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我們的學校
- 外文名:Our School/우리 학교
- 其他譯名:我們學校
- 類 型:紀錄片
- 製片地區:韓國
- 導 演:金明俊
- 上映時間:2007年03月29日
- 對白語言:韓語
- 時長:2小時11分鐘
- 色彩:彩色
- 用戶評分:5.89(1905電影網)
劇情簡介
故鄉的南邊,祖國的北邊 朝鮮在二戰期間作為日本的殖民地,當地的許多人被強行徵用到了日本,在日朝鮮人被稱為「持有日本國籍」的人,而實際上是被「視為外國人」,處於十分矛盾的境遇。日本政府認為作為「日本國民」必須接受日本的教育,取締朝鮮人的民族教育。二戰後,日本國內滯留有超過200萬的朝鮮人,由於日本對攜帶出國財產的嚴格限制,加上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祖國尚處於混亂中,仍約有65萬人留在了日本。這些人及他們的後代現在成了在日韓國、朝鮮人。影片正是紀錄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日本北海道一個朝鮮學校發生的故事。 解放前,在日朝鮮同胞為了不失掉「作為朝鮮人的自尊感」,新建的80餘個朝鮮學校在日本戰區運營。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學習並使用着朝鮮的文字和語言。即使在日本右翼勢力卑劣的脅迫和彈壓下也勇敢地面對,親身展示「一起活下去」是怎麼樣的信念,孩子們愛國的模樣跟其他在韓國和朝鮮的第10代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畢業前夕的高三學生結束了愉快的北韓(即朝鮮)的「祖國旅行」,更加堅定了守護本民族文化的決心:故鄉是在南邊也好,祖國是在北邊也罷,這裡的孩子沒有韓國和朝鮮的區別,同樣景仰同一個源頭的朝鮮文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從不是叫『哦多桑,哦嘎桑』(日語意為爸爸媽媽)而是「啊伯吉,呃麼妮」(韓語意為爸爸媽媽)的時候開始,就發覺自己跟別人有一點不一樣。」高中3年級的趙成萊這樣回憶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朝鮮人的事實。而他的同學吳麗實這樣稚氣地說出即使在冬日寒冷天氣也要穿韓服的理由:「穿上那些的話…怎麼說呢…作為朝鮮人的意識更大了,也給了我勇氣……」。 解放後,為了讓子女們回到祖國後不會因語言和文字造成不便,在日的第1代朝胞們組成「平壤聯盟」,親自運營民族的「朝鮮學校」。然而朝鮮學校作為在日本土地上朝鮮人們的民族教育機關,正式教育機關的身份卻一直不能得到承認。在日本,這樣的學校出現並且慢慢壯大起來,為了守護「作為朝鮮人的我」,不是日本學校里附屬的「朝鮮學校」,在日朝鮮人的父母和孩子們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將學校命名為「我們的學校」,大大增強了彼此間「血濃於水」的共榮感。在日本,唯一能學習朝鮮民族的話和文字的教育機關就是「我們的學校」。但是,比起學習朝鮮語,在學校的孩子們最先學習的訓喻就是互相理解包容、愛人及被愛的方法,也就是「一起活下去」的寶貴人生觀。老師跟孩子們在一張被子裡睡覺。在日本的學校里,這種事情根本不能想象。
為了減輕忙碌的父母負擔,學生們在很小的年紀就過起了宿舍生活,老師們甚至邊講課邊將年幼的孩子抱在懷裡哄着……學校的老師認為「為了創造孩子們熱愛的學校,我們從自身做起,必須用心熱愛這個學校」。吳麗實剛轉學到學校的時候,因為對我們的話(朝鮮語)不熟悉而故意連話都不說,跟同學的相處感到難堪而尷尬。當班長宣布說插班生使用日語也可以的時候,她真的是高興了差點要哭的程度。而調皮的尹泰明如果沒有來這所學校的話,可能已經在日本僵化的少年教化院裡,難以重新鼓起信心面對未來。高中畢業後,朝鮮孩子們為了升上大學而必須再一次經曆日本教育制度下規範的考試,在考場裡甚至受到日本右翼勢力蠻橫地將朝鮮考生身上的韓服撕爛的傷害。孩子需要獨立,離開"我們的學校"的懷抱,他們的心就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險惡的世界。