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目的在于组织活动能力的再生和扩大,其执行结果主要影响组织的发展能力。[1]

[]

目录

任务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编制长期计划的任务和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编制长期计划,目的是使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战略决策具体化。它不仅要为中期、短期计划提供总体框架,决定中、短期计划 的方向、任务和内容,保证整个计划体系的稳定、协调和连续性,而且为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发挥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因此,在计划体系 中,长期计划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主导作用。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编制长期计划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 2.科学技术进步方向与能源、运输和通讯等基础结构的发展; 3.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品动态,以及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等综合指标的变化; 4.生活水平和质量; 5.基本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的生产规模与结构; 6.生产布局的变化; 7.对外贸易额、国际收支 等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8.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动方向; 9.人口、人才、就业和其他重要问题,等等。 长期计划中不仅有宏观经济指标,更强调社会目标,并重视跨部门、跨地区和基础结构方面的问题。

计划方法

社会主义国家编制长期计划的方法长期计划以一个战略阶段为期,跨越的时间较长,因而为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了可能性。在长期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它只能是纲要性计划,主要反映重大比例关系、发展速度,以及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和建设项目。编制长期计划,除运用平衡法、比例法等一般计划方法外,还运用“目标规划法”和“最优规划法”,将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理论应用于计划管理,并利用经济数学模型,在提供的多种可利用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各种不同内容的专项计划纲要,以及某些地区性发展纲要,也成为长期计划的重要组织部分。中国曾先后编制过《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等规划,它们都具有长期计划的性质。长期计划也适用于微观经济的计划管理,例如各个企业可以有企业发展的长期计划。

参考文献

  1. 长期计划是指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