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扁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扁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Bambusa cerosissima McClure

中文学名:扁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 纲:禾本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簕竹超族 BAMBUSATAE

簕竹族 BAMBUSEAE

簕竹属 Bambusa

扁竹( biǎn zhú),学名Bambusa basihirsuta McClure,俗名:苦绿竹,异名:Dendrocalamopsis basihirsuta Bambusa prasina Dendrocalamopsis prasina  ,别名: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蝴蝶花 Iris japonica。竿高7-12米,直径4-9厘米;节间长22-35厘米,绿色,幼时薄被白粉和脱落性小刺毛,成长后则变为无毛;竿环平坦;箨环无毛。箨鞘初为绿色,不久即变黄色,厚革质,顶端近呈斜截形,幼时在背面被白粉和基部的中央处贴生棕褐色小刺毛,边缘近无毛;箨耳在竿下部箨者细小,上部箨者显著,不等大,大耳长圆状披针形,宽约5毫米,小耳长圆形,产浙江广东香港有栽培。 [1]

形态特征

竿高7-12米,直径4-9厘米;节间长22-35厘米,绿色,幼时薄被白粉和脱落性小刺毛,成长后则变为无毛;竿环平坦;箨环无毛。箨鞘初为绿色,不久即变黄色,厚革质;

顶端近呈斜截形,幼时在背面被白粉和基部的中央处贴生棕褐色小刺毛,边缘近无毛;箨耳在竿下部箨者细小,上部箨者显著,不等大,大耳长圆状披针形,宽约5毫米,小耳长圆形,宽约3毫米;

大耳约为小耳的一倍大,边缘均有小纤毛;箨舌截形,高约2毫米,背面和边缘生细纤毛;箨片直立,近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浅心形,较箨鞘顶端为窄,能向两侧外延并与箨耳相连,边缘在基部生小纤毛,两表面均无毛。

分枝习性高,常在竿第八节始分枝。末级小枝具6-8叶;叶鞘长8-9厘米,初被小刺毛,惟不久脱净变为无毛,纵肋隆起;叶耳镰形,边缘生小纤毛;叶舌截平,粗糙;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3-2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截形或钝圆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被短柔毛,次脉7-10对,小横脉不明显。

假小穗以多枚簇生于花枝的各节,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宽7毫米,两侧扁,先端尖,基部有1片先出叶;小穗含5-7朵小花;小穗轴节间短而不外露;颖1或2片;外稃长16毫米,宽10毫米,先端急尖而具针状小尖头,无毛,具多脉(共有27-31条);

内稃长14毫米,宽4毫米,先端2裂,两面均疏被微毛,背部2脊上生纤毛,脊间5脉,脊外至边缘各有2脉,纵脉之间还有细脉和小横脉;鳞被3,形狭长,表面和边缘生有微毛,先端具纤毛;

花药长7毫米;子房菱形,被粗硬细毛,有子房柄,花柱长5毫米,亦被粗硬细毛,柱头3,长4-6毫米。果实未见。

产地生境

浙江广东香港有栽培。模式标本采于广州。

辨析

笋味苦,不宜食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