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要对骆状元说(万郁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要对骆状元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要对骆状元说》中国当代作家万郁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要对骆状元说

我很欣赏四川资中人、辞赋家曾令琪先生的散文《谒骆状元坟》一文。文章开篇,作者写道:“太阳慢慢悠悠地坠向西边的山头,一丝微风拂过,半人高的枯草在秋风中瑟瑟地抖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晚霞映红了半个天空,远处的公路上,稀疏的行人和车辆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在视野中……”接下来一段话,让人泪奔:“不知道是第几次来拜谒状元坟,站在这个名叫'桂花梁子’的小山包上,轻抚'状元骆成骧之墓’七个已经风化的楷字,再瞥一眼山下那简陋破败、没有状元后裔居住的老屋,我不禁萧然泪下。”曾先生站在骆状元墓前,所见所感,有一种荒凉中见凄美、敬仰中诉衷肠的豪气。曾先生为何对骆状元有这样的情怀?因为资中的曾家和骆家是世交,有着这样的缘分,曾先生不潜余力地寻觅、收集、研究、探讨、整理骆状元的资料,创作出版了很有史料价值的《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一书,并且于2015年骆状元诞生150周年、中状元120周年之时主持纪念书法展,在川大开设主题为“四川大学老校长骆成骧的历史担当”的讲座。随后又陪同骆家后裔20多人回资中老家祭祖。这是一种对状元的崇拜和敬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骆成骧殿试卷(刻本,局部)

骆状元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他在资中的乡野中,怀着求学、求知、求仕的愿望,一步一步走到成都、走到京城、走进高殿华堂,在千千万万的科考志士中,他是幸运的,他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状元。这不但是骆家的荣幸,也是资中人民的荣幸。从此,骆状元名震八方,资中更是名贯巴蜀了。

因为《谒骆状元坟》这篇文章,我多么地向往去拜竭状元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点痕迹。可是,那天我们一行人去的时候,天不从愿,因为路不能至,虽然状元坟就在咫尺,我们越过房顶看到了那一片苍松的绿枝,却不能去到苍松下的坟地,好不遗憾,只能失望地与状元告别。我在心底呼唤——骆状元,我来看您了。虽然您永远不会认识我,我也永远不能见到您,但是您百折不饶地求学、清廉自守地做官、朴实善良地为人,一生钟情教书育人、却让我一个外地人对您格外地崇敬。

光绪皇帝御笔“状元及第”匾

其实,我们和骆状元相隔的时代已是一百多年了。在那个还是大清统治的年代,家境好的孩子可以读私塾,贫困家庭就只有当白丁。有幸,小小的骆成骧在全家节衣缩食的情况之下,有了读书的机会。从乡里到州城,从资州到成都。锦江书院有他的脚板印,尊经书院有他的读书声,经过层层考试,参加府试、乡试、会试,经过保和殿的殿试,终于夺得状元桂冠。在常人看来,金榜题名之时,就是升官发财之时;可是,这个读书人有点怪,他不图官名,不贪钱财,一心扑在教育上,他的思维是:只有靠教育、国家才能强大,才能在世界立足。他在北京创设“蜀学堂”,讲习新学;他担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提调、山西提学使,主持桂林法政学堂、创办四川大学、筹建成都的资属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果站在骆状元墓前,我要对他说,尊敬的状元公,您从穷乡僻壤的七里沟苦读诗书的孩童,一路走到科考的顶峰,是因您从小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您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为了饱读诗书,为了功成名就,您战胜了许多许多困难,有坚韧的恒心、吃苦的耐心、坚定的信心,方才能一举夺魁。

如果站在骆状元墓前,我要对他说,尊敬的状元公,您开创了历史的先河,您不是墨守成规的抱着“知乎也者”摇头的老学究,你力倡新学。1906年,你和一些状元、榜眼、探花和一大批进士,抛弃仕途,奉命前往日本留学,就读法政速成科。您留学的目的就是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未来的宪政制定提出自己的建议,您和同学一道翻译了16国宪法条文,您主张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政体进行融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宪政体系。要让中国在变革中崛起,要在变革中丢掉贫穷,要赶上世界潮流,要让东亚病夫如雄狮般站起来,立于世界之东方。这等气节这等豪气是多么地展中国人志气,抒中国人胸怀!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点。此处楹联即骆成骧有名的“穿牖而来”联,骆成骧撰联,骆成骧同年康有为之弟子、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书。