即使這樣的舉步維堅,帶着作為朝鮮人的民族自豪,師生們堅強地繼續着在「我們的學校」的走讀生活。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客氣,請來找『我們的學校』!」 ——像夥伴一樣的老師用心交付給學生的珍貴約定 「『像夥伴一樣的老師!』清楚了解我們的心。」 ——學生酈智玉(高中部3年級)這樣評價親和的老師。 「這裡的靈魂仿佛存在於另一個世界。這些孩子門用純淨的表情創造着生活。真的是非常新鮮的感覺……」 ——教師藤代義明(足球部教練/日本人) 「輸了不要灰心。那只是一場你們被打倒的遊戲。你們已經100%盡力了。別忘記今天」 ——教師朴友仕:在對戰日本學校的足球大會中戰敗後對孩子們的話。 …… 這就是朝鮮孩子們平凡而了不起的故事。這些孩子們以「朝鮮人」這一同志感聚在一起,深深明白能在「我們的學校」里努力學習的珍貴和特別,他們的勇氣將會震撼你我的心靈。[1]
經典台詞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客氣,請來找『我們的學校』!」
——像夥伴一樣的老師用心交付給學生的珍貴約定
「『像夥伴一樣的老師!』清楚了解我們的心。」
——學生酈智玉(高中部3年級)這樣評價親和的老師。
「這裡的靈魂仿佛存在於另一個世界。這些孩子門用純淨的表情創造着生活。真的是非常新鮮的感覺……」
——教師藤代義明(足球部教練/日本人)
「輸了不要灰心。那只是一場你們被打倒的遊戲。你們已經100%盡力了。別忘記今天」
——教師朴友仕:在對戰日本學校的足球大會中戰敗後對孩子們的話。
幕後花絮
幕後製作
最吝嗇的數碼電影 冒險DV夢想家的傑作
說起導演金明俊,很多的中國可能稍覺陌生,其實他曾經擔任了電影《戀愛素描》的攝影,那淡雅清新的散文詩風格的畫面給人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我們的學校》是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編劇和執導的影片。《我們的學校》在日本北海道拍攝的3年多的時間裡,金明俊和劇組人員為了突破成本拮据的製片尷尬,很多人都是一人身兼多職,金明俊和副導演朴少賢一起擔當了攝像、剪輯、合成、腳本,連製片人高英才也親自出馬完成音響、混音、預告剪輯等瑣碎的後期工作。因此《我們的學校》號稱「最吝嗇的數碼電影」(製作費僅7000萬韓元)。3月8日新聞試映會上,導演金明俊表示:「這是韓國電影人找到在日本的朝鮮學校並拍攝的最早的一部電影」;「懷着想要讓現在的韓國人知道當時在日同胞們教育和生活的真實情況——這樣的動機拍出來的。」如今,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在韓國影院大行其道的是《共譜戀曲》 、《當幸福來敲門》等歐美片子,而能勉強撐起本土電影門面的也是《一番街的奇蹟》、《夢面達虎》一類大大咧咧取樂的輕喜劇。以往《國境的南邊》、《共同警備區JSA》、《太極旗飄揚》、《歡迎來到東莫村》等反映南北韓紛爭的電影佳作連連,而韓國影人向來不太熱衷拍攝日侵的歷史。本片沒有虛張聲勢對日侵韓史口誅筆伐的浮躁與淺薄。尊崇的是「真實」的信念。何況在配額制度和市場低迷的夾縫中喘息的韓國電影在2007年開春略顯疲軟的景況下,「我們關心的是怎麼樣以新穎好看的紀錄片形式來使觀眾與歷史間可以靠得更近」——獨自扛着攝像機,一拍就是3年的金明俊敢於拍攝這樣冷題材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勇氣去創造的奇蹟。導演冷不丁還在作品中出現自己的模樣,即使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鏡頭也絞盡腦汁想更好地將真實呈現在觀眾面前。
高貴的夢想 爭議的題材
