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接官亭 (台南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接官亭 (台南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台南市中西区公所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类别  牌坊

地理位置  台南市中西区民权路3段143巷7号前

建成年代  大清乾隆42年(1778年)

接官亭位于台江内海到台湾府城的第一站,清康熙末、雍正时代的大井头附近的渡头,因运河搁浅,西移到南河港安澜桥附近,为镇渡头。是清朝时期台湾府城的门户,用于接待清朝官员。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现存有一石坊、石造钟楼、石造鼓楼,钟楼于2016年2月6号地震时倒塌,现已修复。[1]

建筑风格

  • 现存的接官亭石坊,为三间四柱二楼歇山重檐式花岗石构造,造型精美,格局高大为本市之冠。
  • 接官亭虽为石制,但细部上仍表现木构特色,中央横楣上之双瓣浮雕,次间之仙鹤、凤凰、麒麟等图腾也有古意。
  • 四柱前后也有矮石强化结构,并刻上龙花卉图案。屋顶上除了夔刻有瓦当之外,脊端亦以传统之鸱尾收头。
  • 石坊为四柱三间重檐式构造,以花岗岩所建,前额题“鲲维永奠”,背面额题“鳌柱擎天”,柱上雕饰华丽。
  • 南面横额题“鲲维永奠”,石柱上对联“叠嶂重洋巩内外千年锁钥,揆文奋武壮东南半壁金汤”。
  • 北面横额题“鳌柱擎天”,石柱上对联“万年圣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极风云会际尧衢”。
  • 两幅对联皆出自蒋氏手笔。
  • 接官亭石坊为府城四大石坊[2]之一

历史沿革

  • 清乾隆四年:兴建接官亭,初建有三进,分别为大门、官厅、风神庙。
  • 清乾隆四十二年:台湾府知府蒋元枢重修风神庙,又因接官亭地位为府城门户,故又建立一石坊于风神庙前,以壮大声势。
  • 日大正七年:日本人为了拓宽府城时代大东大西门之间的道路(今民权路),将原官厅之后的建筑拆除,原官厅则改作风神庙。
  • 日大正十三年:居民将此官厅重建风神庙。
  • 民国八十四年:古迹修复,并拆除坊前民宅,重现坊前空旷风貌。修复石造钟楼、新建石造鼓楼。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台南市古迹,何培夫著,民93年
  2.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接官亭
  3.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接官亭
  1. 台南市中西区接官亭石坊,玩全台湾
  2. 府城四大石坊分别是泮宫坊、接官亭石坊、重道崇文坊萧氏节孝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