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挛 |
汉字。具有多重词性多种含义。主要是指手脚蜷曲不能伸开的意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挛
读音; luán
仓颉; YCQ
笔顺编号; 4122343112
四角号码; 00502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31B
基本信息
◎ 手脚蜷曲不能伸开:痉~。
◎ 互相牵系。
English: tangled; entwined; crooked
部首:手,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98:YORJ
四角号码:00502
统一汉字 U+631B
挛 拼音:luán
部首:手,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98:YORJ 仓颉:YCQ
● 挛(挛) luánㄌㄨㄢˊ
◎ 手脚蜷曲不能伸开 :痉~。
◎ 互相牵系。
◎ 挛 挛 luán〈动〉
(1) (形声。从手,羉( luán)声。本义:维系,牵系)
(2) 同本义 [tie]
挛,系也。--《说文》
有孚挛如。--《易·小畜》。马注:"连也。"
(3) 又如:挛缀(联结);挛结(纠结);挛牵(牵制;束缚);挛索(系绳);挛格(捆缚;束缚)
(4) 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contraction]
痿躄为挛。--《素问·疏五过论》
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宋· 王安石《洪范传》
(5) 又如:挛曲(蜷曲);挛卧(蜷曲而卧);挛屈(蜷曲)
常用词组
◎ 挛跪 luánguì
[crooked feet and hands; hands and feet bent-as with rheumatism] 病名。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已大风挛跪。--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挛缩 luánsuō
[contracture] 肌肉、腱、韧带产生畸变或变形的瘢痕组织的持久性短缩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挛
《唐韵》吕员切《集韵》《韵会》《正韵》闾员切,$恋平声。《说文》系也。凡拘牵连系者皆曰挛。《易·中孚》有孚挛如。《疏》相牵系不绝之名也。《前汉·邹阳传》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
又《集韵》《韵会》《正韵》$龙眷切,音恋。手足曲病也。《史记·蔡泽传》蹙齃膝挛。
又与恋通。眷也。念也。《前汉·外戚李夫人传》挛挛顾念我。《注》挛,读曰恋。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挛
系也。从手䜌声。吕员切
《汉语大词典》
挛1 [luán ㄌㄨㄢˊ]
[《广韵》吕员切,平仙,来。]
" 挛1 "的繁体字。
1.牵系不断;连缀。《易·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孔颖达 疏:"挛如者,相牵系不绝之名也。"《汉书·叙传上》:"既系挛於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太平广记》卷三七六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郑会》:"於沟中得其尸,失头所在。又闻语云:'头北行百馀步,桑树根下者也。到舍,可以谷树皮作线挛之。'" 明 陆采 《怀香记·毕姻封锡》:"伉俪恩浓,唱随道始,赤绳早挛双踵。"2.抽搐,痉挛。《素问·皮部论》:"其(邪)留於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 王冰 注:"挛,急也。"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肉绽筋挛四蹄脱,七马死尽无马骑。" 宋 王安石 《洪范传》:"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3.卷曲不能伸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后汉书·杨彪传》:" 彪 见 汉 祚将终,遂称足挛,不复行。"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清史稿·孝义传·崔长生》:"﹝ 崔长生 ﹞生而瘖,手又挛。"
挛2 [liàn ㄌㄧㄢˋ]
[《集韵》龙眷切,去线,来。]
同" 恋1 "。" 挛2 "的繁体字。
常用词汇列表
【挛囚】拘禁。 清 昭连 《啸亭续录·性情之偏》:" 迎儿 年方十二,累行笞挞,穷冬髀缚,绝其饮食,挛囚至死。"
【挛曲】蜷曲。《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膝挛" 唐 司马贞 索隐:"谓两膝又挛曲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江 浙 无兔,系笔多用羊毛,惟 明 、 信州 为佳,毛柔和而不挛曲。"
【挛拘】拘泥,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秦 信左右而杀, 周 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唐 韩愈 《送文昌师北游》诗:"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挛卧】蜷曲而卧。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四:"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
【挛屈】蜷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耆域》:"时 衡阳 太守 南阳 滕永文 在 洛 寄住 满水寺 ,得病经年不差,两脚挛屈不能起行。"
【挛朐】同" 挛拘 "。
【挛株】弯曲的枯树根。喻无用之材。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但 范逵 沟中朽断, 邓野 挛株,无能栋梁清庙,待斵工师;惟有荐贤一念,可以少报万一。"
【挛格】捆缚,束缚。《法苑珠林》卷一○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齐王氏》:"欲屈手搏颊,求乞哀助,而手被挛格,不得至颊。"
【挛索】系绳。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伛偻。"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挛,系也。"
【挛拳】蜷曲。 宋 苏轼 《净因院画记》:"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 清 金人瑞 《癸未秋兴》诗之二:"蜜蜂蝴蝶已懒惰,即看苍蝇亦挛拳。"
【挛弱】蜷曲而孱弱。《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吴太后》:"生 代宗 ,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临澡之。孙体挛弱,负姆嫌陋,更取他宫儿以进,帝视之不乐,姆叩头言非是。"
【挛圈】同" 挛拳 "。
唐 卢照邻 《释疾文》:"长挛圈以偃蹇,永伊郁以呻嚬。"
【挛牵】牵制;束缚。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振臂一呼,力破挛牵。"
【挛结】纠结。 清 彭绍升 《曾孝女传》:"既灭火, 衍纶 身覆母,两体挛结不得解。"
【挛缀】联结。《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无名氏《仙传拾遗·冯大亮》:"即取皮挛缀如牛形,斫木为脚,以绳系其口,驱之遂起,肥健如常。"
【挛踠】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州 之野产异蛇……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挛废】风瘫。《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及至都,以中风冷,遂致挛废,数年方愈。"
【挛蹇】因挛缩而致跛。《隋书·卢恺传》:" 肃 左足挛蹇,才用无算, 恺 以 威 故,授朝请郎。"
【挛缩】蜷曲。《三国志·魏志·仓慈传》"遥共祠之" 裴松之 注引三国魏 鱼豢 《魏略》:" 炖煌 俗,妇女作裙,挛缩如羊肠,用布一匹。"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鱼肉道人》:" 黄元道 ……得风搐病,两手挛缩不可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手脚挛缩,口鼻耳内皆有灰烬,委是生前被火烧死。" 沈从文 《牛》:"它那一只被木榔槌所敲打过的腿时时挛缩着,似乎不是一天两日就会转好。"
【挛躄】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佛驮邪舍尊者》:"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驱之,遂手足挛躄。" 宋 陆游 《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
【挛2挛】眷念。挛,通" 恋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颜师古 注:"挛音力全反,又读曰恋。"
药品
挛
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虚挛多因血虚不能养筋,治宜补肝血、养筋脉,用四物汤、养血地黄丸等方。实挛由外受风寒,内有实热等所致,治宜外散风寒,内清实热,活血舒筋,用活血通经汤。寒挛则胫逆而痛,筋挛骨痛,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用乌头汤、《千金》薏苡仁汤等方。热挛,即《内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治宜清热养血,滋阴通络,用生地、当归之属;或六味丸加牛膝、当归等(见《证治准绳·杂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