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宜徽·平生负高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官至知制诰,拜翰林学士。熙宁五年卒,年五十一。著有《郧溪集》五十卷,《觥记注》一卷,《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 |
平生负高节,至死寸心丹。 明主虽容进,孤臣岂易安。 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 |
” |
— [北宋]郑獬 |
传世作品
郑獬传世的诗多、质量高。谁知天忌英才,当他五十二岁,也正是展现才能,挥毫泼墨之时,便不幸去世。郑獬《郧溪集》卷二十三至二十八为诗集,共6卷,录诗(含诗句)四百余首(可惜此集漏选其咏安陆浮云楼的《浮云楼》诗)。
《影印古籍资料诗词检索》统计为438首。《全宋诗》收录其诗七卷,亦四百余首。其诗还先后被宋、元、明、清及以来名家选录、评注,仅余在撰写此文时先后接触和阅读并引用的,除郑獬的《郧溪集》、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宋诗鉴赏辞典》外,还有《全宋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宋·陈思的《两宋名贤小集》(其中刊载郑獬的《幻云居诗稿》一卷)、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宋·阮阅的《诗话总龟后集》、宋·黄庭坚《山谷外集》[1]、宋·王明清的《挥尘录后集》、宋·王铚的《四六话》、宋·何汶的《竹庄诗话》、明·陈耀文的《花草粹编》等等。
后世影响
郑獬作为北宋中期文坛中的一员,对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进文人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首先,就诗歌而言,郑獬做过知制诰、翰林学士,从他的一些应制诗、应酬诗中可以看出北宋中期翰宛馆阁的诗歌风尚,对宋代翰宛馆阁的研究具有一一定的认识意义。
其次,就散文而言,郑獬所在的时期正是欧阳修、王安石主盟文坛的时期,这时期是宋代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仁宗之世......文章与时高下,......盛于景祐、皇祐,溢于嘉祐、治平之间。师友渊源,讲贯磨磡,口传心授,至是始克大成”(宋王铚《四六话·序》)。应当指出的是,当时散文的这种兴盛状况,并非一人一日之力,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郑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指出:“宋世人才之盛,亡出庆历、熙宁间,大都尽入欧、苏、王三氏门下。”并罗列了分别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结友和入“三氏门下”的作家名单:范希文[2]、石曼卿、梅圣俞、蔡君谟、郑毅夫等皆永叔友也。郑獬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共同推动着北宋中叶的散文创作。
视频
挽吴宜徽·平生负高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黄庭坚诗集注 山谷外集詩注,道客巴巴,2014-12-09
- ↑ 「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