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探春(黎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探春
图片来自个人图书馆网

《探春》中国当代作家黎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探春

唐宋风俗,都城仕女元宵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言之探春。一场探春事件,引发各界名流达人士子蜂拥而至,诗社饭局雅集看美女赏景云云。唐人孟郊《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繁华至极。

探春,这么一个探,才得以拥有春天。春,是实实在在年年都来。史上最有名的探,都是书上的记载。其中记得最是完整的探,该在《红楼梦》里:贾探春。探春就探春吧,偏偏是假的,想来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意味?

这个探春,编得了风花雪月的诗文联对,组得成仕女名流里的雅集,写得了才高八斗的评文,还管得了日暮西山的贾府。探春这么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就该云淡水清轻盈蝶翠,她却有太多的盼望与深情。她以她的柔软与清香,更以她的胆识与力量,在大观园里并不止那么惊鸿的一瞥。

探春之探,就是有所“探”索!

她最有名的探,是春色满园的贾府里。那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攻来是攻不破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出这样沉痛的预言,有这般见识的,在红楼梦里,必然是探春。纵观整个一部人类史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自己人干自己人,以为玩的是别人,醒觉其实玩死自己,从而周而复始。只有探春,将大观园当成一个民族国家、政党、企业、团体,他们统治层的消亡与领导力的沦陷,是内部的糜烂。大观园里的丫头,当然这是曹翁的原话:那就是掘墓人从内部诞生。说过的话与马克思一样,这不得不说是作品的伟大之处之一。这么先进的承包制虽然早早破产,但深层想下去,改革的必然牺牲,也是作者的真知灼见与先见之明。

当时的形势,探春要带着力挽狂澜于既倒、扶之大厦于将倾的决心,在明知有软肋,明知在赵姨娘看来,亲生女儿是理所当然要帮她维护地位的工具,甚至也明知“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还有下一句“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还是选择了披上盔甲上阵。这在大观园留下最是清新靓丽的女子参与行政的一笔。探春见识远虑,所谓外辱,只不过是外人趁势而入。而内乱,一个惹是生非的娘,一个扶不起来的弟弟,上上下下都拿着庶出与她为难,她的生活一直处在多事之秋。她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这样的小家庭,不得以也养出了戳手的刺。

在大观园的众多少女中,探春是罕见的抱负者。囿于闺阁之中结诗社,已经是团体制的影射。就算家族末世时局将倾,几件兴利除弊的小节目无法引起重视,改革大戏无疾而终,她仍然心有不甘。以贵妃省亲建立的大观园,是人们的生财渠道,她所在的贾氏贵族就是对平民百姓进行统治才得来的生活依靠,她最终改革的正是自身统治的权威,也无形中摧毁皇帝的权威。就算在政,必然引发大的震荡,改革的浪潮,要吞噬一个女子,自然是容易。探春之探,在这宏大深远的悲剧里,一边是王熙凤撂挑子,一边是整个贾府内忧外困的局面,正如曹雪芹为其命名为“叹”。

一场叹惜,令人嗟叹!

浓墨重彩的这个探,毫无疑问探春的高贵与高度。她面对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来了一次次大爆发,什幺女子什么庶出什么特殊困难,通通克服了,也还是失败了,之探与叹,璀璨悲壮。鲁迅就来一句:“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梦》是本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多重失望的书,也是因爱和美的最终幻灭。

然后,她的另外一个探,也必然来临。或许真是蛮夷侵扰边境,国无宁日,又暂时无法武力驱逐,皇帝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求和;或许是探春的改革触痛了园内多个阶层的利益,远嫁他乡成为最好的安排;或许是海外一小国做海外王妃天高海阔一片新,却无论如何,探春都是政治和亲或者是联姻的牺牲品。

探春是敏感的骄傲的,也是果敢的能干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伏笔,然后,她果真就像男人那样地出去了,但那是不一般地出去,那是一去难返属于流放式的远嫁。这个美丽、睿智而有管理才干的女性,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释放自己的才能来抗衡内心的痛苦。胸中有大丘壑的人总是不容易服输,就算“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也到底是正妻身份,她必然能够管理起自己的家业。

探春在异国他乡余生里,又将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大观园,回到姐妹们吃酒作诗的暖香坞藕香榭,回到她那摆着花梨大理石大案、插着如林毛笔、悬着米襄阳烟雨图的秋爽斋?她又正好错在不容许自己苟且小就自限其成,那么,个性的悲剧也将是致命的,她的探,也必然换不来好的结果。

她如果是和亲,那么,她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她如果是和番,那她的际遇将更加悲惨,番邦的制度与经济条件,还有伦理纲常,根本由不得探春来决定。如果她是嫁去海外,对于一个根本舍不得自己亲生女儿远嫁的那么个去处,代嫁的探春,也一定不可能有好日子。探春将成为一个礼物,一名带有一点身份特征的、朝廷给别的一个绝对不是安宁的小国或者是附属地的,某个他们眼中的官员的人物,以这样的性质将送出。

为国的付出,为家族的倾覆,大观园会成废墟,舍掉了自己不说,只说记忆里,最美好的梦、最想挽救的人和事,都再也留不住。她得有多悲哀!一个女子举目无亲,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仅凭一个人,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正常发挥。对于一部悲剧,她贵如王妃,能得贵婿,却未必就能有什么出路。

苍凉,悲壮,承载了那么多的辛酸与苦难……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明确无误地表明探春将远离神州故国从此一去不返。她该如何艰苦自立?对于一个要重新开始来服从的新归宿,她必然得屈从于生活。这,意味着什么?

她春上而生,明明无限风光,她巾帼异才,仕而士,为仕之能隐士。国人在对仕和士的讲究上,仕是在位的官僚,是不在位的知识分子,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这样解读探春时,身份如此悬之再玄的一个探,探的不止是一桩婚,实在是纠结在政治、经济、人文、地理、习俗,甚至儒释道与非儒非释非道之中。一个女子,就一个女子而已,强加在她身上的诸多因素,一一面对下来,她将情何以堪?!

只怕再如何春天美好,夫婿在他人眼里多么贵气,探春也是无心赏析的。并不是悔叫夫婿觅封候啊,她应该要叹息的事物太多太多,多到不知道春天的到来。春天要去探春,与她实在也是没有什么相干的。只是,探春这个与春无关的探,实在是凭一已之力,在击破虚空之幕,和作品一起存在着,引人思索不朽从而生生不息。[1]

作者简介

黎乐(澳门),自由撰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