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挞 |
挞,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tà,指的是用鞭棍等打人。引申为攻打,拍打。
如: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挞
拼音; tà
注音; ㄊㄚˋ
部首; 扌
笔顺编号; 121134454
出处; 唐·高适《封丘作》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扌达
汉字部件分解: 扌大辶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用鞭棍等打人:鞭~。大张~伐(a.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b.指对人进行声讨或攻击)。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2.同本义 [whip]
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说文》
掌其比觵,罚之事。--《周礼·闾胥》。注:"扑也。"
而挞其怠慢者。--《周礼·小胥》
而挞之流血。--《礼记·内则》
斫挞无伤痛。--《列子·黄帝》
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作》
号泣随,挞无怨。--《弟子规》
3.又如:鞭挞(鞭打);挞市(在市朝上受到鞭打的刑罚);挞辱(鞭打侮辱);挞笞(用鞭和竹板子打);挞讯(拷问);挞通(打通);挞架(打架)
4. 引申为攻打 [attack]。如:挞责(攻击指责);挞煞(结局)
5. 拍打 [pat]
便脱下鞋底,将字迹挞没了。--《古今小说》
常用词组
蛋挞
dàntà
台湾称为蛋塔,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挞伐
tàfá
[invade neighbours to punish their inquities] 原指迅速讨伐,后来泛指征讨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诗·商颂·殷武》
大张挞伐
引证解释:
1. 《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 毛 传:"挞,疾意也。"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讨、讨伐之意。《明史·杨廷麟传》:"陛下有挞伐之意,大臣无御侮之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草昧经营,北征南讨,日不暇给,皆禁旅与驻防迭供挞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
2. 泛指声讨。 秦牧 《长街灯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繁荣革命文学艺术》:"草菅人命的事件,在报纸上不时公开出来,大张挞伐。"
方言集汇
粤语:taat3
赣语:dæt5
汉英互译
挞
whip
English
flog, whip; chastise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ਘ�ࢽ�《唐韵》《集韵》ࠀ�他达切,音闼。打也,抶也。《书·益稷》挞以记之。
又《说命》若挞于市。《周礼·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注》挞,扑也。《疏》有失礼,轻者以觵酒罚之,重者以楚挞之。《仪礼·乡饮酒礼》罚不敬,挞其背。
又疾也。《诗·商颂》挞彼殷武。《疏》挞是速疾之意。《释文》韩诗云:达也。
又弣侧矢道也,以韦为之。《仪礼·士丧礼》设依挞焉。《注》今文挞为铦。
又《崔豹·古今注》蛱蝶,江东呼为挞末。本从ਔ�。《集韵》或作ࢺ�。ਘ�原字误从�作。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挞
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从手达声。ਘ�,古文挞。《周书》曰:"ਘ�以记之。"他达切
说文解字注 乡?酒罚不敬。挞其背。周礼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故书或言觵挞之罚事。郑云。觵挞者,失礼之罚。觵用酒。其爵以兕角为之。挞,扑也。按郑但云失礼。许必系之乡饮酒者,礼莫大於此。惟此可登时行觵挞也。从手。ਔ�声。他ਔ�切。十五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