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戏楼 |
戏楼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中国戏曲可称为“戏楼文化”。形态各异的戏楼构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戏楼戏剧观演场所。
基本内容
中文名:戏楼
分类:建筑
包含种类:宫廷戏楼,神庙戏楼
别名:戏台
代表建筑:皇家戏楼
戏楼出处
戏楼旧时供演戏用的楼式建筑。表演杂技戏曲的楼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鼠戏》:“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乌鲁木齐 ﹞北山支麓逼近谯楼,登冈顶 关帝庙 戏楼,则城中纤微皆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京师戏馆》:“ 吴长元 《宸垣纪略》云: 查楼 在肉市, 明 巨室 查氏 所建戏楼。”
戏楼结构
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是当年风光占尽的场上人生的无言诉说,当然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中国古代的戏楼,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改良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清代末期的戏园结构,形式上开始接受西方剧场的影响,产生了新型的戏院。[1]清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人在上海建起了一座欧式剧场,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剧场,台口为镜框式,客座为三层楼。它为中国剧场的改革提供了建筑样式的直接借鉴。这一时期还部分保留了戏园的称谓。
中国的传统演艺场所除了瓦舍勾栏和神庙戏楼外,还包括酒馆戏楼和茶园、戏园和众多的宅第舞台。
参考文献
- ↑ 德音爱乐艺术营携手百年大戏楼奏响时代新乐章,湘湘带你看社会,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