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通電五十年(賽自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們村通電五十年》是中國當代作家賽自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們村通電五十年
今年是我們村通電50周年的日子,50年來,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而我們村也從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漸漸走向富裕,走向現代化,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須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每當想起我們村通電時的情景以及通電後的年年歲歲,總是感嘆時代的發展,從來都是走在芸芸眾生的前列,走入了我們當時的夢境。
我們村地處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的大水泊鎮,村名以我們的姓氏為名:賽家莊。1973年春我八歲,記得那時剛上小學,是半個「野孩子」,經常和幾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們在一起東跑西顛。突然有一天聽說我們村要通電了,小孩子不知通電意味着什麼,但是從大人那裡看得出,通電是個大事,是個對我們每家每戶都有好處的事,是經常聽大人們說的:「燈頭朝下,隔山說話」(電燈、電話)的事,所以也跟着高興。
不長時間的一個星期天,我正和幾個發小在大街上亂竄,突然聽說村裡的拖拉機要到外村去拉安裝電燈的器材,我們村子不大,一條主街兩條副道,平時我們跑遍幾條街也就三分兩分鐘的事,所以當知道拖拉機要出去時就立馬跟了上去,也是該着了,開拖拉機的叔叔只帶了一個人裝車,所以當我們幾小孩子也要跟着去時,司機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因為有些活我們小孩子幹起來不比大人差,比如跑腿搬運小東西,就這樣,我們幾個小孩子成了我們村通電的小功臣。
那個年代的農村還很貧窮,是人民公社的大集體時代,為了發展,錢要花在刀刃上,只有通了電,農村的發展才能走上快車道,所以村支部經過多次協商決定要通電。而那時通電也不是哪個村想通就能通的事,要有發展前景的村,公社才會同意,而我們村那時是公社的典型,拍過《賽家莊大隊在前進》的紀錄片,所以我們村通電安排在了前列。
那個時代各種物資金貴,安裝電燈(通電主要是為了照明)所用的電線杆、接線板等都要本村自己負責,而變壓器、電線、燈泡等等器材就需要購買,那天我們村的拖拉機去拉的就是鄰村安裝電燈後剩餘的器材。我們幾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竄上了拖拉機的後斗,到了鄰村也不記得是怎樣裝好了車,怎樣回的村,只記得剛進入村口,就有人對我說:「你爺爺的手指砍掉了!」我也顧不得剛剛的興奮,急忙跑到爺爺家,看到爺爺的手已經包紮好了,正在家裡休息。爺爺當時是村裡的貧協委員、是黨員,在生產隊飼養室負責飼養牲畜。我那時候小,不懂得大人的事,看到爺爺沒事的樣子,也不知道關心一下就又跑了出去。事後從別處了解到,爺爺在飼養室劈柴時,不小心把左手小手指頭砍掉了,那個年代醫療條件有限,只是簡單包紮了一下了事,也沒想着去接上,更沒想到評殘什麼的,隨後就又去幹活了。而至今每每想起我們村通電時的情景,首先想到的就是爺爺的斷指。
隨着電線的安裝,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早把爺爺的痛苦拋到了腦後,每天看着安裝隊的叔叔們忙碌的身影,我們小孩子們跑着、跳着、興奮着,在我們的跑跳中不長時間就通上了電。記得通電時是秋天,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早已把電燈的開關打開了,大人、孩子都靜靜地等待着……
突然,一股強烈的光,通過15瓦的燈泡傳到了每家每戶,之所以是15瓦,是因為每個家庭只能配備兩隻15瓦的燈泡,多了要另收費。但對於用慣了煤油燈的我們,15瓦足以蓬蓽生輝了,以前媽媽和嬸子大娘繡花幾個人共用一盞煤油燈,一夜下來,每個人的鼻孔都熏成了黑色,但照樣繡出了萬紫千紅的「七彩花朵」,所以剛剛通上電的村莊,顯得一片光明。
通上電的日子是透亮的,但剛開始的通電也只是照明用,每家兩隻15瓦的燈泡隨着時間的推移,就顯得不夠用了,有自私的就偷偷接線拉燈、用電爐子,由於都是一個村子的,哪怕知道也很少有舉報的,但隨着用電量的增加,負荷過重,造成跳閘的現象就越來越多,而一旦跳閘,全村立時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有急着用電的就會去找電工合上閘,而變壓器在離村子有幾百米的半山坡上,如果沒有找的,電工會根據自己的心情去合閘,有時等到天亮也不來電,但大多時間電工是會去的。後來,隨着家用電器的增加,用電量也急增,跳閘成了家常便飯,由此,電工便採取逐條街道送電的辦法,找出偷電的家庭,但找到了也只能通報了事,可還是有人偷。
偷電跳閘是人為的,但由於發電廠電量不足造成的停電也是家常便飯,特別是農忙時節,會經常停電,有時是提前通知,但大多時間是說停就停,毫無徵兆,好在人們早已習慣了,從而也就見怪不怪了。
1982年底,我參軍到了部隊,三年後回村探家偶爾也停電。後來也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不再停電了,家家的家用電器也多了起來,先是各家有了電視,再後來,電冰箱、洗衣機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了,村子還統一改換了電線,將之前的鋁芯改成了銅芯,安裝了一戶一表,再也沒有偷電的了,當然也不會跳閘了。不僅如此,村里還裝上了路燈,開始還定點開關,後來直接成了長明燈。
到了新的世紀,村里還集體通上了自來水,鋪設的水泥路面,建了小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近幾年好多家庭都買了小轎車,城裡也買了房子,城市農村兩頭跑,過起了候鳥生活,農村與城市的差別已經很小了。所有這些,我想除了黨的好政策,電的功勞是永遠不可埋沒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