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战略物资

战略物资
圖片來自优酷

战略物资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战略物资概念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扩军备战的需要出发,积极储备或控制石油等重要物资,逐步形成战略物资的概念。最初,战略物资专指用于制造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确定战略物资的着眼点已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因而战略物资的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战略物资对于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如钢铁是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的主要材料,有色金属对于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稀有金属与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等尖端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各种战略物资的具体作用,随着经济、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世界各国因资源状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军事战略不同,战略物资的选定标准和具体分类不尽相同。从总体上看,确定战略物资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①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资要列为战略物资。②本国资源和生产能力情况。蕴藏量少、产量低、依赖国外供应、可靠性差的物资列为战略物资。③本国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一般把稀有金属等确定为战略物资。苏联把对国计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矿产原料、燃料、化工产品和农产品统统列为战略物资,而不论其来源状况如何。美国按《1979年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将62类93个品种物资列为战略物资,其中工矿产品80种,农畜产品13种;矿产品中有13种完全依赖进口。

目录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由于资源丰富,加之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基本保障了军工生产对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国国内战略物资缺乏,依靠从被占领国掠夺多种原料进行军工生产,后来原料来源被切断,军工生产便难以为继,这是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级大国为争夺和控制战略物资,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国战略物资比较丰富。以有色金属为例,已探明储量的有50余种,其中钨、、铅、、锑等均居世界前列。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应,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发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1]

视频

白糖能跟黄金平起平坐,成为“战略物资”?战时还是“硬通货”?

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