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探春人物形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探春春何在,蕉下客远行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诗总结了探春的个性和命运。记得开始看红楼时,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有一句“生于末世运偏消”,在我的理解中,探春后来的命运是红楼众女中比较幸福的。直到在外面漂泊了许多年,才明白什么叫“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中探春人物形象分析

   探春性格我极为喜欢,“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一段充分说明了探春的聪明好学,不输男儿的直爽性格。有意思的是在这里曹公借探春的房间隐藏了自己的志愿:“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句词据红学家考证,应该为曹公自己作的词,而这词其实和探春的个性并无相似之处。所以我的理解是,曹公对探春也十分偏爱,才会将自己的“泉石野生涯”的志向充过探春的描写抒发。

探春是个精明的女子,同时也是个出色的组织人才,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是她最先提议创建诗社,并且成功拉到人缘最好的李纨,让海棠社成功举办了诗会。让我们看看在海棠社时的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这首咏海棠,和前头曾借黛玉进园时对探春的形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对照可以看出,探春的神情和气质。正是她这独树一帜的气质,成就了她有别于宝黛的别样魅力。无疑,她的才华不是最出色的,人缘也不是最好的。但她却真正的像豪门大家小姐。

探春的精明在书中有多次描写,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六回. 做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她能将平时里观察到的事情记在心中,己是难得,更难得的是一旦她掌权,她会行使权力改变她,而且用权用的好,用的无私.在第五十五回亲娘舅丧事一章中,不偏不倚,公正行权.有个网友和我争论,她认为,本来她也很喜欢探春的,但是觉得她对亲娘有点过了. 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有真正去了解清朝家族的一些俗习. 探春之所以是三小姐,是因为她从小被王夫人收养,在清朝时期,庶出的子女是很没有地位的,这个只要看和探春同父同母的兄弟贾环就知道.所以对探春而言,与亲母之间感情确实极为有限.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错不在她.

再说到五十六回,探春能够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金钱用度,其中涉及的利益关系众多,不得不说她是个十分有勇气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可惜不是男儿,要不然,我一定要做翻大好事业!“ 有人说,凤姐放在今天一定是个女强人,我却认为,凤姐在今天,顶多也就是一饭店老板娘;而探春,就大有可能是个女CEO.

再来说说探春的才华。大观园众女,论才华,当之无愧首推宝黛,有好事者比过她二人的高下,这其实是一个个人偏爱的问题。就我而言,虽然欣赏她们二的才华,但不喜欢。总觉得黛玉的诗词偏于悲凉,宝钗的诗词过于世故。而探春的大气就恰恰是所欣赏的。在菊花诗[簪菊]、[残菊]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探春的才情。

[簪菊]的意思是将菊花插头。 这是一个非常女儿态的画面。而探春却描写的男儿气十足。首联:“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意思是菊花天天都在瓶里园里,今天我把他折下来插在头上。颔联“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这句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理解透,按字面理解是应该是指那个时候长安的公子哥都很喜爱花,彭泽的那些先生都非常好酒。更深一层的意思,我只能理解为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作者用此句来表示自己喜欢戴菊花。颈联“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这二句非常有意思,探春身为女子,却借短鬓、葛巾等男子装扮戴来作词。但同时又“冷沾三径露,香染九秋霜”不失美态。尾联:“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比较直白道出了探春的才清志高、不俱人言,敢做敢为的个性。

[残菊]是十二菊花中最后一首,也是总体的收尾之作。“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这首诗繁华过后的悲凉,相聚之后的离别,据考证,作者安排这首诗做结尾是有深意的。但即便如此,探春还是做出“暂时分手莫相思”之句。

探春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对下人的维护,看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中,她有理敢言,充分维护自己和下人的尊严。所以,她应该也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到后四十回,探春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就用一首她自己的词词作结吧:“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𫖯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