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捕:bǔ ㄅㄨˇ。《说文解字》:"捕、取也。从手、甫声。" 。《正字通》:"捕,逮捕也。逮者,人在而直追取之;捕者,人亡而当计捕之。 "。田长苗是甫之范式。手、甫两范式叠加,依据线索苗头而捉拿是捕之范式。

本义:捉、逮 。如: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衍义:又用作姓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捕

外文名; catch;arrest, catch, seize

拼音; bǔ

五笔; RGEY(86);RSY(98)

四角号码; 53027

统一码; U+6355

仓颉; QIJB

笔顺; 一丨一一丨フ一一丨丶

部首; 扌

四角码; 53027

郑码; DFB

字级; 一级(常用)

注音; ㄅㄨˇ

字形源流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捕"。

详细释义

<动>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catch;arrest]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seek]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policeman]。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常用词组

捕处 捕房 捕风弄月 捕风捉影 捕获 捕快 捕捞 捕猎 捕拿 捕杀 捕食 捕鼠 捕役 捕捉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比喻说话或做事时没有可靠可信的根据。而是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

〖例句〗毫无根据地说人家贪污,纯属捕风捉影。

【捕获】 #bǔhuò 捉到;逮住。

〖例句〗那个持刀行凶的歹徒已被捕获。

【捕食】(动物)捕取食物。

方言集汇

1.粤语:bou6

2.客家话:[梅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捕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步。《说文》取也。《增韵》擒捉也。

又其人在而直追取之曰逮。其人亡而讨捕之曰捕。《前汉·灌夫传》遣吏分曹逐捕。

又《韩延寿传》吏无追捕之苦。

又姓。汉捕巡。

又《集韵》方遇切,音付。击取也。与搏同。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捕

取也。从手甫声。薄故切

说文解字注 (捕) 取也。此与搏义别。从手。甫声。薄故切。五部。[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