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麥場(王青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4月15日 (一) 16:28 由 古风初脱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打麦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打麥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打麥場》中國當代作家王青芝的散文。

作品欣賞

打麥場

直射的陽光一天天逼近北回歸線,天氣熱了,收穫的季節到了,遍野的小麥一片金黃。夏收又至,久違的打麥場便在眼前浮現,它曾是鄉村不可或缺的風景,伴隨農耕社會數千上萬年。每每衝動,想寫點關於打麥場的文字,然與此有關內容的文章幾鋪天蓋地,連篇累牘,其中也不乏佳作。據說李白到了黃鶴樓,尚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感嘆,自己又何必不自量力,人前獻醜?而李白露怯並不可考,其一生中關於黃鶴樓的詩句多矣,況一千個人中當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打麥場的感覺應也因人而異,我寫下的,只是我心中那片記憶。

打麥場原是在家家戶戶門前的,當為農家標配。公社化後,土地集中,打麥場也就一村一個,或一隊一個了。當年,行走於鄉間小道,置身於無邊無際的莊稼之中,四顧茫茫,你會一時迷惘。若極目遠望,可見淡淡的炊煙,蔥蘢的大樹。徑直前行,待抵近村莊,眼前驀地一亮,突然閃出一塊白花花的空曠地面,這就是打麥場了。它規模恢宏,平整如鏡,令人心情頓覺大好,愉悅坦蕩。遂急不可耐地沖了上去,就想狂奔,就想呼喊,就想豎翻跟頭橫打滾,難以自持。打麥場有寬廣的胸懷,打麥場是村莊的名片

暮春時節,草長鶯飛,繁花惹眼,心急的人們已經做起夏收的準備了。他們收拾場面上的雜物,犁了耙了,推平耱細,一場透雨過後,待乾濕合適,用青石碌碡一遍遍碾過,直至光潔硬挺。這時的打麥場上,乾淨得連一根細小的草棒都難以尋覓,可謂是白璧無瑕了。

待芒種一過,小麥進場,到處是站立麥捆,到處是如山的麥垛,脫粒機的呼嘯聲,電碌碡的隆隆聲和人們的歡聲笑語混合在一起,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交響樂。儘管時不時地還為口糧發愁,但打麥場上的人們是忙碌而快樂的,畢竟新麥馬上就要到口。碾好揚淨的新麥盛在木製的笸籮里,按各戶應得用大秤稱了,隨意地倒在場面的空閒處,用粉筆在一邊寫上戶主的名字。大家一堆堆看去,找到自己的名字了,拉回家去。打麥場是成績單,緊連着農家的溫飽。

夏收過後,打麥場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在這裡,他們玩耍嬉鬧,無所顧忌,「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這裡還是學騎自行車的場地,誰的騎車技術不是在這裡練就的呢?那年月車子金貴,姑娘們往往快要出嫁了才有資格學騎。打麥場上常見俊俏的姑娘晃晃悠悠地騎在車上,矯健的小伙氣喘吁吁地跟在後面,護駕而行。不用說,這是未婚或新婚的一對,這一幕屢屢上演,充滿浪漫和甜蜜。當年,一兩個月才輪到一次的電影巡迴放映,都選這裡做露天場地。每逢此時,全村總是傾巢出動,打麥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打麥場是鄉村最溫情最有活力的地方。

實行責任制後,打麥場化整為零,轉到各家的田邊地頭。再後來,隨着新的農業機械的出現,打麥場迅疾謝幕。沿用了數千年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紛紛風光不再,灰飛煙滅。打麥場遠去的背影,成了我們曾經的鄉愁。

[1]

作者簡介

王青芝,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