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抽筋草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4527899&sid=4737994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抽筋草 汉语拼音:Chōu Jīn Cǎo |
抽筋草,中药材名,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功能主治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抽筋草
拼音名:Chōu Jīn Cǎo
别名:虫儿被单、筋骨菜、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莱、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单草、滇繁缕、白筋骨草、鸡骨草、唐根草、石繁缕、糯米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saxatilis Buch.-Ham.[3.vestita Kurz]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匍匐蔓生草本,长60-90cm。全株密被白色星状柔毛。茎基部匍匐,上部半直立,灰绿色,质脆易断,分枝稀疏,节膨大,有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极短而近于无柄;叶片卵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3.5cm,宽8-12m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微抱茎,全缘,两面被白色星状毛,下面较密。二歧聚伞花序细弱,有细长总花梗,生于叶腋或2分枝叉间;花梗细,长短不等;苞片较小;萼片5,披针形,长约4mm,外面被星状柔毛;花瓣5,白色,稍短于萼,2深裂至基部;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4。蒴果长卵形,与宿萼等长。种子多数,近黑色,有瘤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300m的河谷草丛及旷野山地、田间、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台湾、河南、湖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脆而易断,中具维管束一缕似筋,故名"抽筋草",上部密生短柔毛,稀分枝。叶对生,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3.5cm,宽8-12mm,两面有星状毛;近无柄。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两分枝间,全部密生星状绒毛;萼片5,披针形;花瓣5,比萼稍短,先端2深裂;雄蕊10;花柱3-4。蒴果,与宿萼几等长。种子多数,黑色,表面有瘤状突起。气微,味淡。
性味
辛;性凉;小毒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1]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