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手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肌

手指活动有很多肌参与,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外,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手肌
  • 类别:肌肉
  • 作用:手指活动
  • 分布:手

手肌的生理学意义

手可以从事各种精细、准确的技巧性动作,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腱以外,在掌侧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内侧3群。这种复杂的功能变化,同样也表现肌纤维型分布方面。I型纤维的运动单位小,兴奋闭值低,容易发动,并有很多肌梭,适应于精细运动和姿势调节。手肌的I型纤维平均为57%,比上臂和前臂肌的平均百分率都高,持握运动中主要靠手的外部肌提供力量,而手肌在手外在肌的协助下,对维持手的正常姿势和完成各种精细动作的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

手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由于手内各肌群在屈掌指关节、伸手指间关节、使手指外展、内收以及拇指和小指外展、对掌等运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各肌群间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也存在显著的差别。I型纤维的百分率外侧群最高,内侧群次之,中间群较低。对掌是手功能的重要体现,每天手的大部分动作需要接近其他手指。在对掌运动中,首先是拇短展肌及拇对掌肌将第1掌骨拉向前,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及拇收肌使近节指骨屈曲、内收,从而使拇指的指腹与其他手指的掌面相对。由此可见,在对掌这个复杂的联合运动中,鱼际肌是起主导作用者,故外侧群I型纤维的大量增多,是适应手各种精确技巧运动需要的结果。

在中间群,蚓状肌的I型纤维平均百分率明显高于骨间肌,这也反映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别。虽然它们对2~5指都有收、展指功能和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的作用,但蚓状肌和骨间肌又有各自的动作特点:蚓状肌可使2~5指挠偏,并能独立屈掌指关节,伸远侧指间关节;而骨间肌对收、展2~5指,屈近侧指间关节起主要作用。

在一般动作中,手指的伸直需要速度,而屈曲和收、展需要力量。蚓状肌在迅速伸直手指时收缩最有效,而骨间肌则在手指收、展和手握拳时,远节及中节指骨的逐渐伸直中收缩作用最充分。

手肌内、外侧群中的深、浅层之间I型纤维的百分率,从总体上说是相接近的。但拇收肌横头与拇短展肌、小指对掌肌与小指展肌之间仍然存在显著性差异。

手肌的解剖结构

拇短展肌

部位:手掌鱼际外侧皮下。

起点:手舟骨结节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缘。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

拇短屈肌

部位:手掌鱼际内侧。

起点: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小多角骨和第二、三掌骨底。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掌面。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小指展肌

部位:手掌小鱼际内侧皮下。

起点:豌豆骨和豆钩韧带。

止点:小指近节指骨底内侧。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小指短屈肌

部位:小指展肌外侧。

起点:钩骨钩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止点:小指近节指骨底内侧。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拇指对掌肌

部位:拇短展肌深面。

起点:大多角骨结节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止点:第一掌骨外侧的全长。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

小指对掌肌

部位:小指展肌深面。

起点:钩骨钩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止点:第五掌骨内侧全长。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拇收肌有两个头

起点:斜头起自头状骨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横头起自头状骨和第三掌骨掌面。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内侧。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蚓状肌

部位:位于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各指深屈肌腱之间。

起点:各指深屈肌腱桡侧。

止点:第二~五指背腱膜。

神经支配:第一、二蚓状肌由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支配,第三蚓状肌由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第四 蚓状肌由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支配。

机能:屈第一~五指的掌指间关节。

骨间掌侧肌

部位:在指深屈肌腱和蚓状肌深面的掌骨间隙内。

起点:第二掌骨的内侧面,第四、五掌骨的外侧面。

止点:第二、四、五近节指骨底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机能:使手指向中指靠拢。

骨间背侧肌

起点:各掌骨间隙内以两个头起自掌骨的相对侧。

止点:第二~四近节指骨底。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尺神经。

机能:使手指向中指分开。[1]

参考文献

  1. 手肌 解剖图片”,百度,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