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记(周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挨打记》是中国当代作家周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挨打记
近几天和朋友建宝反复接触,也常听他说这样的话:现在人和人相处太累了,讲道理的遇到不讲道理的,还真是没辙。。他想好了,他张罗一块有山有水的地儿,养一些鸡了、鸭了,特别是要养几头牛。他生气时,拿着棍子,使劲儿往牛身上打几下。牛不会反抗,也不会恶牛先告状。气消了后,再喂它点好饲料,作为挨打的一种补偿。
牛是家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打它好像是天经地义,不需要理由。听到这儿,让我联想到了孩子。好像谁在孩童时都挨过打,父母打孩子,也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人的传统留下来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的。
还有一句流行至今的话,叫“玉不雕不成器,孩儿不打不争气。”打孩子,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记得我小时候,我和我弟弟俩个,我挨母亲打的时候多。弟弟没挨打前,就一个劲儿求饶,并一个劲儿说:我错了,下回不敢了。而我特别犟,怎样打也不告饶。
每一次挨打后,我的心里都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是不是她亲儿子?是她亲儿子,她怎么会下这样的狠手呢?
母亲每一次打完我,都会格外心疼。她打完我后,自己竟哭得十分伤心。而我也是一肚子委屈,特别是我在外边被人打了,回到家后,母亲不分青红皂白的再一次打我,心里别提多窝火了。
再就是明明是弟弟惹的祸,帐都记到了我的身上,我毫无因由的挨了一顿打。这时,我往往都把恨,记在了弟弟头上。父母不在家,我就拿弟弟开刀。
我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我是他们亲生骨肉,他们打我时,那咬牙切齿的不说,这恨的程度,像对待仇人一样。而平时对我的呵护,又是那样无微不至。冬天他们总怕我冻着,一个劲儿的往我身上添加衣服。夏天又怕我热得不行了,晚上我睡觉前,他们两个轮流给我用扇子扇风。
父亲倒是不打我,他慈祥得有些过分。我每次挨打,他都是护着,气得母亲放弃打我,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父亲。往往是母亲没打着我,却和父亲打起来了。
我的儿子比我有福分,他一小长这么大,我没有动过他一个手指头,儿子的母亲打他,也是有数的。孙子就更不用提了,他乖得有些和他这样小年龄不相符。
他惹祸了,从来不声张。听他母亲说:他不小心把家里的杯子碰到地上,杯子落地后摔碎了。她母亲听到杯子摔碎的声音,从屋里走出来,他一个劲儿和他母亲说:你回去吧!没事的。
这时,他的母亲看到他弯下腰,细心地捡起一片片杯子的碎片,并把拖把拿起来,大模大样的准备拖干净洒在地上的水,以及落到地上的玻璃碎沫儿。
儿子没有挨过打,孙子也没有挨过打,只有我挨过打。不对,我媳妇也挨过打。媳妇说:她小时候和她妹妹积攒了一些零钱,不小心弄丢了,结果遭到她母亲一顿打。
看来打孩子,是多少年留下来的教育孩子的一个传统方法。打和被打都有一个爱在里面,挨打除了有母亲教育简单化原因外,孩子也有挨打的起因。这里没有对与错之分。想想,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俗话说:恨铁不成钢,说的就着这个理儿。[1]
作者简介
周颖,(周影)上世纪50年代生于吉林省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