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手槍蝦
學 名 : Alpheidae(Pistol Shrimp)
俗 名 : 鼓蝦、嘎巴蝦、卡搭蝦。
分布地理 : 渤海灣潛行於熱帶海洋的淺水區域。日本,韓國,墨吉群島,澳大利亞。
中國分布 : 河北(北戴河、樂亭、灤南、岐口、曹妃甸諸島海域)、遼寧、山東、江蘇、浙江海峽沿岸。
動物擂台 : 有海中的隔空狙擊手之稱,能造200分貝的聲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軟甲綱 Malacostraca
目: 十足目 Decapoda
亞目: 抱卵亞目 Pleocyemata
下目: 真蝦下目 Caridea
總科: 槍蝦總科 Alpheoidea
科: 槍蝦科 Alpheidae
形態特徵
顏色呈泥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螯,身長約5厘米,但巨螯的長卻達約2.5厘米。
身體圓鈍,甲殼光滑。額角短刺狀。頭胸甲不具任何刺,其前緣完全覆蓋兩眼。額角後脊較長,約伸至頭胸甲中部。腹部各節粗短。尾節寬而扁,呈舌狀;背面隆凸,中央具1縱溝,溝兩側具2對活動刺;後側角各有2根活動小刺;末緣弧形,具1列小刺,刺下方具長羽狀毛。尾肢外肢具1橫溝,將外肢分為兩部,前部外末角刺狀,其內側具1活動刺。[1]
第一觸角柄長度小於頭胸甲長的一半;第二節最長;柄刺基部寬而扁,末端呈刺狀;上鞭較短,下鞭約為上鞭長度的3倍。第二觸角鱗片伸達或稍超出第一觸角柄末端。大顎觸鬚由2節構成,甚寬短。第三顎足三棱形。指節長度約為前節的2倍,其內側面遍布短毛。
第一對步足特別強大,左右不對稱。大螯掌完全超出第一觸角柄末端,螯扁平,長為寬的2.5~3倍;掌之外緣末部平直無溝,也無缺刻,腹面基部外側有1下陷線環成的三角形;指長約為掌部長的1/3。小螯較短,螯的長度為掌部長度的3~3.5倍;指較長,二指向內彎曲,指間縫大,內緣生有密毛;掌節表面具顆粒。第二步足細長,左右對稱;螯甚小,腕由5小節構成,第二節最長,第四節最短。末3對步足較第二對粗,指節呈三棱形的尖葉片狀,座節腹面各有1活動刺,第三及第四步足掌節腹緣各具3~5枚短刺。第五步足掌節無刺,但腹緣末半具排列整齊的短毛。腹肢具內附肢。雄性附肢細小,呈棒狀,末端具刺毛。尾肢寬而短,外肢分前後兩部;前部外末角尖刺狀,刺內側有1活動刺。[2]
體色艷麗。頭胸甲胃區之後有3個半圓形棕黃斑紋;腹部背面具棕黃色縱紋,第四節近後緣處有3個棕黑色圓形斑點,第五節近後緣中部也有一個棕色圓點。大小螯肢背面具棕黃色與白色斑紋相間的斑紋。腹而白色。
棲息
中國沿海均有分佈,生活在泥沙底的淺海 ,多穴居於低潮線以下的泥沙中,遏敵害時開閉大螯之指,發聲如小鼓。
獵食
是大自然中為數不多隨身自備「槍枝」的神秘「殺手」。它們身長僅幾厘米,卻可以利用氣泡當作「子彈」,擊暈獵物,甚至殺死它們。[3]
當手槍蝦獵食時會將牠的巨螯快速合上,噴射出一道時速高達100公里左右的水流,將獵物如小魚、小蟹震懾、擊昏,甚至殺死。[4]
這道高速水流會觸發空穴現象,成形一個極微小的低壓氣泡,當水壓回復正常,氣泡會崩裂並發出劈啪聲,鼓蝦因此得名。假若一群鼓蝦同時閉合牠們的巨螯,所發出的聲量足以讓潛水艇避過聲納探測器的追蹤。
手槍蝦也被稱為「共生蝦」,原因是牠與蝦虎魚的共生關係。小蝦的視力不及蝦虎魚,但如果它看見或感覺到蝦虎魚突然游回洞穴,它便能跟著縮回。蝦虎魚和鼓蝦總是保持著聯繫,鼓蝦通過其觸角觸碰蝦虎,當有危險時,蝦虎魚會輕拍尾鰭以示警告。
蝦光現象
荷蘭屯特大學研究人員利用一個每秒鐘可連續拍攝40,000次的高速照相機,觀察某一品手槍蝦(Alpheus heterochaelis)的活動。研究員發現,當鼓蝦閉合巨螯產生一道高速的噴射水流,形成空穴現象,產生一個低壓氣泡,當氣泡崩裂時,會產生高達200分貝的音量,足以震碎玻璃及殺死1.8米內的小魚,氣泡在崩裂同時,會產生聲致發光(卽氣泡在水中發生內向爆炸,產生光及高溫),科學家稱這種鼓蝦造成的聲致發光爲「蝦光現象」(shrimpoluminescence),有關「蝦光現象」的詳細解釋、圖片、影片及聲音檔案,可於屯特大學的網頁取得。
鼓蝦產生的氣泡因被迅速地壓縮,熱力無處消散,使得氣泡內的溫度可激增至華氏8500度(約攝氏4704.4度),並產生持續數億分之1秒的亮光,因持續時間太短,現時並沒有工具可以準確量度出持續時間。這道亮光用肉眼無法看到,事實上只是衝擊波造成的副產品,生物學上沒有重要性,但這是首次發現動物利用這方式發光。
經濟價值
海洋捕撈對象之一,有一定的產量。
多混雜於其他小型蝦中被定置張網捕獲。供鮮食或乾製成蝦米。
鮮蝦可白煮、油爆,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散裝上市。
視頻
海底神射手——槍蝦的“子彈”是由身體哪個部位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