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移除 55 位元組, 3 年前
|
 [[File:12322320130614134159-1253034630.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p/20130614/20130614134159-20348498711253034630.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http://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6%88%9F&mode=1&did=1&ie=utf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是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后世也有很多拿戟的出名武将,如[[典韦]]、[[吕布]]等。
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说文解字》载:“戟,有枝兵也。”是一种戈的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以前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不论是戈、矛或戈、刀的合体,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点。
=='''历史发展'''==='''发展简史'''==
春秋中期,用[[戟]]的史实在《左传》中亦多有记载:如鲁宣公二年(前607年),郑伐宋之战,“郑人入并,(宋狂狡)倒戟而出之”,这是宋军用戟的证据。又如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晋国]]发生栾盈之乱,范鞅与栾乐格斗时,栾乐兵车倾冠,范鞅手下兵卒“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证明晋军装备有戟。再如《曼子春秋·内篇杂上》记有齐崔杼弑齐庄公之后,劫持齐将军大夫盟会时宣布“有敢不盟者,戟其颈”。说明齐国也用戟作兵器。但出土文物表明,戟在春秋时还不是形制完备的兵器,即戈头和矛头是分别铸制的,然后再联装在木(竹)杆上。又春秋晚期,在[[长江]]流域的楚、随、[[吴]]、蔡诸国,还出现了3米左右的柄上联装两个或三个戈头的戟,称为“多果(戈)戟”,勾割[[效果]]较好,是重要的车战兵器。由于戟较戈和矛的杀伤效能为佳,故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到了[[战国]]时期,已基本上取代了戈的地位。在战车上多为车右所持,起到杀伤敌方的作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