如果站在骆状元墓前,我要对他说,尊敬的状元公,您的游学、讲学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中国从隋到清共有649个状元,清朝296年,四川就出了你一个状元,您为四川填补了一个大大的空白,您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但是您没有贪图高官厚禄,一生钟情于教书育人,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甚至将朋友、门生赞助您的资金,全部用来捐资助学。因而您家无积蓄,厨灶屡空。放着官不当,去当教书匠,这种境界的人可能很少有,不过您在书院传播的文化,留下的身影,却是千古流芳。我就是在青白江的绣川书院见到您的塑像。您在哪里,那里一定学生旺,书院火,朗朗的读书声环绕在田禾溪渠,唱响在林盘、云间,一批批人文之士从您的学堂走向四野,遍布在大江南北的土地上。

如果站在骆状元墓前,我要对他说,尊敬的状元公,您处在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历史的潮流在您中年的时候突然转了一个弯,辛亥革命成功,皇帝老儿都搬出了紫禁城,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很多制度和体制。您的社会地位也有所转变,虽然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但是您很快的适应了,并且为百姓呐喊、发声,仍然在为拯救这个社会而奔忙。

骆成骧状元墓,四川资中双龙镇状元村

民国时期的四川成都,是多难、多变的年代,一个群体应运而生,这就是“五老七贤”,他们始终站在家乡民众的立场上,在息战、慈善、教育等公益事业上倾力而为,更为四川的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凡地方有事,这群老人们都会不潜余力地参与。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的时候,他们多次起到缓和、安定各方冲突、维系社会框架的作用,民间对此评价非常之高。有趣的是,五老七贤并不看重和沾沾自喜,而是调侃自己,特别是骆状元,他常常自嘲为“五个老不死,七个讨人嫌”,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执掌四川大权的军伐看来,这些人名望太高,杀又杀不得、买又买不动,屡屡出来唱反调,实在是老而不死很讨人嫌。

但是人民是爱戴他们的。民国四川灾害频繁,成都的社会救济事业非常活跃,先后出现过100多个慈善团体,骆成骧就参与其中。在教育方面,骆成骧可说最为痴迷。他中状元后,先后出任过北京、贵州、广西、山西“主管教育的领导”;在四川,更是不辞辛劳奔波在成都资属中学、四川高等学校、四川国学专门学校,即便在因母丧、父丧回原籍丁忧,都在家乡重龙山永庆寺开馆授课。影响所及,连川中高级将领好多也附庸风雅,自称骆氏门生。骆成骧一生,推辞了多方邀约,仅以教书维持生计。每当他教学完毕,学校门口都会有许多人等候在此不走,为的是来瞻仰状元公的风采。从1916年起,他又开始为创建本土大学而呼号奔走,直到1926年去世,还在为筹备四川大学呕心沥血。

不幸的是,骆状元您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就病逝了,一代状元,归于尘土。百驹过隙,一柸黄土寄托哀思,几行热泪留守碑前。曾先生在文章结尾时,动情地写道:“晚霞渐渐消散,天色渐渐暗下来,半人高的枯草还在风中沙沙作响。此时的状元坟,湮没在一蓬秋草之中,显得更加地孤寂。”

骆成骧书法《朱子家训》

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我得到一个最新的消息,这是我要对状元说的最后一句话——资中正在打造一个以状元文化为亮点的状元市集,规模宏大、投资巨额,曾先生等文人才子正在为状元集市营造文化氛围忙碌着。请您相信,状元集市的推出,将会成为资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四川、在全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到那时,骆状元,您一定也会为之感到惊喜,感谢百年之后的家乡人民还记得您![1]

作者简介

万郁文,籍贯浙江杭州。成都市青羊区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