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探秘圆明园皇家护卫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圆明园

来自网络的图片

探秘圆明园皇家护卫营圆明园,当之无愧的万园之园,不仅景色称绝世界,更是清朝皇帝长年居住、办公的地方,堪称清朝的“神经中枢”。清朝皇帝会选派怎样的精锐部队来保卫这里?又是如何严密布置层层设防?[1]

雍正二年(1724)钦定,圆明园专设八旗护军守卫,选在京八旗官军,前往驻扎,设营总8人,分别统领各方护军。府三旗护军营(雍正十年始设营总一人)与八旗护军营合称为“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简称为‘圆明园护军营’)”,简选主公大臣统辖营务。皇帝驻园来往,自城至园沿途,派本园护军保卫。

圆明园护军营的组成,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护军抽调的,一部分是由八旗养育兵及闲散内挑补的。八旗护军额为5700多人(包括护军、马甲及养育兵),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或称“包衣营”)为300余人,八旗营及包衣营共为6000余

  圆明园护军营的统领官,为掌印总统大臣1人(乾隆十六年定),总统大臣若干人(由王公大臣内兼充,无定员),下面八旗营设有营总8人,护军参领8人,副护军参领16人,署护军参领32人,护军校、署护军校各128人(以上各职人数,都是八旗合起来的人数,各旗人数同)。另有笔帖式31人,随八旗营总办理文移事务。

  包衣营有营总1人,护军参领、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各3人,护军校8人,副护军校3人(参领以下各级人数是三旗合起来的人数,三旗人数同)。并有笔帖式4人,随本营营总办理文移事务。

  圆明园护军营的章奏、文移事务,由八旗营与包衣营简选官员办理。计总管2人,参领2人,护军校4人,笔帖式8人。以上人员职衔之前都冠有“协旗事务”四字。

  圆明园护军营在外三营中最大,保卫面积最广,北达马连洼、黑山扈,西至玉泉山静明园,南达长河边的东冉村、蓝靛厂,东至中关村、五道口一线。八旗驻防区域分配的极为合理。北部侧重设四旗驻防,西北部设两旗,东南两向因靠京城,仅各设一旗。

  左翼四旗: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北,树村村庄西,今存遗址。正白旗营房在北京体育大学西侧,旧时营中宽街已通公共汽车。镶白旗主营房在圆明园东北隅,今圆明园东路北部西侧,镶白旗设有小营房,今为清华附中。正蓝旗营房在清华大学南侧,今成府路东段即为昔日正蓝旗营房南侧头条和虎皮墙。

  右翼四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肖家河处,今362路公共汽车穿营而过。随着时代的延续,正黄旗又在清河南北两侧兴建了正黄旗河南新营、河北新营。正红旗在安河桥北,西临今京密引水渠,北靠龙背村。镶红旗旗营在青龙桥西边的下道府和功德寺之间,今有公共汽车从昔日营房十字街穿过。镶蓝旗营房在颐和园南的长河西畔,现遗址的地名称为“老营房”。名称是与后置的外火器营建置年代比较而言。镶蓝旗营房与外火器营的建置为蓝靛厂的繁荣、兴隆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圆明园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圆明园护军营又设内务府三旗护军营辅佐。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禁”的事务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包括起居、夜宿,都由内务府承办,汉语“家”的意思在满语中称“包衣”,故内务府三旗护军营又称“包衣营”,其作用职责是掌守圆明园各宫门门禁。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包衣营有营总1名,每旗有护军参领1名、副护军参领1名、署护军参领1名、护军校3名、副护军校3名,全营有笔帖式4名,随本营营总办理文移事务。包衣营共有兵丁300名,起着警卫宫苑的作用。

  圆明园护军营曾称“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两营兵丁达6000余人。试想,这么多名兵丁每户有3至4名家属。那么,圆明园护军营将有3万多人。

  圆明园护军营为了培养后代,在所属旗营内设学校,以教八旗子弟。由于北部四旗较为集中,正黄、镶黄、正白、镶白四旗合办官学一所,而正红、镶红两旗合办一所。正蓝、镶蓝因地势与其他营房相距甚远,故每旗各设官学一所,每所均有旗营总管指定的教习掌教学生学习事务。共设教习6人。

