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广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戴高乐广场(原名星形广场,1970年改名),是巴黎著名建筑物。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于1806年始建,1836年落成。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1] 。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外墙上有巨型雕像,以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浮雕最著名,是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门内侧刻有曾跟随拿破仑出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下有无名战士墓,并设有“长明火炬”,以资纪念。12条林荫大道从广场辐射延伸,使凯旋门更形雄伟壮观。
中文名:戴高乐广场
外文名:Place Charles de Gaulle
又 名:星形广场,胜利广场
地 点:法国巴黎市中心
落成时间:1899年
国 家:法国
目录
戴高乐简介
夏尔·戴高乐(CharlesdeGaulle)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军人、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于里尔市。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陆军学校。1913年以少尉军衔服务于贝当将军麾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凡尔登作战,曾3次负伤被俘,囚禁了2年8个月,3次在战报中受到表扬。1925年被贝当提拔为最高作战会议参谋,1927年至1929年在占领莱茵区的部队里任少校。1936年至1938年在莱茵区服役。他还曾在中东服役2年,后晋升中校,在国防委员会担任4年书记处成员。期间,撰写了《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剑刃》(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等著作。1955年1958年隐退乡间埋头写回忆录,写成《荣誉的召唤》、《团结》和《救星》3书。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在巴黎凯旋门前与抵抗组织领导人乔治·比多交谈1958年6月出任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1958年12月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1965年再次当选为总统,、1966年宣布法国完全退出北约组织,但仍保留为大西洋联盟的成员。
广场简介
地理位置
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法国巴黎市中心主要广场之一。戴高乐广场位于塞纳河以北,是十二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向东南延伸通向协和广场的香榭丽舍大街。左面有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法国军事学院和荣誉军人院等。
建设时间
广场始建于1892年,1899年落成。该广场原名星形广场,191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改名为胜利广场,1941年,在德国统治之下,改名为贝当广场,1944年9月1日,在巴黎解放之后,为纪念夏尔·戴高乐为法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改为现名。2005年,冒着极大的争议,巴黎市政当局对戴高乐广场进行了整修。
主要景点
凯旋门,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一世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凯旋门建成后,到19世纪中期,又在其周围修建了圆形广场以及12条放射状道路。基本形成了今日的格局。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座凯旋门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吕德设计雕塑的《马塞曲》,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人们亦可沿着273级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上去后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介绍法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558位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字。另外设有两间配有英法两种语言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在博物馆的顶部是一个平台,游人们从这里可以远眺巴黎,鸟瞰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的卢克索方尖碑、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俯视凯旋门下由环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条放射状的林荫大道。这些大道就象一颗明星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因而,凯旋门又称“星门”。十二条大道中,最著名的为香榭里舍大道、格兰德大道、阿尔美大道、福熙大道等。
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中间时停时建,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30年,才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主要活动
1920年在凯旋门的正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在这座平墓里,埋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代表了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点着长明灯,地面上的墓志铭上刻着“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寇侵占法国期间,法国人民把无名烈士墓视为希望的象征。现在,巴黎人每天晚上都举行一次拨旺火焰的仪式。经常有人在这里献上象征法国的红、白、蓝三色鲜花,表达人们对无名烈士的敬仰之情。
每逢节日,在星形广场上就会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上垂落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迎风飘扬。在重大节日里,就会有一名身穿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守卫在《马塞曲》雕像前。每逢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庆贺国庆之日。法国群众也聚集到星形广场上来欢度国庆。每位法国总统在卸职的最后一天,也都要来到这里,向无名烈士献上一束鲜花。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和这里的无名烈士墓成了法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法国19世纪的大型纪念碑式建筑。位于巴黎市中轴线香榭丽舍大街的西北端。它是拿破仑一世为纪念1805年12月战败奥地利而下令建造的,初名雄师凯旋门,以荣耀他的军队。由建筑师J.F.T.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动工,到1836年才建成。这座凯旋门是用石材造的,高50米,宽45米,厚22米,是世界凯旋门中最大的。它的形式模仿罗马的凯旋门而简化,只有正中一个券洞。它是拿破仑时期法国帝国式建筑的代表作。它在一个高地上,所以,沿香榭丽舍大街远望过去很雄伟,是巴黎市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中央券洞两侧、前后共有4组大型浮雕,其中最杰出的是F.吕德所创作的《马赛曲》,其余3组是《胜利》、《抵抗》与《和平》。女儿墙上浮雕着一周圈盾牌,镌刻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拿破仑帝政时期重要的胜利战役的名称。次要战役的名称刻在门洞内的墙上。它有电梯和楼梯,可以登到檐口上,站在女儿墙前面眺望。门洞中的地上有一块简洁的石板,是无名英雄碑。
19世纪中叶,环大凯旋门一周修建了圆形广场及12条放射状道路。广场得名为星形广场,现改名为戴高乐广场。所以这座凯旋门先后被称为星形广场凯旋门及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相邻景点
香榭里舍大街
(Champs Elysees),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全长2公里,是巴黎最著名的大街。法国重要的节庆时,要在此举行盛大的游行和庆祝活动。大街分成两部分,靠近凯旋门的部分,是喧闹、不夜的繁华商业区。两边布满了巴黎高档商店、酒店、各色餐馆、咖啡馆、剧院、电影院、大银行、大航空公司等。靠近协和广场部分要安静多了,两边是茂盛的林阴大道和花园。
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巴黎的中心广场。路易十六及夫人在此上了断头台。广场中间的是来自埃及卢克索的方尖碑。广场的北面是海军部,两楼中间可看到希腊风格的玛德莱那教堂。广场东面是蒂伊勒里花园,后面就是卢浮宫。广场的南面塞纳河对岸是波旁宫。
景点信息:
地址:巴黎市中心西部
交通:乘地铁1.2.6号线或REA A线至charles-de Gaulle-etoile站,下车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