胡適說:歷史像小姑娘。意為歷史怎麼打扮都可以,而對於歷史,人們應保留怎樣的記憶、遺忘怎樣的經歷?本片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我們的學校》在極為質樸的畫面與悅耳的音樂映襯下,學校仿若一世外桃源,老師和學生一家之親的情感將一個反戰反分裂而又必須承受殘酷戰爭留下的傷害的故事營造得精彩絕倫,全力展現當時韓國人民堅強一面的同時也不忘透露出導演觀點:歷史只屬於故去的生活,不管它是如何的離去,要繼續的還是要繼續,讓它像開過的花朵,慢慢的凋落、飄過。本片把為了以「朝鮮人」的身份過活而必須更努力向前沖的在日青朝鮮少年們笑的、鬧的、歡呼的樣子拍得異乎尋常的美。像電影中的歌一樣,片中的孩子和老師們無論呼吸得再艱難也想守護「即使路再長再險也一定要去的學校」這樣簡單而純淨的夢想。將題材和思想、現代史等沉重的主題加倍地釋放出來。為增加趣味,沒忘韓片中以往的小小插科打諢,面對戰爭醜陋的坦然中透着活潑與樂觀的陽光氣度。
《我們的學校》將在日本的朝鮮草中高等學校高三少年少女們的純真作為貫穿全片的情感引子。男孩們在足球考試中失敗後捶地、流淚的時候、和北部的人們分別時揮動雙手的時候、畢業典禮的那天分別時真心告白的時候……他們在異國他鄉將「民族」這一名字深刻地重新思索,並以電影為媒介又重新復活過來。金明俊在歷史和民族那裡,將作為被害者那複雜美妙的在日朝鮮人問題最大程度地從電影人的視角做出努力還原歷史。雖說影片存在着迴避矛盾這樣的疑惑,也一度引起了「本片控訴日本社會歧視朝鮮人的同時也表示了對韓國當局的不滿,有親朝鮮人情緒」的爭議,但導演的真實性還沒有到被毀壞的程度,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族群和團結在強烈的震盪下不可分裂,溝通南北韓橋樑」的傑作。雖然在歷史風貌和態度等問題和《送還》、《再見 撒喲那拉》和《親愛的平壤》這樣同樣反映在日朝鮮僑胞的紀錄片有共同的地方,但《我們的學校》則具有藉助孩子們稚嫩乾淨的面孔,最無雜質的心靈如張張白紙,恰恰最能刻畫侵略、殖民和分裂給朝鮮民族帶來的影響,在日的韓國人、朝鮮人不得不奮起與敵視他們的社會環境作鬥爭,再一次讓人們重新認識和審視日侵和南北統一等問題的特點。通過那些閃光的青春,撫平那時代人過去的傷痛,警醒新時代的重視和團結。如果「北韓」、「意念」之類的詞語能悄悄地進入人們的心裡並用心去鑑賞的話,本片會是給觀眾們留下更深的韻味的作品。
「我們的劇組」感人親情
2004年春,初次開拍《我們的學校》時還是高中一年級的孩子們,現在都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這些孩子大多就是在日朝鮮、韓國人的後代,他們沒有演戲的經驗,很多時候的性格和表情都是幾近本色的流露。都說孩子是最難馴服的演員,3年裡,劇組人員卻跟孩子們一起經歷了許多歡笑和淚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聽大人們訓示「穿裙子和韓服,自己是朝鮮人的意識會增強,也給自己勇氣」時睜大迷惑的眼睛;大人們在看足球賽轉播和孩子一起流下眼淚;在宿舍里和孩子們一起看着漫畫書睡着;還有「跟朋友一樣親切」親自為孩子們準備可口的食物……在《我們的學校》這個名字後面,在創造着堅韌信任和愛的過程里,劇組人員變成了有着跟孩子們那清澈的笑容一樣幸福的人。
大獎光環籠罩下的票房期待
影片背景音樂帶着點民族味道,行雲似流暢的畫面,鏡頭有着繁華落盡的內斂,人物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面前,拌有如吟詩般深情訴說的畫外音,在瞬間就揪住觀者心底那根最柔軟的弦,讓看過太多矯情呻吟的我們,一下子就喜歡上這種有分離、有悲傷、有快樂、有冰冷、有溫暖的電影。本片與金德哲導演的《過河的人們》一起獲得了2006年第1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Woonpa獎(最佳紀錄片獎,獲獎作品的導演可以得到大會提供的2千萬韓元基金,用來資助和鼓勵導演拍攝下一部作品。)在釜山上映後,《我們的學校》率先在33個地方給3千名觀眾觀賞,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連今年3月30日舉行的韓國首爾獨立紀錄片節(SIDoF2007)也將其選為了唯一的開幕影片,未映先紅,閃光燈的高聚焦度應該能為《我們的學校》在票房占有一席之地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 ↑ 我們的學校 (2007)1905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