品

1912年,《陈尸所和其他诗歌》(Morgue und andere Gedichte)

1917年,《肉》(Fleisch)

1924年,《瓦砾》(Schutt)

1949年,《静态诗》 (Static Poetry)

1950年,《双重生活》(Doppellebe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