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拱極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拱極星。原圖鏈接

拱極星(英語:Circumpolar stars),即天空中一特定區域所見到的一組恆星,不會上升或下降,永遠繞天極運行。拱極星位於天球的極點,於某一特定緯度的觀測者所看到的圍繞在天極周圍的恒星,也就是赤道坐標系統的天極附近恒星。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使夜空看似也在轉動,而多數恒星圓軌跡的部分路徑會被掩蔽在地平圈下。[1]

概述

拱極星是一些在恆顯圈內永不沒入地平線下的星座,這些星座會隨著觀察者的緯度而有所不同,緯度愈高,拱極星座愈多。其赤道座標系統的座標較90°減去觀察者所在緯度高的恆星。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使夜空看似也在轉動,而拱極星永遠不會落入地平圈下。

中國古籍也有記載,《論語》書上說:“以德為政,臂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所謂“北辰”即是北極星。眾星拱之以北極星為中心運轉,星星是自東向西沿逆時針方向圍繞北極星旋轉,旋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這叫天體的周日視運動。星星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也就是說之所以稱為“視”運動。

定義

天文學家將距離天球赤道55°以上的恆星定義為拱極星,也就是在赤緯55°至90°之間天體是拱極星。換言之,拱極星是在南、北天極周圍35°以內的天體。這些天文學家之所以會提出這種想法,是因為從他們所在位置的vantange點都在熱帶之外,多數位置在赤緯±55°─±90°之間的天體不是永不沒入地平線下,就是從不曾出現在地平線上。

以北半球為例,假設觀察者緯度是φ,那麽赤緯大於90°-φ天區永不沒入地平線下(在恆顯圈內),該緯度的觀察者一年四季都可看見那些星座隨地球自轉而圍繞北天極(北極星)作周日視運動。

對於北半球中緯度(40°N-50°N)而言,拱極星座有小熊座、大熊座、天龍座、仙王座、仙后座和鹿豹座。對於南半球中緯度(40°S-50°S)來說則為南極座(南天極所在)、天燕座山案座蝘蜓座等,由於南天極星座沒有太明亮的恆星,所以不太受注目。

觀測

在地球北極或南極的觀測者,所看見的恆星都是拱極星(因為所有天體皆圍繞天極轉動而永不落下);在赤道上的觀測者則看不見任何一顆星是拱極星,因為兩個天極皆緊貼在地平線上。在不同的地理緯度上,會使在接近天極的一部分恆星為拱極星,視乎觀測者身處之半球與緯度高低而定。

天體運行

周日視運動

天體的周日視運動是以連接南北天極的軸線為中心旋轉的,因此周日視運動的軌跡是一個與天赤道平行的小圓,稱為天體的周日平行圈。在北天極附近的星星,由於它們的周日平行圈在地平圈之上,因此它們永遠不會落到地平圈之下。這種整個周日視運動都在地平面之上的星星,稱為拱極星。在赤道地區,天極落到地平圈上,天赤道與地平圈垂直,天體沿著與地平圈垂直的圓周自東向西作周日視運動,在那電可以看到全天的天體。也就是說,在赤道地區看到的天體都是有升有落的,不存在拱極星。

對於北極地區而言,北天極在天頂,所有北天球的星座皆為拱極星座;南極地區則為南天球的星座。在其他緯度地區,天體的天赤緯(δ)必須滿足下列條件δ﹥90°-ψ(ψ為觀測地的地理緯度),其周日平行圈才會在地平圈之上。也就是說δ﹥90°-ψ的星是拱極星;90。-ψ≥δ≥-(90°-ψ)的星是有升有落的星;S﹤-ψ(90°-ψ)的星是永不升起的星。[2]

星座

那些非常靠近北極的恆星所在星座(就北半球而言,例如仙后座仙王座大熊座小熊座)都在這範圍內。居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從未升起或下沉。而非常靠近南極的星座和其中的恆星,例如南十字座、船底座、和水蛇座,相對於居住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例如澳洲南非阿根廷等國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

但從上述北半球的觀測者而言,這些靠近南極的星座也永不能在地平線上出現。

在一個半球的拱極星和繞著極區的星座(在天球極點35°範圍內的天體)不會在另一個半極的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被看見。例如,在南極附近的拱極星十字架二(南十字座α),在華中和華北地區是看不見的。同樣的,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亞也永遠看不見在北天極附近大熊座內的北斗七星

在北半球,所有的拱極星都繞著北極星轉動,而北極星幾乎是固定不動的永遠在北方(方位角為0°),與地平線保持著相同的高度(距離地平線的角度),並且總與觀測者所在地的地理緯度相同。

影片

慢拖拱極星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