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都理工大学」修訂間的差異

(创建页面,内容为“成都理工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
 
(added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成都理工大学  
+
{{multiple issues|
 +
{{copyedit|time=2019-09-03T05:41:10+00:00}}
 +
{{dead end|time=2019-09-03T05:41:10+00:00}}
 +
{{refimprove|time=2019-09-03T05:41:10+00:00}}
 +
}}
 +
==成都理工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f>[http://www.cdut.edu.cn/default.html ], 成都理工大学 官网,</ref>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
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 、交通大学(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西北工业学院采矿系抽调)  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后部分或成建制迁入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体。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设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9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66人,在校本科生29827人,全日制研究生4847人  。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2]  。
 
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 [3]  、交通大学(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西北工业学院采矿系抽调) [3]  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后部分或成建制迁入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体。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2]  。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设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9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66人,在校本科生29827人,全日制研究生4847人 [2]  。
 
  
  创办时间 1956年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学
  
  所属地区 中国 四川 成都
+
  英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学校类型 理工
+
  简    称: 成都 理工 、CDUT
  
  属性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创办时间: 1956年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别公立大学
+
  学校 型: 理工
  
  知名 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
  属    性: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 ,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官网http://www.cdut.edu.cn
+
  所属地区: 中国 四川 成都
  
  基本信息
+
  现任校长:刘清友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简    称 成都理工、CDUT
+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创办时间 1956年
+
  硕士点: 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类    别   公立大学
+
  博士点: 7个一级学科,41个二级学科  
  
  学校类型 理工
+
  博士后流动站: 4个
  
      性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 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训: 穷究于理,成就于
  
 所属地区 中国 四川 成都
+
  校    歌: 《理工之歌》
  
  现任校长刘清友 [4]
+
  主要院系: 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4  个
  
 知名 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
+
地址:  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学校代码: 10616
  
  硕士点 20个一级学科,
+
  主要奖项:
  
130个二级学 [2]
+
国家 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博士点 7个 级学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等奖3项 
  
41个 级学科 [2]  个
+
国家自然科学奖 等奖2项
  
 博士后流动站 4个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校    训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工 校    歌 《理工之歌》
+
  国家杰青: 4人
  
  主要院系 地球科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4  个
+
  长江 者: 1人
  
  学校地址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
  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 校代码 10616
+
  发展定位: 高水平综合性大 学  
  
 +
==校园介绍==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成都理工大学 
 +
| 外文名    = 
 +
| 图像    = 
 +
[[File:成都理工大学.jpg|缩略图|center |[https://p1.ssl.qhmsg.com/t0199bbe0411b4465f9.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61765-170932.html 来自360百科]]]
 +
}}
 +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地理位置优越,成都地铁7号线通过并设理工大学站。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在校本专科生共计29124人,其中本科生27403人,专科生1721人;在校博硕士研究生5387人。学校校园用地2890亩,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6] 
+
==历史沿革==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6] 
+
 成都理工大学,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6]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6]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6]  国家杰青 4人 [2]  长江学者 1人 [2]  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定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7]
 
 
 
历史沿革
 
 
 
 
 
 成都理工大学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长春地质勘探学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开设地质测量及找矿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系,建校当年即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1551人,10月10日正式开学,专业学制4年。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长春地质勘探学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开设地质测量及找矿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系,建校当年即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1551人,10月10日正式开学,专业学制4年。
  
 
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
 
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8]
 
  
 
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举办地质类函授教育。
 
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举办地质类函授教育。
行 110: 行 107: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至此,学校已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至此,学校已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
 
1984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4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2]
+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成都地质学院和西南石油学院联合申请,属于联合型实验室。 [3]
+
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成都地质学院和西南石油学院联合申请,属于联合型实验室。  
  
 
199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建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建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行 142: 行 140:
 
2008年,学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重点作用,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嘉奖。
 
2008年,学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重点作用,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嘉奖。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9]
+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
 
 +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
 +
==办学条件==
 +
 
 +
===师资力量===
 +
学校现有教职工3466人,其中,有教授(级)277人,副教授(级)593人。截至2018年7月,获得“全国杰出技术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72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
  
