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摩诃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摩诃粿
图片来自爱生活

摩诃粿[1] [2],(闽南语摩訶[3]台罗moo-ho / moo-honn / moo-hong,马来文:kuih moho)是一种闽南传统粿

摩诃粿因其读音又写作毛呼、毛齁、魔吽等不同形式,又称必粿(闽南语pit-kué)。

摩诃粿流行于台湾马来西亚北部及槟城一带华人,用于农历七月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期间,作为中元普渡祭品祭祀。

传统上,摩诃粿与必桃(闽南语pit-thô)、红圆(闽南语âng-înn)或满州桃,作为三色粿[4]共同祭祀。

中元普度的供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一项平常很少见的三色粿,传统市场仅农历七月可见,一般都供应给庙宇,且只有台南市有,店家希望文资处将之列入台南市的有形文化资产中。拜神一般都是甜食,只有拜好兄弟才会出现咸食,所以中元普度才会拜咸粿。

习俗由来

七月普度还会出现一种很独特的祭品三色粿,台南市北区百年老饼店旧来发指出其由来,春秋战国时代祭江用活人,后人觉得太残忍,三国时代诸葛亮以“摩诃”和“必桃”代替真人,摩诃是白色人形,点了一个红点,象征“善男子”;必桃像女生的红巾,中间有一裂痕,“必”的台语就是裂的意思,象征“善女子”,用他们来取代活人头,所以此二项只用在放焰口法会与中元普度上,加上红圆仔,代表圆满。

更进一步说,摩诃的外型有点像荷花,意思是普度众生、接引好兄弟。而“必桃”则是替好兄弟“做寿”,蒸熟后会裂开,取闽南语谐音,就称为“必桃”。

三色粿之外,还要有佛手和佛包,一般都是普度时由道士发放给民众。民俗专家杨忠锜表示,这些独特的祭品只见于府城老城区,可是它一年只做一次,加上不够普遍,很多饼店都不做了,恐有失传之虞,所以建议市府文资处可考虑将之和拜太阳公的九猪十六羊一样,列入有形文化资产中。

这种在中元节祭祀摩诃的文化习俗,在台湾其他地区已逐渐近乎没落。

样式

台湾

台湾的必粿,外型似莲花,裂痕呈环状,中央成圆盘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摩诃粿,外型与发粿相似,与发粿最大差别在于发粿是用米浆制成,而摩诃粿是用面粉。

参考资料

  1. 中元普度三色粿 府城限定,中华日报,2018-08-29
  2. 摩诃粿 Mo Ho Kuih (开花馒头),Annie's Paradise,2015-12-08
  3. [1]
  4. 随著时代而改变~三色粿.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