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伊利埃斯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揚·伊利埃斯庫 | |
---|---|
圖片來源rferl | |
第2任羅馬尼亞總統 | |
任期 1989年12月22日-1996年11月29日 1990年5月20日前代理 | |
前任 | 齐奥塞斯库 |
继任 | 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 |
任期 2000年12月20日-2004年12月20日 | |
前任 | 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 |
继任 | 特拉扬·伯賽斯庫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罗马尼亚王国伊尔福夫县奥尔泰尼察 | 1930年3月3日
国籍 | Template:ROM |
政党 | 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 |
其他政党 |
羅馬尼亞共產黨 (1953-1989) 國家救國陣線 (1989-1992) 民主國家救國陣線 (1992) 無黨籍 (1992-1996, 2000-2004) 社會民主黨 (1996-2000) |
配偶 | Nina Iliescu |
母校 |
Bucharest Polytechnic Institute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
专业 | 工程師 |
宗教信仰 | 无神论 |
签名 | 揚·伊利埃斯庫的签名 |
揚·伊利埃斯庫(羅馬尼亞語:Ion Iliescu,1930年3月3日-),羅馬尼亞政治家,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成員,曾任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委員會主席、羅馬尼亞總統(1989年-1996年、2000年-2004年)。
生平
1930年3月3日出生于罗马尼亚伊尔福夫县奥尔泰尼察市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其父系罗马尼亚共产党地下斗争时期从事工人运动的革命者。其母亦为地下工作者。1942年,伊利埃斯库12岁时因母亲从事地下斗争而被捕,并受到秘密警察的审问。中学毕业后,曾在布加勒斯特理工学院学习,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深造,在中学和大学里即从事青年活动。194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8—1949年任罗马尼亚中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49年任劳动青年联盟中央执行局候补委员。1955年曾任布加勒斯特动力研究设计院工程师。1955—1956年到布拉格国际学联书记处工作。1955年毕业后在布加勒斯特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任设计工程师。1956—1959年任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书记兼全国学联主席。1960年任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5年在罗共九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任[[党中央宣传部长],同时还兼任大国民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1968年升为中央委员。1968—1971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青年部长。1969—1971年相继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主管文化宣传工作)。1971年2月因反对齐奥塞斯库提出的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17条措施”而遭到齐奥塞斯库的公开点名批评,1972年3月被解除中央书记职务,调任蒂米什县党委宣传书记。1974年11月任雅西县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罗共十一大时仍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同时兼任国务委员会委员。1979年罗共十二大时降为中央委员。1979年8月—1984年3月任全国水利资源委员会主席,因反对齐奥塞斯库修建耗资巨大的多瑙河—布加勒斯特运河工程而被解职。1984年从罗共十三大领导机构中除名。此后任罗马尼亚技术书籍出版社社长至1989年12月。长期受保安机关的监视、监听和跟踪。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成立并接管政权,扬·伊利埃斯库代表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布救阵纲领,同时任救国阵线委员会委员。1990年1月1日当选救国阵线委员会执行局主席。1990年2月13日成立了具有临时议会性质的罗马尼亚全国联盟临时委员会,伊利埃斯库当选为主席。同年4月8日他在救国阵线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主席并被推选为救国阵线总统候选人,5月20日大选中,以85%的得票率当选为罗马尼亚总统。
1992年10月、2000年12月分别再次当选为总统。后去职。1997年当选社民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