2017年9月,学校入选 国家 “双一流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1]  。
+
国家 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人):黄润秋、刘宝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名单不全):许强、黄润秋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许强
  
  办学条件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名单不全):许强、李勇、李天斌、庹先国、李忠权、唐川
  
 +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黄润秋
  
 师资
+
  省级教学名 (7人):魏贵民、许强、张哨楠、郭科、黄润秋、张成江、谭书敏
 学校 现有教职工3466人 ,其中, (级 )277 人, 副教授( )593 。截至2018年7月 获得 全国杰出技术 人才” 称号2人, “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家”2人 国家 杰出青年科 基金”4人,“ 中国 青年科技奖”5人,“ 育部长江 者奖励 划特聘 授”1 ,“万 计划”国家高层次 人才 特殊支持 划领军 才1人,“国家百千万 人才工程人 选”8 ,“百千万 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7人 ,“国 务院学 评议组成员”3人 四川 省“ 千人 计划 ”13人 享受“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 ,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4 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 ”称号72 人次, 四川 学术和技术带头 后备 选133 全国 优秀教师2人 ,国 家教 名师1人 四川省教 名师7人 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 四川省优秀 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 有1个国家级 团队、1个 国家 自然 学基金创新群体 、1个 部“长江 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8 四川 省科 技创新团队、16 四川 技创新团队和6 四川省教 团队 国家教学成 果奖5项 [2]
+
 
 +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4个):盆岭-盆山构造与油气、构造成矿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区域 源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灵敏高分辨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教学建设===
 +
'''质 工程'''
 +
 
 +
  截至2018年5月, 学校 设有92个本科专业 ,其中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 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 “卓越农林 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卓越法律 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省级 卓越新闻传播 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1个。学校是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
 
 +
国家级专 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建筑学
 +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12个 名单不全):会计学、建筑学 、园林
 +
 
 +
国家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 示范
 +
 
 +
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地矿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 示范中心 、数学应用与 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 学示范中心
 +
 
 +
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8个):资源环境地质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本科 才培养基地、地质学类工科本科 才培养基地、核技术与应用本科 人才 培养基地、机械设 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才培养基地、材料类本科 人才 培养基地、信息 工程 类本科 才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才培养基地
 +
 
 +
省级 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名单不全):土木 工程 实践教育中心
 +
 
 +
国家级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质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峨眉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名单不全):地球物理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
 
 +
'''学生获奖'''
 +
 
 +
截至2015年4月 该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10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 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技进步奖(交叉创新奖)2项 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2项;在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 计划 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3项 省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7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 际赛Meritorious Winner奖24人次、Honorable Mention奖48 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奖72 全国一等奖21 次、二等奖30 人次,省 级一等奖72 次、二等奖72 次、三等奖93 次;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 全国 奖励53项(次) 省级奖励61项(次);在全 、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124项(次)。
 +
 
 +
=== 科建设===
 +
截至2018年5月 ,学 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 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 、艺等10大学科门类。 有1个 一级学科 国家 重点学科、3个二 级学 国家 重点学 科、1个 国家重点(培 科、14 个省 级重点学 、1 个省 级重点(培 )学 。有1 个学 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地球科学学科群入选 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群。
 +
 
 +
博士后流动站(4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0]
 +
===院系概况===
 +
截至2015年4月,学校设有16个 教学 学院,开办8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专业门类。
 +
 
 +
==文化传统==
 +
===校训===
 +
穷究于理, 就于工
  
校训
 
 
 涵义:
 
 涵义:
 +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32]  
+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
===校标===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
 +
| 外文名    = 
 +
| 图像    =
 +
[[File:成都理工大学校徽.jpg|缩略图|center |[https://p1.ssl.qhmsg.com/t015237ead0663272b7.pn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61765-170932.html 来自360百科]]]
  
 +
}}
 +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是双圆套特定图形、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特定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的徽标。颜色为青花蓝色。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是双圆套特定图形、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特定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的徽标。颜色为青花蓝色。
 
 
 徽标内圈是以校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英文“ Seeking Truth, Seeking Triumph”中首字母S和T为主要设计元素,两个字母经组合构成成都理工大学英文校名缩写“CDUT” 。
 