  与圆明园护卫有关的还有一哨子营。哨子营属正黄旗旗营管辖,哨子营全部由蒙古籍骑兵组成,昼夜巡视圆明园墙垣。其马圈在今国际关系学院处。由于蒙古八旗的食宿、所居地域与当时的汉人有一定的差别,时居大有庄、坡上村的汉人习称这些哨子营骑兵为“鞑子”,所以此营汉人称之为:“鞑子营”。对于在昔日飞扬跋扈的朝廷兵丁,平民对其恶感仍不得发泄而称之为“骚鞑子”。今日仍有地图、标志牌及世间口语称“哨子营”为“骚子营”或“鞑子营”,在民族团结的今天,这都是不合适的。现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的清兵部左侍郎禧恩的奏折,就说明了哨子营的性质和维持当地治安的作用。

  圆明园护军营昔日遗存很多,给人们留下的资料和文物当属昔日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焚烧圆明园时,护军营的将士们曾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圆明园八旗印房,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北,红桥西侧河的南岸,为一处三合院,其中正厅5间,坐北朝南,东西配房各3间,院前有屏风门一座。笔者认为这是圆明园八旗印房的一部分,仅存的后院而已。因为圆明园共有护军房舍11808间,内务府包衣营96间,护军参领廨舍520间,可见圆明园护军营是一个庞大的军政机构

  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建筑在平原田野上,营内的建筑大多相同,旗营房、关帝庙、档子房、官道、宽街、院落均按清廷建制而设。正黄旗营房建在圆明园西北方向,扼守西北门户,旗营兵丁是满洲、蒙古兵组成。营区呈正方形,每面长均一里,营区有三合土夯实,外皮由砖砌的泥鳅背罩面和封顶的营墙,营墙外有排水壕沟,更显得营墙的高大和营区的森严。营区内有“田”字形大道,正中的“十”字宽街通向东、西、南、北四向营门。宽街两侧种植高大国槐,每至春夏季,槐花泛香,叶茂如伞。大道主体上又分出多条东西向的小路,满人习称为“条”,多称头条、二条、三条…每条胡同宽约六尺,可容马车通过。胡同北侧即为旗营兵丁院落。

  旗营房屋、院落有一定的规制,不可超越、造次,否则将受到处罚。旗丁的院落由起脊道士帽门楼、弯影壁和正北歇山灰色合瓦的正房构成。正房多少按旗丁等级来分配。营中最高领导为参领,住房为13间,配有马厩,标准的四合院,以下副参领、署参领,护军校为8至4间不等,旗丁则为2至3间。跨入旗家小院,迎面有砖砌影壁,右侧不通,只能从左侧绕过。绕过影壁,小院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只是影壁右侧不通的方向立有祭祖的索伦杆子一根,上置斗盒,内放食物,供天鸟来吃。

  营房内有档子房、钱粮房,是存放营中公文、旗案和发放俸米、俸银的办公地点。钱粮房外的木架上悬挂有铜板一块,形似满洲妇女头上戴的大拉翅(扁方),满营称之为,起到敲钟的作用。每逢营中有事需要召集旗丁开会时,蓝翎长便敲相呼,不一会儿,全营的老小都会集中到营中的十字街口上来。八旗旗营均有教场,以供旗丁练习骑马、射箭、马步之用。

  1983年,在清华大学南部出土一块墓志碑,墓主为“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讳亮字明亭任公”。碑铭全文如后: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明亭公在出入贤良门内,遇敌人接仗,殉难身故。技勇三学,公中之人念其平生飞直,当差谨慎,一遇此大节,实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记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

勇哉明亭,遇难不恐。

    念食厚禄,必要作忠。

    奋力直前,寡弗敌众。

    殉难身故,忠勇可风。

  咸丰辛酉四月河间王云翔撰并书技勇三学。

  碑主属圆明园护军营中的内务府包衣营中的善扑户。清政府时,朝中专设有承应皇帝渔猎与演艺的尚虞备用处和虎枪营及善扑营。

  善扑营主要演习摔跤、射箭、骑马、较弓力、移石等项,遇筵宴蒙古王公,善扑营的兵丁的艺丁都要预备表演技艺,遇皇帝出巡,则与护军营一体,随班护卫。所以,任亮能够出入圆明园贤良门处。

任亮墓志的出土,无疑证明了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抢掠时,曾遭到八旗军士的抵抗,军士们忠勇为国,壮烈殉难,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壮歌。[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