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晕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撮晕缬是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
《一切经音义》“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也就是在丝绸布帛上有计划的加以针缝线扎,染色时使其局部因机械防染作用得不到染色,形成预期的花纹。绞缬古代多为民间所用,制作简易,风格朴实大方。一般作单色加工,复杂加工可套染出多彩纹样,具有晕渲烂熳、变幻迷离的装饰效果。1959年阿斯托那305号墓出土的大红绞缬绢,方框形防白花纹。同出有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文书,为所见年代最早的绞缬实物。
相关咨询
高考记叙文写作素材——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之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
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1]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2]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 手工艺品指的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 ↑ 科研兴园,打造传统文化名片 ,搜狐,2020-07-17
- ↑ 中国惊艳世界的十大传统手工艺,你知道几个? ,搜狐,2024-03-22