 徽标内圈是以校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英文“ Seeking Truth, Seeking Triumph”中首字母S和T为主要设计元素,两个字母经组合构成成都理工大学英文校名缩写“CDUT” 。
 +
 
 阿拉伯数字“1956”代表了学校的创建时期是1956年。
 
 阿拉伯数字“1956”代表了学校的创建时期是1956年。
 +
 
 外圈的中文“成都理工大学”在上方;英文“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下方。
 
 外圈的中文“成都理工大学”在上方;英文“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下方。
 整体上看,校标结构优美,简洁明快,包容性强,体现成都理工大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寓示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 [33]
+
 
 +
 整体上看,校标结构优美,简洁明快,包容性强,体现成都理工大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寓示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
 +
 
 +
===校歌===
 +
《理工之歌》
 +
 
 +
砚湖泱泱,慧园苍苍,
 +
 
 +
这里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
 
 +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
 
 +
我们永远铭记心上。
 +
 
 +
五洲四海,弦歌一堂,
 +
 
 +
厚德博学,桃李芬芳,
 +
 
 +
娥眉巍巍,岷江沧沧,
 +
 
 +
我们是社会的栋梁。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大專院校]]
 +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於 2020年5月12日 (二) 15:06 的最新修訂

目錄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坐落於有「錦官城」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重點大學。

1956年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 、交通大學(由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和西北工業學院採礦系抽調) 幹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後部分或成建制遷入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體。1958年,更名成都地質學院;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後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併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

截至2018年4月,學校占地2887畝,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5億元。 設17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92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466人,在校本科生29827人,全日制研究生4847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學

英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 稱: 成都理工、CDUT

創辦時間: 1956年

類 別: 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理工

屬 性: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省部共建大學, 省屬重點大學,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所屬地區: 中國 四川 成都

現任校長:劉清友

知名校友:黃潤秋,多吉,劉寶珺,王成善

主管部門: 四川省人民政府

碩士點: 20個一級學科,130個二級學科

博士點: 7個一級學科,41個二級學科 個

博士後流動站: 4個

校 訓: 窮究於理,成就於工

校 歌: 《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 地球科學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學院、地球物理學院等 國家重點學科 4 個

學校地址: 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

學校代碼: 10616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專利獎金獎各1項

國家傑青: 4人

長江學者: 1人

重點實驗室: 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展定位: 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校園介紹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橋東三路1號,地理位置優越,成都地鐵7號線通過並設理工大學站。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在校本專科生共計29124人,其中本科生27403人,專科生1721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5387人。學校校園用地2890畝,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單位。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電子、機械、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審批權,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歷史沿革

成都理工大學,1956年3月15日,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調集北京地質勘探學院、長春地質勘探學院、西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師及其它機關、部隊的幹部370餘人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並採購和調集了100餘萬元的教學設備、10萬餘冊圖書到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學校開設地質測量及找礦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與勘探系,建校當年即面向全國招收首屆本科生1551人,10月10日正式開學,專業學制4年。

1958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學校改由四川省領導;11月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

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並舉辦地質類函授教育。

1962年,學校改由地質部領導,各專業學制改為五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止招生6年。

1969年,學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領導。

1972年,開始招收三年制普通班大學生。

到1976年止,先後招收5屆大學生3073名。

1977年,全國恢復統一招生考試制度後,專業學制改為四年,招生794名。

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8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首批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高校。

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學校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後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至此,學校已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

1984年,學校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8年,首批國家重點學科評審,學校「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和「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兩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

1989年,由國家計委、國家教委批准在「地質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基礎上建立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

1990年,經國家計委、國家教委批准建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成都地質學院和西南石油學院聯合申請,屬於聯合型實驗室。

199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建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3年,經國家教委和地質礦產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同年12月,經地礦部正式批覆確定為部屬重點高校。

1995年,學校獲得博士生導師自審權。

1996年,學校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了長期穩定合作辦學協議書,標誌着學校與地方政府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

