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成都理工大学

增加 5,675 位元組, 4 年前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9-09-03T05:41:10+00:00}}
{{dead end|time=2019-09-03T05:41:10+00:00}}
{{refimprove|time=2019-09-03T05:41:10+00:00}}
}}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f>[http://www.cdut.edu.cn/default.html ],成都理工大学官网,</ref> 坐落于有“ [[ 锦官城 ]] ”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 、交通大学(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西北工业学院采矿系抽调) 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后部分或成建制迁入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体。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设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9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66人,在校本科生29827人,全日制研究生4847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466人,其中,有教授(级)277人,副教授(级)593人。截至2018年7月,获得“全国杰出技术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72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黄润秋、刘宝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名单不全):许强、黄润秋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许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名单不全):许强、李勇、李天斌、庹先国、李忠权、唐川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黄润秋 省级教学名师(7人):魏贵民、许强、张哨楠、郭科、黄润秋、张成江、谭书敏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4个):盆岭-盆山构造与油气、构造成矿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灵敏高分辨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9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建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12个,名单不全):会计学、建筑学 、园林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地矿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8个):资源环境地质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地质学类工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核技术与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名单不全):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质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峨眉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名单不全):地球物理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获奖''' 截至2015年4月,该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10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科技进步奖(交叉创新奖)2项,获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2项;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3项,省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7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赛Meritorious Winner奖24人次、Honorable Mention奖48人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奖72人次,全国一等奖21人次、二等奖30人次,省级一等奖72人次、二等奖72人次、三等奖93人次;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53项(次),省级奖励61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124项(次)。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学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 博士后流动站(4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0]===院系概况===截至2015年4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开办8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专业门类。 
==文化传统==
===校训===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涵义: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校标===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成都理工大学校徽.jpg|缩略图|center |[https://p1.ssl.qhmsg.com/t015237ead0663272b7.pn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61765-170932.html 来自360百科]]]
 
}}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是双圆套特定图形、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特定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的徽标。颜色为青花蓝色。
整体上看,校标结构优美,简洁明快,包容性强,体现成都理工大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寓示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
 
===校歌===
《理工之歌》
我们是社会的栋梁。
==参考资料==
 
[[Category:大專院校]]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