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抱殘守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抱殘守闕

來自 360智圖網 的圖片

抱殘守闕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劉歆傳》。

"抱殘 守闕"的原義守着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謂篤守 古學古道;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着做;是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抱殘守闕 [1]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近義詞 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反義詞 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注音字母 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

成語出處 《漢書·劉歆傳》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狀語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劉歆傳》:"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抱殘守闕"。

成語故事

劉歆是著名學者劉向的兒子,沛(今江蘇省沛縣)人。他是西漢末年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是目錄學家、天文學家。他繼承父業,總校群書,撰成《七略》,包括輯略(總論)、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和方技略。

它的主要內容保存在《漢書·藝文志》中,對中國目錄學的建立有一定貢獻。曾任黃門郎(內廷侍從官)。王莽執政時期,立古文經博士,劉歆任國師。

劉歆在校勘典籍過程中,閱讀大量秘藏古籍,從中發現一本古文《春秋左氏傳》,他特別感興趣。經過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左傳》是一本珍貴的文獻資料,於是建議為《左傳》等古籍設立學官。

漢哀帝(劉欣)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讓劉歆與五經博士討論研究《左傳》等一批古書的思想內容和意義。但博士既不同意為《左傳》設立學官,又不肯討論研究這件事。劉歆對此非常氣憤,他給管博士的太常寫了一封公文,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劉歆在公文中指出,這些博士孤陋寡聞,不學無術,他們害怕別人識破自己的私意,沒有服從真理的公心,所以寧願因循守舊,抱殘守缺,而不肯研討新的學問。由於劉歆的言辭激烈辛辣,擊中了博士們的要害和痛處,因此遭到博士們的怨恨和誹謗,得罪了執政大臣。後來劉歆請求遠離朝廷,到地方做個小官。後因為密謀殺王莽一事泄露,自殺身死。

成語寓意

接受指正人們缺點的話,便是自我的一種進步,否則,不是固步自封,便是在錯誤路上越走越遠。明知《左傳》一批古籍的想想內容和意義,五經博士卻因掩飾自己的知識的貧乏而拒絕參與研究,被嚴明指正後還怒羞成怒加害於人。成語告訴人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語順於行。大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一生會不斷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但是卻可以知錯能改,去做一個越來越完美的人!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抱殘守闕"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守着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謂篤守古學古道;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着做;含貶義。

運用示例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