1997年,學校與四川省國際影視文化傳播中心聯合建立了「成都理工學院廣播影視藝術學院」,掀開了學校與事業單位合作辦學的歷史。

1997年,學校本部建立了第一個二級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開始了學校教學資源的優化重組。

1998年,根據國家要求,學校高等教育招生並軌並擴大規模招生。

1998年,地礦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簽訂了共建成都理工學院的協議。

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併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學校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省屬重點大學。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2004年,成都理工大學申報試點省級研究生院獲得成功。

2007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評價。

2008年,學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中發揮重點作用,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嘉獎。

2010年,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協議。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466人,其中,有教授(級)277人,副教授(級)593人。截至2018年7月,獲得「全國傑出技術人才」稱號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四川省「千人計劃」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1人,獲得「四川省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3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72人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3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7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8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16個四川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和6個四川省教學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黃潤秋、劉寶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名單不全):許強、黃潤秋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許強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名單不全):許強、李勇、李天斌、庹先國、李忠權、唐川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黃潤秋

省級教學名師(7人):魏貴民、許強、張哨楠、郭科、黃潤秋、張成江、譚書敏

四川省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4個):盆嶺-盆山構造與油氣、構造成礦學理論發展與實踐、區域資源可持續發展四川省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高靈敏高分辨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學校設有92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9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工業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建築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12個,名單不全):會計學、建築學 、園林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地質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核資源勘查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地質與岩土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地礦勘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數學應用與計算機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8個):資源環境地質學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測繪與地理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地質學類工科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核技術與應用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材料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信息工程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名單不全):土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地質工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核資源勘查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峨眉山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名單不全):地球物理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學生獲獎

截至2015年4月,該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後10次獲得中宣部、團中央表彰。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國家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科技進步獎(交叉創新獎)2項,獲省一等獎12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22項;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全國銀獎1項、銅獎3項,省一等獎9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27項;在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國際賽Meritorious Winner獎24人次、Honorable Mention獎48人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獎72人次,全國一等獎21人次、二等獎30人次,省級一等獎72人次、二等獎72人次、三等獎93人次;在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得全國獎勵53項(次),省級獎勵61項(次);在全國、省市級各類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中獲得獎勵124項(次)。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自主設置博士學位授權點),有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碩士專業學位招生領域),學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藝等10大學科門類。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有1個學科(地球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學學科群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群。

博士後流動站(4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10]

院系概況

截至2015年4月,學校設有16個教學學院,開辦80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藝等10大專業門類。

文化傳統

校訓

窮究於理,成就於工。

涵義:

1、「窮究」:深入鑽研,追根尋源,不舍追求。見《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另見朱熹:「格物窮理」;見成語:「窮經皓首」等。

2、「於」:在於、及於、對於、自於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倫理、人生哲理、科學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論、理念等等。將尋常所說的道德、道理等盡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確的理想、理念、理論指導下取得的成績。

5、「工」:實踐、實幹,工作、工力,過程、擅長,巧智、巧用,藝術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奪天工」、「無意而工而無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譯為:在事理物理處窮究鑽研,在實踐實幹中獲得成就。亦即:窮究於事事物物之理,成就於實踐實幹之工。

校標

成都理工大學校標

成都理工大學校標是雙圓套特定圖形、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學」特定字樣和阿拉伯數字1956的徽標。顏色為青花藍色。

徽標內圈是以校訓「窮究於理,成就於工」的英文「 Seeking Truth, Seeking Triumph」中首字母S和T為主要設計元素,兩個字母經組合構成成都理工大學英文校名縮寫「CDUT」 。

阿拉伯數字「1956」代表了學校的創建時期是1956年。

外圈的中文「成都理工大學」在上方;英文「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下方。

整體上看,校標結構優美,簡潔明快,包容性強,體現成都理工大學「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寓示了學校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發展歷程。

校歌

《理工之歌》

硯湖泱泱,慧園蒼蒼,

這裡是放飛理想的地方。

窮究於理,成就於工,

我們永遠銘記心上。

五洲四海,弦歌一堂,

厚德博學,桃李芬芳,

娥眉巍巍,岷江滄滄,

我們是社會的棟樑。

參考資料

  1. [1],成都理工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