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艺术字网的图片

捆:kǔn ㄎㄨㄣˇ

,指捆扎;亦指编织时敲打使牢固。见《孟子》:"捆履织席以为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捆

拼音; kǔn

部首; 扌

字码; U+6346

五笔; rlsy

仓颉; qwd

郑码; djf

笔顺; 1212512341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上声十三阮

注音; ㄎㄨㄣˇ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扌困

汉字部件分解: 扌囗木

笔顺编号: 1212512341

笔顺读写: 横竖横竖折横竖撇捺横

基本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困声。本义:叩击使牢)

(2) 同本义 [strike firmly]

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孟子·滕文公》。赵歧注:"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3) 用绳、链或带子系、拴、扎紧 [tie;bundle;bind]

贾蓉忍不得便骂了几句,叫人捆起来。--《红楼梦》

(4) 又如:捆风(扯谎说瞎话);捆身子(内衣);捆行李;捆谷草;捆住手脚;把书捆起来。

〈量〉

1.捆扎在一起的东西,以便携带和搬运 [bundle]。如:一捆柴禾。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韵会》《正韵》$苦本切,音阃。齐等也。《孟子》捆屦织席。《注》捆犹叩㧻也。欲使坚,故叩之。《诗·大雅》室家之壸。《笺》壸之言捆也。《疏》捆逼而密致也。

又《集韵》苦闷切,音困。义同。《仪礼·大射仪》旣拾,取矢捆之。刘昌宗读。或讹作捆。

又胡昆切,音䰟。与㨡同。

又《玉篇》取也,抒也,纂组也。

方言集汇

◎ 赣语:kun3

◎ 客家话:[东莞腔] kun2 [海陆腔] kun3 [梅县腔] kun3 [宝安腔] kun3 [客英字典] kwun3 [台湾四县腔] kun3 [客语拼音字汇] kun3

◎ 粤语:kwan2[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