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阙惊梦录(小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拈阙惊梦录》是中国当代作家小溪的散文。
作品欣赏
拈阙惊梦录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妻每诵落泪,而那一阙春意盎然的影像静若处子般定格在了婆娑时光里,就像是梦里的故乡。永夜长,人生短。迷离中似明了,乃虚妄,恍惚中却仍不由自主的去拈抚那一阙阙余温。
“帕首腰刀南乡子,隔篱娇语络丝娘,牛衣古柳卖瓜人。”揣度着,是什么样的豪旷胸怀才滋生出那么从容、无畏的情怀?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福祸相依,“乌台诗案”在事业上把他推到了人生低谷,同时也把诗、书在艺术上带到了一个令世人为之着迷的境地。细观《寒食帖》诗图,前两行空灵洒脱,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妙感。自忖:“乃因诗书共鸣而灵气乍现吧。“或许,这个时间王朝云在破灶里烧湿苇,烟雾缭绕中迷离了双眼,初见王朝云他曾有感而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旧时清丽佳人,如今在烟熏火燎中度日是,心中自是有些愧意,心绪纷乱,却无着落。至第三行,不知是烟雾迷了眼睛还是悲从中来,他觉得眼眶有点湿润,笔墨力道略强了些许。第四行的时候屋里的烟雾在他眼中已变成了层层云漳。所以,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渺万里层云”的气势。第五行就有些狂放不羁了。第六行至第七行,给人一种信马由缰时快时慢之感。到第二首的时候,便如春江之雨势,绵绵不断,时如泣如诉,时狂傲奔放,悲愤之际笔锋已然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地。此帖“雨势来不已“之后似是笔误,多了一个“雨”字,当为既时所作,非偶然,很多惊天地泣鬼神作品都是在无造作的境况中产生,黄庭坚自是深明其理,才题跋了:“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成为了玉珠相随、互为辉映之妙评。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两者兼备的他,最终可也没有别的选择。的确,人生其实真正难的是后者。我想,黄州这条路在他人生底线中以一种不得已的姿态不断扩大,且已经超出他预想很多,他实在没有力气去证明什么了吧。
“不思量,自难忘”某种意义上,苏虽仕途坎坷,但诗、书、画有着高度艺术成就的他,在世人眼中其实是以高远的人格成功涉猎了属于他的梦想与爱情。用情之深,溢于言表,而他也只能承受没有她的结局,以成全“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极度哀思。
“长恨此身非我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你的选择很理性,基本是个正确的大方向,并不是多难,真正的难度其实是分寸的拿捏。然,却不是人人都可以这样选择的,他宁愿孤独也不会放弃理想。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红尘充满了诸多的遗憾,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大自然的平衡互补性最终也决定了互不相欠。爱与恨亦然,且都在看不破、放不下的轮回里轮回;其因在于:我们永远无法估量——爱,究竟有多脆弱,有多坚强;恨——究竟有多无奈,有多苍凉。无法估量,是,只有发生了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因为爱本性的纯真性而注定没有先觉的条件,一切将如温水煮蛙,猝不及防,来不及去后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气度怎会不令人动容?有些事,虽时过境迁,某一瞬间我们还是会对曾经的真有种不寒而栗的后怕。会为那种执着而泪流满面,会用一拔拔凉水冲涮,去试图平息浇灭爱的过火的情感,还惊慌失措中环顾四周,是否有人睨见那愚蠢的举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夜深了,窗外清风簌簌掠过,花花草草们在私语,这个说“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那个回应:“嗯,月亮给了我们灵魂。”
作者简介
小溪,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